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柬埔寨到喀麦隆:他的洋工之路无法用脚步丈量

 

他说自己在发生着变化,我说是农村在发生变化...

↗不一定非要点击“访他者”关注我们
>>>>作者:陈帆帆 高绮琳

>>>>西安外国语大学MJC访他者原创作品 转载请标明
从柬埔寨到喀麦隆:他的洋工之路无法用脚步丈量
我坐上了从西安北开往宝鸡南的动车。在车上的一个小时里,我一直在想象着杨录民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车窗两旁的景色不断的发生着变化,提醒着我前方是更内陆的地方。从西安到宝鸡虢镇,153公里的距离,改变着不但是城市与农村间的面貌,也改写着从这里走出来的普通农民杨录民的人生。

1


初到异国



2007年,在国内工地开钻机的技工杨录民,因为工作的缘故认识了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的地质队工作人员。在他的牵头安排下,杨录民作为地质勘查工人随公司来到了柬埔寨,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他由此开始了打洋工的生涯。



初到异国,杨录民并没有遇到想象中的“水土不服”现象。即便语言不通,气候不一样,每天工作12小时,这位被分配到柬埔寨西北部戈公省工作的陕西农民还是很快的适应了当地生活。“我到过广东打工,那边的气候和柬埔寨很像,而且当地饮食主要以面和米饭为主,我觉得还不错。”杨录民笑着说。



长期在赤道地区高强度的水利勘查工作,让这位43岁的老陕看起来要比家乡的农民更黑一些。由于水库一般修在偏远的山区,因此每次在进行勘察工作之前,杨录民和同事们都要坐很久的班车才能到达施工点。“最麻烦的是那里没有水电,需要自己的发电机发电,水质也不好,每隔三天就要跑回市里买水。”杨录民皱着眉头说。即便如此,杨录民仍然觉得柬埔寨是他到过的三个打工国家中,生活条件最好的地方。

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杨录民必须要等每一期的工程结束才能回国,他在柬埔寨待得时间最长的一次是七个多月。而偏远的山区一般没有信号,所以杨录民每个星期只能给家里打一次电话报平安,同时也是缓解自己的思乡之情。



除了枯燥辛苦的勘探工作,杨录民一有时间就会拉上几个老乡到周边的城市走走。在柬埔寨断断续续工作的这八年时间里,他先后去了湄公河、皇宫、金边等地方。“柬埔寨人的衣着打扮跟80年代的中国一样,感觉还是咱们这里生活比较好。”他笑了笑。有了柬埔寨打洋工的经历,这位淳朴的陕西农民有了一个更美的愿望,他希望能够带着家人一起去看看这个诺大的精彩世界。

2


再次出发



2013年,杨录民再次跟随地质队来到西非的喀麦隆,为中国援建喀麦隆的库姆水库做地质取材工作。这个位于几内亚湾的非洲国家,高温多雨的气候为蚊虫提供了繁殖的有利条件。即便打了预防针,在雨林施工的杨录民还是不可避免的感染上了疟疾。发烧、发冷等感冒症状却比感冒要难受的多,随行的医疗队给每个患者提供及时的治疗,杨录民也很快得到康复。



杨录民的

日常生活



“喀麦隆在我看来就是脏乱差,人们素质不高,刚开始还是有点不适应。”他收起了先前的笑意,摇了摇头。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录民还是慢慢地习惯当地生活,并看到了许多有趣的事情。

他回忆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喀麦隆人对音乐和足球的热爱。无论在哪个角落,你都能找到一个在放音乐的音响,大大小小的足球场更是随处可见。即使是十几户人的小村子,都能看到一个平坦的足球场,并且总能看到当地小孩在踢足球,有些甚至能从早踢到晚。还有一次,他在雅温得(喀麦隆首都)的集市上给队里购买食物时,忽然看到集市中心人头攒动。他好奇凑上前去,原来是一位中国人在集市迷了路,又不会说当地语言,就在地上画了五星红旗。不一会儿功夫,就有在当地生活的华人走过来,给这位手足无措的同胞提供帮助。“出门在外,咱们国人还是能互相帮助,彼此照应。”杨录民感慨地说。



异国的打工经历给杨录民带来的不但是眼界的变化,也带来了思想的变化。如今的他,不但能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还希望能把自己的家人带到国外去走走。“年轻人应该要多到外面看看,开阔一下自己的眼界,对自己是很有帮助的。”这位原来家乡观念浓厚的陕西农民,开始慢慢地改变并接受走出去新的观念。

杨录民现在每个月能得到一万左右的收入,高于大多数在国内工作的技工。他家的房子刚刚装修完,新式的装潢处处能透露出打洋工对他的影响。采访中,杨录民的小儿子拿着一台新买的平板在打游戏,不时还拉着自己的爸爸一起玩。在外人看来,这一家人就好像未曾分离过。


沿着乡间小路,两旁的麦田在春日的沐浴下正紧密地生长着。门前的老太在摘菜,墙头上的家猫在伸着懒腰,宁静而安逸。就在这个平凡而又普通的农村,我看到了一个农民妻子正拾掇着丈夫的行李,耐心地叮嘱在外安全;他连连点头,仔细地检查着自己的出国证件。他说自己在发生变化,我说是农村在发生变化。

据统计,自1992年以来,中国境外就业人员总数已达10万人,主要分布在日本、韩国及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美洲等地,从事的工种以蓝领阶层的工作为主。这种劳动与收入成正比的越洋工作越来越受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农民的青睐。近几年,全国各地出现“洋工热”,而“间隔年”(即青年在升学或者毕业之后工作之前,做一次长期的旅行)也开始在年轻群体中流行起来。



A

BOUT  US
西安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MJC)专业实践交流平台
真实记录老陕在外,老外在陕的生活状态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关注 访他者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