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工的村落石凹村二区的这群年轻人在折腾啥?

 

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趁年轻,一起拼!...



一群人,一件事,一条心。趁年轻,一起拼!



布衣邦团队(石凹原住民):阿文、杨曼华、小关、阿义

常州创客:李明、华逸雯

贵州省织金县后寨乡路寨河村高卢组夫妇:莫棉仪、罗松

小巷三寻团队



今天的石凹二村很是热闹,来自各地的年轻人聚集在这里,进行学习和培训,希望在未来的某一天能回到自己的城市,自己的村落开展这一种新的可持续自我造血的公益模式。在一个月以前,眼前的这个小院还是一个垃圾场,经过一个月的努力,如今已经变成了一个手工的体验区。通过传统织布教学、各类植物染布教学、现代缝纫技术的教学,带动社区居民的参与的积极性,提升社区居民的技能,宣传废物利用的环保理念,从而带动社区公益与布艺文化。



(贵州罗松夫妇)
小巷三寻一直倡导的手工的村落不仅要扎根村落更要走进城市,在村落里设立“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在城市社区里打造“小巷三寻非遗传习所”。在五月八号结束了『母亲的艺术』文化沙龙后,小巷三寻团队就开始了准备奔赴深圳市石凹社区的前期准备事宜。这也是小巷三寻联手布益邦一同打造的第一个城与村结合地带的手工的村落。



基于公范军和郑芬兰这一种共同的理念:“公益不应该再让冷冰冰的商品代替我们的爱心,我们所需要的公益也不再是捐赠,传统纺织技艺和现代缝纫技术与社区公益的结合,使公益转变为一种新的模式:每一个被捐助的人,经过手作生产符合当下生活的布艺必需品,而公众经过消费的方式,在消费过程中形成一种等价的公益形态。手工是一种方式,一种能力,一种文化状态。通过这一种温度的传递,让公益变得温暖人心。”双方决定共同推进手工的村落。



经过2天加班加点的教学工作,基本上完成了织布机和织带机的组装,大家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还是特别的兴奋,完全忘记了过程中的辛劳。





而第三天的活动现场的效果也是大大出乎了我们的预想。很多的大姐大妈,或是兴奋或是怀念,都纷纷回忆起关于自己的那一份织布的记忆,这也许是一个年代的记忆...









期间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哈佛大学"中国城市运营商"双向交流计划首席教练李津逵老师也来到了活动现场,给予了活动理念上的高度认可与肯定。



更多后续关于这群年轻人与石凹二村的布益故事请继续关注小巷三寻公众号

知道一下:

范军简介:

深圳市公众力公益发展中心理事长、深圳改革30人论坛成员,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助理。作为新型智库负责人和公众参与领域领军物,范军一直活跃在公共政策咨询和城市规划参与专业领域。为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提供近200项公众咨询专业服务;全程参与深圳2020、2030、2040发展规划;开展数十项改革与创新公益调查,关注社会热点、难点问题,提供独立客观社情民意,获深圳第二公益项目大赛十强。

关于布益邦:

布益邦通过对石凹社区内居民从业普查,对石凹社区周边资源的考查,以及对石凹社区现有麒麟文化的了解,致力于通过自身带动社区布艺文化建设,以社区营造和公益为基础,依托社区资源和大浪服装基地资源,打造以布艺与公益相结合的机构,从而带动布艺村建设。


    关注 小巷三寻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