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土著才不稀罕移民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可能是攒不够的首付,说不服的双方父母,搞不到的北京户口,飞不过去的太平洋,也可能是坚持做自己的决心。...

ASK
juan姐你好, 我和他都是魔都土著,高中同学,家庭都一般人。 他高中毕业去了意大利留学,现是全职代购,职业不稳定,年收入颇高,大约80k欧元一年。定居佛罗伦萨,有欧盟永居卡。 我本科学校还不错民商法,刚考上研,是比较法研究的方向,研二可能去他那里交流。如果继续在魔都也就是非诉律师的方向。 2年前我们才开始异国恋,相处愉快很投缘,他希望以后我跟他过去,以后也可以搬去欧盟的其他地方。

一方面我觉得魔都生活压力大,为后代和福利条件也想去欧洲。一方面我又觉得这太像赌博,他职业不稳定,我过去在职业发展上也不如魔都,可我职业上有追求。

现在彼此都很犹豫,我俩在日常生活中也没遇见合适的异性,我也不想随便找一个凑活过。 juan姐按你的经验和阅历,最终我应该去找他吗??谢谢回答,打扰啦!
ANSWER
小时候读过一个短篇青春小说《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看着标题就知道泛着浓浓的上世纪90年代玛丽苏味儿,故事情节简单,少年爱上少女,少女跟随家人去了欧洲定居,于是到了雨天,少年默默想:欧洲的天空下不下雨?

这个浪漫得有点矫揉造作的绝望问句,与时代背景相关。那个年代的中国,与欧洲的生活水平差距极大。学者们去欧美访问,天天吃泡面,用省下的外汇给家人买东西;家住常熟路的女演员,时常去附近的上海宾馆转悠,以求逮住洋人可能把她带出国的机会。所以在爱情故事里,一方去了欧洲一方留在中国,那就如同永诀。倘若有能在一起的可能,那留守的一方赶去欧洲是无无可置疑的选择。

才不过二十年而已,我们看到身边的人会说,

“刚去过普罗旺斯看薰衣草,就跟去江西农村看油菜花差不多";

“欧洲的小镇?全都一个样。”

“来来来,我教你们怎么把潮山牛肉火锅做成瑞士芝士火锅。”

种种戏谑背后,他们想表达的是:在魔都活得很好,去欧洲过日子?没什么吸引力。

题主在魔都有好的学业背景,有看得见的好前途,将来做律师,社会地位高,经济收入也不错。魔都虽然竞争激烈压力大,可比起外地来沪打拼的同龄人,题主魔都土著的身份使你直接进入相对easy 的模式。

佛罗伦萨很美,但客观上说,并不算欧洲一线城市,发展机会不多,更何况你们还是外国人。题主男友做的是代购,虽然说行行平等,但是显然这一行当谈不上有太高的社会地位。代购这种生意,赚的是初富的中国人对意大利品牌的向往之心,这几年是火,长远看,又能火几年呢?当然,届时可以转型,只是怎么看,在意大利的工作生活都是始终游离主流社会以外的存在。

选这种生活的人,自然也有其理由:赚点小钱,享受高度物质文明,这小日子,其实过过也蛮舒服。不要君临天下,不要成王成将,不要振臂一呼万人敬仰,不要天下为我痴狂。只要安心的社会保障,精致干净的食物和空气,欧式版本的老婆孩子热炕头。

三观是什么呢?

你追逐在繁华大都市里体会被人尊崇的快感,他享受托斯卡纳乡村的恬淡;

你需要在一个个案子中证明自己,他只爱优雅不争的岁月静好;

无所谓对错,只是理念不合。

可是,男女关系若是这般完全理性,天下会少掉大半痴男怨女。

因为,还有爱情。

同根根源,年少相识,默契合拍,即便没有天雷勾地火的爆裂,你们也有一种静水深流的爱情在里面。

你们相爱,可是你们是不同的人。奋力一搏,为爱情舍出自己的事业?又怎么知道自己将来不会为此怨怼?如果产生了怨恨,爱情是否也会变质?

一个折中的方式是你研二申请去意大利交流,切身在意大利与他相处一段时间,看自己能不能适应。很多事情,在想象时会左右摇摆,直到现实告诉你答案。感性层面讲,不管结局如何,年轻时与爱人拥有一段共同生活的记忆,会让你将来少点遗憾。

卢梭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可能是攒不够的首付,说不服的双方父母,搞不到的北京户口,飞不过去的太平洋,也可能是坚持做自己的决心。这是身而为人自带的桎梏,我们终其一生难觅绝对自由。

知道自己总要带上枷锁,或者早已在枷锁之中,也并不是完全没有中间道路。懂事之前,情动以后,给自己偷来一段生命假期,享受一段只属于青春与爱情的时光吧。王小波在《东宫西宫》里写过:“阿兰以为,爱情最美好之处,是它可以永远回味。”


    关注 花神妙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