从萝莉到哥特,依然爱丽丝:你所不知道的迪斯尼  娱乐有伴

 

你梦中的爱丽丝...



这里有你不容错过的精彩!  ↑↑↑

游伴伴:高能神器,专业Wifi,
出国流量任性跑 | 世界各地尽兴游
你心中的爱丽丝

5月27日全国各大院线将上映《爱丽丝梦游仙境2》。爱丽丝的故事究竟缘何而成为了百年以来少女文学的经典?它又是如何在迪士尼王国的叙事轨迹中经历改造的?


《爱丽丝梦游仙境》是路易斯•卡罗尔先生在1865年出版的一部童话小说,随后便风风火火在人间热闹了150年。故事讲述了一个纯真少女的一次梦境,在梦里,她跟随着可爱的兔子,去到如梦似幻的洞穴王国里,经历了和动物之间的种种有趣的故事……



迪士尼买下了这部版权,于1951年拍摄了一部动画电影。其中金发碧眼的爱丽丝、可爱的兔子先生、柔和但又分明的线条、梦幻新鲜的色彩,都是迪士尼特色鲜明的彰显,为一代又一代少女心中不变的梦。



可以说,1951年版的动画成为了迪士尼的永恒经典之一。而故事塑造出的爱丽丝,也成为了温雅、纯真、善良的迪士尼少女系列的又一件成功复刻品。她既是爱丽丝,在进入别的故事以后,也可以毫无阻碍地迅速化身为白雪公主,或者辛德瑞拉。



这股纯真少女之风吹荡、影响了迪士尼整整半个世纪。直到2010年,带着酷炫黑色金属风摇滚而来的蒂姆•伯顿,用自己的特立独行改述了另一个版本的爱丽丝出来。这部借助于现代3D技术的电影,很快席卷了全球的票房。



哥特风尚的蒂姆•伯顿注定会以自己的风格给出黑色童话的影像学定义。在蒂姆波顿的手里,当年那个金发碧眼、精致地如同洋娃娃、人见人爱的美国小女孩,迅速地变成了一个头发细卷,略有毛躁,发色也脱离金黄,色彩变得有些复杂的非典型样的美国女生。



在这样一部分类在童话故事的电影里,蒂姆波顿为迪士尼画风所带来的改变,与其说现实,更不如说是商业。纯真无辜的文弱少女形象,在这个中性化、个性化、波普化的时代,早已不合时宜。

另一方面,即使是见证迪士尼2D电影狂潮余热的90年代的孩子们,也大多离开了纯真的幼时,来到了科技特效泛滥的21世纪。



蒂姆波顿带着自己个性的大旗,荡平了日趋中庸而没落的迪士尼动画审美观,并且令这部挑着真人电影重担的吃老本翻拍系列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这部奇异、另类、精致,带有非主流美感的电影在全球带走10亿美元票房。



我们坐在万达里吃着爆米花,看着有些粗糙狼狈的爱丽丝,和不再温柔可爱的实至名归的疯帽子的时候,早就将早些年的可歌可泣迪士尼公主形象的爱丽丝抛在脑后了。

这一场现代的多元美学革命,早就已经形成了风暴;对迪士尼这艘商业巨轮来说,3D新技术的到来恰到好处,为其自身价值和趣味的转变铺平了道路。



现代性别平等观念滋养起来的观众在电影屏幕前所期待的,不再是一个穿着白色围裙小女孩和可爱兔子做朋友的故事,而是带着猎奇的目标,希望这个头发没有造型就演完了整部电影的爱丽丝,和那个眼眶红的有些吓人的疯帽子之间,产生一些跨种族的禁忌之恋。



在这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里,用手机码着这篇评述,就如同被判了谋杀时间的罪行,必然会和疯帽子一同被流放在异世界的边缘。前脚是骨感的现实,后脚是那个包容我的光怪陆离的世界。看上去现代社会已经抛弃了传统温良的故事,但其实换一种角度,这也是同故事中的角色一并成长。



在孩子们幼时,需要的是朋友和寻找如何看待这个世界的角度,金发碧眼爱丽丝提供了以上的全部;孩子们长大后,需要一份浪漫刺激的爱情,所以爱丽丝和疯帽子之间隐形的荷尔蒙也被放大和想象。这位名为爱丽丝的童年时的伙伴,还是忠实的陪伴在我们身边。



也唯如此解释,我们才能不去回望当年那个迪士尼城堡色彩的凋落,才能在内心深处告诉自己,这一切的改变,依然爱丽丝。
作者:Freddo
图文编辑:Lineo、Iris




活动享不停!游伴伴携手国航进行积分兑换活动!只要你积分足够即可在国航的凤凰知音商城的积分商城换购游伴伴出国wifi,赶紧行动起来!点击文章左下方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细节!




↓↓↓点击阅读原文,更多精彩内容尽在其中↓↓↓


    关注 游伴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