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城  谁能听懂这弦外之音

 

得读心...

这弦外之音谁可听懂
文 | 汪为


01

一晃眼已是立夏。

下午三点的阳光,从树冠上斑驳地洒落下来,有些温软。

徜徉在拱宸桥上,时空仿佛微微凝滞,两岸白墙黛瓦,枕水人家的生活仍在继续。掩映其间的老树上偶而掠起一群白鹭,桥下的古运河兀自流淌,连流连期间的游人也多是吴侬细语。



下桥没几步,就看到一家琴馆。一抹色的红漆门墙,古朴厚重的木质匾额,不显眼又素雅简洁,但是你又绝不会错过她。

虚掩的屏门内,偶有琴音几声淌出,嫩脆脆的落在耳里,说不出的清爽。

一位琴师正端坐琴前,著着天青色的中式衫裙,衣袖卷着,指尖随意一拂,这人的心就像是被线牵了似的,忍不住一探究竟。



02

古琴馆的陈置简洁雅致,人至人散,却不见喧扰,男子谦和有礼,女子多温婉羞涩,不论是家人陪着的小朋友,还是在此学琴数十年的资深琴友,面目一致的沉静安和,坐在其中,颇有几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意韵,馆门一合就将纷纷扰扰挡在了门外。

此时琴馆正在授课。琴师抬眼一笑,如数家珍。



古人云“琴棋书画”琴为首,讲的就是古琴。

古琴在它出生之日起,便带着琴人的对天地的理解,百转千回。譬如:

琴长三尺六寸五分,象征一年365天;琴胡有13徽,代表一年12个月加闰月;琴弦有七根,象征五行及日月;琴体平放时上方拱圆下方平坦,象征着“天圆地方”。



不说伯牙子期、师旷白鹤、蔡邕焦尾的那些典故,古琴要是细细琢磨,从制式到曲谱,甚至制作,都是文化。

而作为一个门外汉,最先吸引我的,其实是它独有的身姿。



03

嵇康有一句诗,写的就是弹琴情状:“目送归鸿,手挥五弦。”寥寥数字,把弹琴潇洒清越的风神全然写出,很美。

我们爱着这琴音,不仅是因为它的深邃古老的声音,也因这弹琴的手势也是美得让人心生欢喜。

这美,先从指尖流出。



琴人对指法形态很有讲究。他们把各种指法用形象比附,这些比附,都是美丽的自然物。在许多琴谱中,在画出手法形态的同时,都给这个手法定了一个美好的名称。

比如,弹拨之前这右手的姿势吧。拇指衔着食指,其他三指舒展上翘,这是“春莺出谷”。

有低昂绰约翩翩欲举之势,恍若春莺之出于幽谷,正振羽而将鸣。




如果翻阅指法图谱,你会发现在每一个手势图旁边,都有一首兴词来帮助学琴人理解其意。光看文字就心醉不已。



我想,应该没有哪一种乐器能像古琴一般,把每一种指法都写成一首别致的小诗了。

而那些弹奏出来的音,都被赋予了相当的意义,每一声,泛起的是琴师和听者内心的一幅画面。



04

要锻造出这美妙的手势和音色,并非那么惬意。

三千多年以来,对于学古琴者而言一大关键是记指。

所有的一切都要经过老师的口传心授。没有新的指法,新的反思,自始至终地听从和效仿老师,至今如此。直到完全掌握,融会贯通,浑然一体。如果有朝一日也有幸达到如此境界的话,才能谈及自由发挥。



《琴赋》中云:“琴者,心也;琴者吟也;所以吟其心也。”数千年来,弹琴即是琴与心的对话,无关他人。

我想琴是寂寞的,更多时候,只是一个人与一张琴的交流。在古朴的琴音中涵养性情、澄静内心、返其天真,借幽幽琴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感悟,音律之下是内心的吟唱。



一下午的时间,倏然而逝。而我竟未察觉。

悠润清和的琴曲,让人不自觉地慢下来,沉下去,醉倒在这美好光阴里。即使如我般拂琴如扫地的,也可以来这偷得浮生半日闲,讨得琴师的一杯体己茶,再听她讲讲西湖的旧日琴事,真是最美不过。





- END -
汪为
从事经济工作,
《杭州》杂志专栏撰稿人
体验点推荐


浙派徐门琴馆

琴音深处有人家


浙派徐门,一个非常有传奇色彩的古琴世家。从勾山里发酵的幽幽琴音,一缕落到了运河旁,不因岁月褪色,更加历久弥新。

抚琴听琴,求一个“心”。注重的是心灵的感悟与体验,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人生境界。

焚香一炉、品茶一盏、抚琴一曲。这样的生活,也很好。

邀你一起
读·琴·心
互动活动

★ 互动时间5月6日-5月10日★ 参与方式:在本文右下角点击“写留言”,留言被点赞最多的5位读者将获得一节免费古琴体验课

★ 如果你是那位幸运读者:在收到体验君的中奖提示后,请在后台留下自己的姓名及联系方式

★ 课程时间
5月14日(周六)14:00


体验地址:浙派徐门琴馆(小河路桥西直街20号)
编辑 | 陌上苏 舒书
设计 | 花冕



    关注 上阳琴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