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传统村落——小作镇卢峪村

 

井陉县卢峪村...



井陉县卢峪村
卢峪村上世纪80年代从旧村向新址整体搬迁,现已基本搬迁完毕。旧村只有几户居住。现全村居住人口278人,58户,村域面积2.5平方公里,属山区小村,地质结构为石灰岩质地质,东西两架山,中间夹一沟,地势南高北低,形成一道大沟,五个山洼。全村有300多亩梯田,数千亩的山场。旧村旧,新村新,石山绿,梯田林,原生态,空气清。


在当年新建新村时,上级批准建新拆旧恢复耕地。但是村民们看着祖辈们留下来完好无损、结结实实的房子、院子,实在不忍心拆掉。所以,至今也没有拆。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人们认识到传统的古村落越来越少,越来越珍贵,这些能够历经沧桑而至今保存基本完好的古村落有着它们独特的生命特征,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农耕时代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典范,也是中国古代山区乡村生活的缩影。因其含有深厚的文化积淀,丰富的历史信息,而具有实证、研究、审美价值。这么有价值的历史遗产、文明之花,不能让其枯萎凋落,毁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所以村里不但不动员、不催促村民拆旧房,而且还鼓励村民要妥善维护好自己的旧房,该扫雪的扫雪,该堵漏的堵漏,该维修的维修,村里给予适当补助,想搬新房的必须把旧房整理维护好才给新地基。这样以来,整个村落整体完好,破损率不大,总体形状如故,房屋、院落的面貌没有改变,是个完整的古传统村落。但毕竟是大多数人已经搬走,有些建筑维护不到位,有塌毁和破碎的地方,亟需采取有效措施维护为数不多确又不可多得的,能够反映代表农耕时代北方山区农村生活的传统村落。
    这是一笔宝贵的、不可多得的文化遗产,但时间的原因造成房屋、街道、设施自然颓败而又无力修复,是造成村落败落的主要原因。针对这些情况,结合卢峪村的实际,我们要想方设法保护、保存好它。党支部、村委会研究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允许任何人对村落任何角落乱拆;对于旧房屋冬天要扫雪,夏天要堵漏,不许因维护不到位而造成房屋损坏;对于已有的塌、毁需要维护的,村委会给予支持;对于要求建新房的村民,村委要求必须将旧房各部位维护好后才能批给新基地。下一步,村委想根据情况合理的将旧村落整体收归集体所有,坚持以保护为主,兼顾发展,合理利用,尊重传统,活态传承。同时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做好在保护传统的前提下,开发利用好遗产资源,让历史文化遗产为现代社会服务,创造新的价值,良性发展利用。

                               
         摄影:傅振华




    关注 传统村落保护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