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我听——《白说》读后感

 

#那些年,我欠你一篇读后感#活动第一弹:说了不白说,我听着呢。...





正是在看白岩松的这本《白说》的时候,我突然萌生了这个念头:按我家现有图书的排列模式,拍个照片固定顺序。然后,从右往左(这个顺序完成的难度系数会降低),以每周至少一本书的速度阅读,读完一本就写一篇读后感,然后分享在平台上。这排书全部读完的时候,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奖励!我想用这种游戏性质的,又充满随机感的阅读模式,来让自己回归书籍。也许,正是因为《白说》这本书恰好就是手边的一本书,亦是书架上的第一本书,那么,自命名为#那些年,我欠你一篇读后感#的阅读游戏就这么拉开了序幕。

1说着无心,听者有意

《白说》这书名就取得怪异,如果按照语文老师的要求,分析起来,估计好几层意思。白岩松就不让大家瞎猜了,直接在序言和后记就直接告诉读者,一个意思是“白岩松说的话”,还有几个意思分别是“说了也白说”、“不说白不说”等等,你能想到的意思都可以是他要表达的意思,毕竟他只负责说,你可以听,还可以听出所有你自己想听到的意思。所谓“说着无心,听者有意”,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声音的时代,难得有人这么认真地说,更少有人安静地听。

读完这本书,我前后花了不超过一星期的时间。因为这本书就是白岩松说过的各种各样的话,有些零散,又形散而神聚。利用各种碎片时间都可以从任何一个地方翻开,一口气读好几页。等朋友聚会的时候、在往返的旅途中、睡前,这就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轻松的书,随翻随读;这又是一本值得多读几遍的书,时读时新。读的时候,你会觉得有个中年男人,在你耳边用着一级甲等的标准普通话,絮絮叨叨地说着好多事儿,有故事,有感悟,有音乐,有痛苦。等他说完了,你会收获一种体验,也许,是幸福。

2幸福是什么

白岩松的上一本书我也收了,《幸福了吗?》。而且也出现在我这排书的照片里,今后会重拾再读。《白说》继续接着上本书的话题,探寻何为幸福、如何幸福。

我一直记得冰心先生在散文《谈生命》中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下奔注,他曲折的穿过了悬崖峭壁,冲倒了层沙积土,挟卷着滚滚的沙石,快乐勇敢地流走,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同样,白岩松并未告诉我们幸福是什么,但他告诉我他何时感到幸福。他开着自己第一辆车——一辆小富康,严重超载地带着同事们在山村小路兜风的时候,是幸福的;他听着自己喜爱的古典音乐是幸福的;他看《道德经》、品读老子的时候,是幸福的;他哪怕在经历着失败和人生低谷的时候,也是幸福的……他说:幸福可以无限靠近,却永远无法到达。你根本不知道幸福是什么,但幸福的魔力每个人都感受过。

3无用的事让生活更美好

对应眼下功利心太重的现实,他也说了很多话。举的例子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举世闻名的《富春山居图》,这幅作品不过是一个闲来无事的老人画来送给一个名为“无用”的和尚。但是这幅无用的画作却流芳百世。我曾经以为自己是个不谈“经济仕途”的淡泊之人,从小就受了贾宝玉的影响嘛。但是,成年之后,每每辛苦付出而没有回报的时候,总是觉得自己太辛苦,其实,我内心还是原始地遵循了斯马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停留在第四层次的成就感的需要。自然,多了些功利心,也就难免急功近利,再难有闲暇去静品一杯茶或闲画几笔画了。

回头想想,“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成年人们在说这句诗的时候,不是嘲笑有心栽花的人,而是羡慕无心插柳的人。我受着这种情绪的误导,爱好广泛却学杂不精,工作岗位也是各种跨界促使我涉猎更多未知领域却仅仅是开了个头儿。我以为,播撒的种子越多,总有一颗能“柳成荫”,事实上,很多种子因为没有精心呵护就夭折了,我的10000小时理论依旧无处生根。

直到有一天,正在工作中焦头烂额的时候,同事ling请我品尝了一块她自己做的草莓千层蛋糕。很美味。我一颗焦躁的心突然就安静下来了。这种感觉有点儿像幸福。幸福是甜品,是零食,绝对不是主食。用一整个下午琢磨一道甜品,我觉得种感觉,是真正的舒服自在。

所以,我从那之后,就经常做点儿无用的事。比如看书。不为写读后感,也不为考试,就是看看书,可以是专业书,也可以不是,什么方面的都可以,享受的就是在忙碌工作之余的那一丁点儿清闲。现在不是流行一句话吗:“生活不只是当下,还有诗和远方。”

4有点闲,有点创意,有点情趣

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时代潮流,就连单位书香建设竟然发的是《从零到一》和《创业维艰》。在《白说》里,我十分欣赏白岩松的这个观点:创新必须是有点闲的人才想出来的。如果生活中只有为了糊口的忙碌,没有闲思,没有闲钱,没有空闲的时间,谁会为了自己某一刻的奇思异想去付诸实践?苹果手机的发明实现了手机从外形到程序的革新,如果仅仅只是满足于通讯,没有一群“闲得蛋疼”的人为了乔帮主这个“只做一个按键的手机”的突发奇想而不断突破自我的局限,就根本不可能有影响世界的“第四个苹果”。当然,闲钱也许是要积累的,但是闲思是可以自己创造条件的。哪怕我已经工作12个小时,为什么就不能留12分钟给自己放空一下呢?生活的诗和远方我都无法立刻就有,但是,我有当下。我能把当下的腐朽化为12分钟的神奇,这也是自我满足的小情趣。

不知不觉也写了许多,根本停不下来。原本想着自己印象最深的应该是老子的《道德经》和白岩松多次提到的古典音乐,但是我写出来的读后感却都是和自己有关的幸福思索。前不久,杨绛先生走了。网上流传甚广的“伪手记”却让我觉得其实写得很好:

“我们曾如此渴望生命的波澜,

到最后才发现,

人生最曼妙的风景,

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

到最后才知道,

世界是自己的,

与他人毫无关系。”

2016.5.30 于朱王府


    关注 小玉爱学习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