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心里话--也来谈谈英语学习(音标篇)】

 

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的是源自教训而非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一群英语界泰山北斗写的关于英语学习感悟...



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这点体会更多的是源自教训而非

经验。--加西亚马尔克斯《霍乱时期的爱情》



本书是20世纪80年代一群英语界泰山北斗写的关于英语学习感悟文章合集。细读起来,似泛舟于汪洋大海之上的我遇到了指路的灯塔,不禁眼前一亮,茅塞顿开。回顾自己多年来学英语的过程中,也有很多可以拿出来和大家分享的故事。同时也经常有人苦恼的问我是如何学英语的。遂决定跟大家分享一下本人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

我是从10岁才开始系统学习英语的,跟现在的小孩子比起来已经有些晚了。但在90年代的东北,在我生长的那个小城市,我的父母已经算是很有远见了。小孩子哪有几个会主动要求学习的,我也是一样,是被“扭送”到学习班的。那时很多人的英语都是从字母学起的,跟着老师A~B~C~D的读下去,有如旧式私塾里念三字经一般。而我却是从音标开始学起的。

老师每节课只教有限的几个元音和辅音,然后两两一组的小孩子便用手中的音标卡片组合出老师的发音。对于第一个拼对的,老师会在黑板上给这个组用画“正”字的方式计1分。下课时得分多的一组胜出。开始是一些如bite, work, tea等单音节的单词,到后来就升级成了necklace, country等音节比较多的。

那时每节课时1个半小时,每周去两次,因此我一周花在音标上的时间是3个小时。这样的日子我过了足有4个月。然后仅一节课简单学习字母后,老师开始讲授字母组合,然后开始了“升级玩法”,不在是使用音标来让我们拼写,而是直接采用字母。

举个例子:最开始老师说“费~克”,我知道用音标拼写出[ feɪk ],之后学了“开音节”的概念后,我就知道f和k都是音标和字母长得一样的那两个。中间的[eɪ]一般只有A能发出来,所以是fak。咦?不对啊,这是个闭音节,所以应该读[ fæk ]。那怎么让它变成开音节呢?有一个“元辅e”中e不发音的规则。哦~~所以最后添个e,成了fake,这样就完美了。

这个过程我又花了更长的时间,比如oo发音一般是[u:],听到[ f ]我不仅想到f和ff,更能想到gh(enough,cough)。

故事讲完了,总结2点。

1.   刚开始学走步,切忌追求“多快好省”,而应该是慢工出细活,扎实的基础上面才能盖高楼。现在系统花时间教这些内容的学校可谓是凤毛麟角,我接触的初中学生和高中学生中不少表示音标只是草草讲解,多数读音都是从老师或录音中跟读出来的。开始我还以为是学渣上课没听讲,后来一些学霸级的学生也如是说,我才意识到这个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名校的附属高中。这样做最大的害处是好多学了多年英语的学生在听到“巴~特”的发音是会写成bat。先不说长短音的区别,bat应该是拼成[ bæt ],而此间种种无疑对背单词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还有的人不清楚speak为什么是 [ spi:k ] 而偏要读成[ sbi:k ],其深层原因也是拼写没学好。所以,学好音标与字母发音组合是大量背单词的一个前提条件。

2.   近几年网上流行一个1万小时定律,说得是如果人在某样东西上花一万小时,那水平就应该是大师级了。当然,这1万是个虚数,不可钻牛角尖。但是,要肯花时间钻研才能有成效是不破的定律。很多人,尤其是工作的成人,遍访名师,花了很多时间很多钱却收效甚微。其实道理就在这里,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想要学好一门语言,非要下一番苦功夫不行的。作为粗略掌握了英语的我,后来尝试过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乃至日语。在借力英语的情况下仍无法学好,究其原因还是花得时间太少,不够努力。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在此与君共勉吧。

回到开头的那句话,易得的幸福无法持久,容易得到的也不是什么真知灼见。放下速成的想法,从一点一滴处积累才是语言学习的真谛。


    关注 其有词理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