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锋聚焦周末,闲聊传统村落该怎么保护和发展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一大遗产。我们该怎样保护传统村落,又该如何让传统村落在当下保持生机与活力?...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留下的一大遗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方面传统村落的价值愈加受到重视,另一方面现代物质文明也在侵蚀着传统村落的存在空间,一些具有悠久历史的村落逐渐消亡。那么,我们该怎样保护传统村落,又该如何让传统村落在当下保持生机与活力?

甄别

传统不必然是正面的。在乡村整体发展还相对滞后的今天,传统往往也意味着不发达,意味着从观念到实践的相对封闭。同时,有的传统村落特色并不突出,或者特色已在过去的开发中被破坏殆尽。所以,保护的第一步是加以识别区分并做出取舍,采取有针对性的差异化保护策略,集中精力对那些历史文化价值较高、民族地域特色较强、保存完整度相对好的村落进行重点保护。
发展

传统村落的衰败,固然与乡村文化精英流失分不开,更为根本的原因则是时代的变迁。面对新时代的冲击,科学开发是最好的保护。只有发展才能扭转村落凋敝的不利局面,使乡村重新焕发生机,也才能让村落得到更好保护。发展伴随着市场开放、要素流入、观念更新、认识提高,为解决传统村落物质匮乏、要素流失、观念滞后等问题提供了可能。只有让群众在发展中见到效益得到实惠,传统村落的保护才会有深厚的根基、得到有力的支持。坚持保护性开发,发展乡土气息浓厚、田园风光优美、消费环境舒适的乡村休闲生态游、有机农业生态园等新经济形态,聚起生机活力,从发展中获取保护的自能力,是让传统村落“活起来”的出路。
规范

规范才会有序,保护只有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础上,才能有持久的生命力。应通过立法确立底线划出红线,解决保护标准、操作程序的规范化问题;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加大资源投入力度,同时严格划定“为”与“不为”的界限,防止以开发之名行破坏之实。传统村落保护关系公共利益,需要政府统一规划和投入,也需要引导村民以朴素的乡土情感和守护家园的担当精神参与并督促村落的保护发展,逐渐形成立法规范、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村民受益的保护性开发格局,培植传统村落的良性发展与自我保护能力。


结合村落特点开展保护

云南省临沧市临翔区博尚镇碗窑村依山傍水,周边群山环抱,具有较好的自然生态风光,是临翔区传统古村落之一;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碗窑村有近300年的制陶历史,村内土陶艺人众多,土陶产品在区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但是,在过去的发展中,碗窑村部分古民居被改造拆除,传统古龙窑周边民用建筑日渐增多,产业发展较为零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落的发展。

保护传统村落,需规范全村现存古民居的管理。首先是加强对现存古民居的修缮保护,对现存的古民居进行登记造册,每年给予在册古民居一定数额的民居保护费,要求居住者做好古民居的日常维护。在册古民居的修缮、改造和拆除,必须提出申请和方案后,报经相应行政机构审批通过方可实施。
保护传统村落,需对村落的核心人文景观加以保护。作为一个传统制陶村落,碗窑村目前有11条龙窑,仍然全部在使用。碗窑村龙窑具有历史悠久、造型独特、实用性强和规模较大等特点,是临翔区土陶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保护古龙窑应加强对周围环境的整治,及时清理垃圾,维护龙窑周围的生态环境,同时,严格控制和处罚在龙窑周围乱搭乱建的行为,确保龙窑实用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得到较好的利用和保护。
保护传统村落,还需做好村落的综合性开发。碗窑村具有深厚的土陶文化背景,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应对村内土陶的制作、销售和观光等经济活动进行统一规划,同时增加产品的文化创意色彩,提高土陶产品文化价值。探索土陶生产与销售结合、特色农家乐和体验式陶吧结合、土陶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结合的发展路径,逐步实现以土陶文化为中心的综合性发展局面。

来源:图片来源于网络  《致富天地》 2016年第5期




    关注 云岭先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