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困惑二三事

 

如果想清楚十年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继续手头上的事情么?...



最近新西兰每年的Workingholiday visa的5000个名额申请截止,突然被小伙伴提醒,申请条件之一是30周岁以下。瞬间有点方。这是我人生道路上应该出现的一年的生活。就要没有申请资格了,怎么办?作为一个gap year在欧洲潇洒了一年刚回来不久的人来说,对于一个有点小事业心在大上海奋斗希望能有所成就的人来说,事业才刚刚起步,去还是不去,两年之内,这个选择有点残忍。

随着父母年纪大了,随着自己年少气盛的激情渐趋理智,也随着认清自己不能在历史的轨道留下什么丰功伟绩,我开始承认,小城才是生活的归属。魔都窗外的吵吵闹闹的声音从来没有停下来,记不清多久没有看过蓝天,多久没有被灿烂的阳光感动,心麻木,连腿脚都快麻木了。我跟娘亲说,我得回小城教书去,就快了。娘亲一句话惊醒梦中人,那你现在挣扎痛苦压力大折腾个屁,要做决定,赶紧的。

收音机里播放着十年,我强迫自己回忆了下十年之前我在做啥。可能是在选文科理科纠结中。文科我所擅长的,但当时的高中文科太弱,文科状元也最多考个山大。理科我不喜欢的,但可以继续留在奥赛班,最厉害的师资太差可能也能考上山大+。十年之后,我发现一切都是骗人的,多走的弯路午夜梦回都会花更多的力气纠正。十年之后,我在出租屋里,觉得自己的中产晋升之梦和自由洒脱之梦都要泡汤了。

如果想清楚十年后你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你会继续手头上的事情么?

这个问题让我陷入了无尽的思考中。

  • 关于房奴和车奴的事情
最近帮父母在朋友圈里兜售樱桃,友情价给朋友吃好吃的樱桃。无他,就是觉得父母不太容易,其实折腾一圈也比出门左转直接批发掉多赚多少钱。父母倒是又学如何使用app,如何确认收货,如何扫描快递单号,折腾得够呛。只是每年樱桃季发生很多事情我都会重新思考很多人生。

有的朋友捧人场,吭哧吭哧几十斤的买回去送人送员工(我就喜欢跟这样的土豪做朋友)

有的朋友许久不联系,突然跑去跟人家说来付银子买东西,真的是一脸尴尬。真的朋友就是那句,有事就联系,没事各忙各的,坦坦荡荡的。有的所谓朋友的,估计分分钟钟要把我拖黑,这真是个透支人品的活。(幸好,樱桃好吃,良心价,坦坦荡荡too)

跑题了,回来房奴和车奴的事情。不能点名。某个吃货A,去年吃到这樱桃,呼朋唤友地,号称这是自己吃过的最好吃的樱桃,又是发买家秀,又是介绍朋友来下单。(当然,是被我逼的)今年,竟然告诉我,太贵了,吃不起了!作为一个资深吃货的他,怎么可以因为金钱放弃美味,况且他又没失业,Impossible。敏感机智如我,第一时间就猜出来了,为所困。自从姑娘去年交了男朋友,遇到对的人就是升温特快,见家长之后的节奏就开始筹钱买房子挑选吉日。于是我身边的房奴,连樱桃都不舍得买了。这是帝都的故事,魔都也上演。姑娘B跟男友在上海郊区人手一方,理工科女生直接跟我说没钱买啊,转手发了个朋友圈拍车牌。

这就是我身边活生生的房奴和车奴的故事。

我这种号称在魔都和帝都完全不想买房子,宁愿拿钱周游世界的人,面对一次次搬家,一次次出租房里的各种状况百出,想买的书不敢多囤,想买的家具不敢入手,这种漂泊不定的生活究竟要过多久,可是漂泊过了是不是也要成为一个连樱桃都不舍得给自己买的苦命娃。

跟朋友调侃说,回到小城,我们都是分分钟有房有车的人,这般究竟为何?

BTW,或许姑娘A只是觉得樱桃没那么好吃了,姑娘B只是不想吃樱桃而已。



  • 关于局外和局中的视角
东家一年一度的商学院招生,中国的硕博学生,企业高管前仆后继,五笔三面,甚是热闹。我作为一个崇拜公司文化想要增加一个商学院title的人也加入到大军中来。意料之中,也被录取。过程中的一个插曲是二面,不知道是安排失误还是故意考验我,两场一模一样的所谓的群面。生平就好这口,多个机会观察人,挺好。那些激情昂扬的学生君崇拜的是我东家文化,每一句都像我当年进来时听到的一样;那些混迹职场多年的高管们崇拜的是我东家的哲学和商业模式,每一句都像极了中国式的管理者。

我还是暗自为我能成为东家的一员表示庆幸。但同时,我内心是极其不安的。入司半年,大多时间拿着底薪混日子,常常午夜梦回惊醒一身冷汗。怀疑自己的选择,怀疑自己的所学,怀疑自己的坚持,甚至讨厌自己的浮躁,留下的只是慢慢的挫败而不知道何去何从……

在局外时,看到的都是光环,在局中总是被这样那样的问题困扰。

是我不够智慧,不够长远,那么大家面对婚姻呢?



  • 关于管理学的理论和实际
陈春花卸任新希望六合董事长,有人直呼女神再来三年,很多理论都还没有落地转化成实践。我满脑子确是女神在南极看到的帝企鹅。

关于管理学,我这个资深学了7年的由学霸转成的学渣,在落地到企业中的这几年,越来越困惑。西方的管理学规规范范,中国的大学考试考试,我当年说服自己,商学院会给你一些基本原则,一定会在社会的实践中有所展露。面对这个野蛮生长的环境,才发现,不需要什么原则,有效就行。而西方的管理理论一定是在当初既定的经济历史文化政治环境中生成的,这样的理论到底真的适合中国么?如果你觉得答案是明显的,后知后觉的我,脊背发凉。

作为一个满脑子都是大堡礁和帝企鹅的人,过去十年的知识,该如何转化?未来十年的发展,该如何定位?如果想清楚这件事情,手头上的事情还会继续做么?

欢迎各位大咖来指点,留言我请吃饭。

欢迎各位土豪朋友点击阅读原文,留钱买饭吃。


    关注 一座城一件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