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统治中国谁之罪?

 

编者按:中国大豆产业链失陷与将转基因确定为中国农业“必然趋势”有直接联系,是中国农业推行危险重重的转基因路线...



编者按:中国大豆产业链失陷与将转基因确定为中国农业“必然趋势”有直接联系,是中国农业推行危险重重的转基因路线的必然结果,也是美国生物集团与中国转基因集团共谋的一个大战略。解决这个问题,挽救中国奄奄一息的非转基因大豆,重新夺回食用油定价权,唯一的希望在于改变中国农业转基因路线。转基因路线不变,中国就只能按照转基因集团早已谋划好的阴谋蓝图,一步一步将中国非转基因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逐渐推向转基因道路,直至将中国和中国人民推上死路。中国已经有了成功的生态农业,但是转基因集团却视而不见,一心要配合美国把中国农业转基因道路进行到底。未来中国究竟是走正确的生态农业道路,还是走危险重重的转基因道路,这是关乎中国能否亡国灭种的一场生死抉择。

那么,在这场转基因大豆与本土大豆较量中,转基因“武器”起了什么作用呢?转基因大豆在商业化种植中,最大的优势在于高度集约化,不顾除草剂和杀虫剂带来的环境污染,且以牺牲他国环境(巴西、阿根廷)为主,再加上美国政府对农场主大力度补贴,这样,转基因大豆就具备了价格竞争优势。国外粮食市场强大的资本运作,使得转基因大豆长驱直入。在这场战争中,转基因所起到的作用,就跟当年的鸦片一样,国人对它已经成瘾,戒掉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甚至流血。

在这个过程中,生物技术跨国公司通过收取专利费、出售专用除草剂、杀虫剂、肥料而获利。因为研发、种植、销售过程中均“吃小灶”,转基因大豆排斥了竞争者。从这层意义上看,转基因作物推广的面积越大,生物技术跨国公司盈利就越大。至于农民破产、自杀身亡、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他们是一概不论的。疯狂榨取财富是资本家的本能。

打败中国本土大豆的是美国政府、孟山都这样的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国际粮商、巴西及阿根廷等被收编的“农民军”、中国里应外合的转基因鼓吹者。这是一支庞大的联合舰队,拥有神秘武器——转基因,这个联合舰队的对手是何树文那样的大豆合作社农民,“豆农们”驾驶的是18世纪的小木船,在联合舰队面前不堪一击。“狼”来了,“狼”真的来了!东北豆农们,从此沦落为任人宰割的“羊群”。

谁为“狼”打开的大门?是谁“引狼入室”?

中国豆农生产的是优质的本土大豆,就算有WTO协议在先,可在世界各国都认为转基因农产品有害人身健康,并予以坚决拒绝的情况下,中国为什么就不能停止进口美国及南美的转基因大豆呢?另外,美国人拖欠的8000亿美元国债,能够救活多少中国大豆农民?为什么不用这些钱补贴中国农民?善良的中国人牺牲环境和生命换回来的钱,变成了美国人可能永远赖掉的国债。美国人拿这些钱高额补贴农场主,支持孟山都等生物技术跨国公司入侵他国农业,花中国人的钱打败中国农业。从古到今,中国人从来没有这样输过。

也许您要问:“美国大豆便宜,为什么不买?” 这个观点的似是而非在于,当美国的转基因大豆100%地占领了中国市场的时候,你还能指望美国大豆便宜吗?除非你不想吃豆制品了。现在,美国、巴西、阿根廷的转基因大豆已经占领了中国大豆市场的70-80%,中国本土大豆产业离死亡只有几步之遥。

一方面是国外转基因大豆长驱直入,一方面是本国非转基因大豆勉强维系活命, 要避免这样的被动,中国只有奋起反击,对转基因大豆说不,并发动一场农作物“反侵略”的人民战争。

进口转基因大豆对中国农民的打压,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同时也给我国人民身体健康造成威胁。美国人的转基因大豆、玉米不是给人吃的,而是做饲料或工业原料的。俄罗斯生物学家伊丽娜•叶尔马科娃2005年的实验已经表明:“转基因产品会将人类逼向绝境。”那么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对目前进口转基因大豆、油菜籽等农产品及其种子进行清理呢?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美国人烧的是中国人给他们的“豆萁”,煮的是中国人的豆,用的是中国人的苦力,花的是中国人钞票,哭泣的是中国豆农!

日前,有报道称黑龙江省8成以上油脂生产企业处于停产状态,原因是缺乏原料——大豆。东北会缺大豆?对于国人而言,东北是盛产大豆的地方,东北大豆更是闻名遐迩。但是,不管你信不信,缺豆的现实就摆在那里。而且,不仅是东北缺豆,整个中国都缺豆。中国已经从大豆的世界第一生产大国变为第一进口大国。无豆自然无油,产业链下游的食用油已经严重依赖进口,依存度超过60%以上。超市里大量人们司空见惯的食用油品牌,其实都来自于国外。在A股市场上,专注于食物油的上市公司只有可怜的2家,1家是三季报每股亏损0.32元的东凌粮油,1家是今年2月借壳上市的西王食品。中国食用油产业其实已经退无可退。

中国大豆进口量6年增逾90% 最大需求国却无定价权

1995年至今,我国国产大豆市场不断被蚕食,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在定价权上声音越来越微弱。

一边是因利润单薄而长期挣扎在生存边缘的黑龙江大豆压榨企业在走与留的岔路口进退维谷;一边是大量的进口大豆以价格低廉和出油率高的优势席卷而来,这看似完全相悖的一幕,却成了眼下中国大豆压榨行业最真实的写照。

据媒体报道,由于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及产量不断缩减,黑龙江油脂企业因豆荒而停工的现象开始抬头:只有少量企业在收购大豆,8成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为寻找原料,不少企业选择到沿海建厂,以进口大豆作为压榨原料进行生产。《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统计,6年的时间里,大豆进口数量涨幅超过90%(按语:这六年时间大量进口美国转基因大豆,挤垮中国自己的优质大豆,是谁干的?)。

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分析人士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由于需求市场相对稳定,因此大豆的进口数额不断增长使得对其的依赖度不断增加,致使我国作为最大的大豆需求国,却对大豆定价权的影响几可忽略不计。而由于在食用油产业中,大豆作为主要油脂品种,起到的一个标本性的作用,其它油脂品种也会随之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而如果不能改变这种状况,最终将使行业陷入种植及产量不断萎缩、对外依存度不断增长、话语权越来越微弱的恶性循环之中。

进口大豆占据7成市场

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情况可以得知,近年来,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呈下滑之势,而作为大豆的主产省,黑龙江省大豆种植面积也未能幸免。非但如此,辽宁、吉林等省区的大豆种植面积也都有所下滑,而由于种植面积的减少,大量油脂加工企业陷入无“豆”下锅的窘境。

“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一方面是油厂的利润长期偏低,不愿意出太高的价格进行收购,而另一方面,虽说今年的大豆价格有所上调,但属于物价整体水平上涨使然,种植的成本在水涨船高,使农户的预期也因此上升,最终形成了现在的局面。”东方艾格分析师陈丽娜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分析。

在这种情况下,进口大豆就成了大豆主产区油脂企业不得不考虑的原料来源。“从我们观察的情况来看,进口大豆大概要占据国内市场的四分之三,而且还有进一步蚕食市场的倾向。需求是会越来越多的,而国产的份额却难以随之增加。”(按语:美国为了占领中国市场,夺取定价权,由政府给豆农补贴,中国却没有相应措施。等于帮助美国搞垮中国的大豆产业链,然后倒打一耙,说这是因为没有搞大豆转基因,倒逼中国搞大豆转基因。这就是美国生物集团与中国转基因集团一唱一和搞的一个大阴谋。这笔账中国人已铭记在心,迟早要清算)陈丽娜说,从价格及出油率来看,国产大豆与进口大豆的竞争中难以占据优势,而从产业布局来看,由于油脂行业主要以豆油为主,导致其它油脂品种受其影响情况严重。

《证券日报》记者统计近年来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大豆的进口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而随着它的滚动,越来越多的国产大豆被挤出市场。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05年1-9月,大豆进口数量为1953万吨;而至2011年同期,大豆进口数量则涨至3771万吨。6年的时间里,涨幅超过90%。在这6年间,虽然大豆进口数量及金额略有波动,但总体大幅上涨的趋势是不争的事实:2006年,进口数量增长6.3%而金额则下降3.7%;2007年,进口数量增长了9.2%,而金额则增加了53.2%;2008年,进口数量增长了21.5%,而金额则增加了90.1%;2009年,进口数量增长13.7%,而金额减少13.9%;2010年全年,进口数量及金额分别较上年增加了28.8%和33.5%;2011年1-9月,大豆进口数量虽较上年同期减少6.1%,但金额却增加了22.7%。(按语:产业链失陷,定价权交给外资,不是卖国是啥?)

国际四大粮商掌控话语权

和这些情况相对应的是,国内行业的布局也随着大豆进口数额的增长而悄然改变。

根据中国饲料行业信息网显示的数据得知,自2001年正式加入WTO以来,随着大豆市场的开放,国际四大粮商开始大肆布局中国大豆产业。到2004年,在大豆进口量不断攀升的同时,本土中小型生产加工企业开始被大量兼并收购。

事实上,随着大豆进口数额不断增长,产业发生改变的同时,国产大豆的定价权也随之被不断稀释。从1995年至今,我国国产大豆市场不断被蚕食,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买家,在定价权上声音越来越微弱。

“2008-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连续三年大幅增加,国内大豆库存不断提高,自今年2月份以来沿海地区油厂压榨大豆一直呈现亏损的局面,厂商进口大豆积极性明显降低,大豆进口量在持续6年增加后再次出现下降,对原材料的采购有偏重进口的现象,而今年我国出台食用油‘限价令’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粮油板块上市公司的业绩表现,在生产经营中出现利润率出现不断下降的情况。”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表示。

“如果东北油厂高价收购大豆,油脂和豆粕的利润将无法保障。”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胡挺对《证券日报》介绍,从全球市场来看,第四季度供应充足,而回到国内来看,到港大豆数额将会维持高位水平。不过考虑到气候等因素,“今年南美大豆产量或将达不到去年的水平,长期来看供需偏紧。”

胡挺介绍,与此相对应的是,国产大豆较往年一直呈下降趋势,“种植收益不好,大豆确实不赚钱,农户有不少转种玉米。而在国内,除了东北,其它省份都会用进口大豆。”如果进口大豆与国产大豆的价格差继续拉大,国内是否可以借鉴其它国家反倾销的模式加大对本土产品的保护?胡挺认为可能性不高:“中国是最大的需求国,如果增加关税,油厂的日子会更难过。农产品主要看供应,需求是相对稳定的。

多因素拉低油企竞争力

除此之外,长期的低利润也使得国内油脂企业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全国粮油标准化委员会油脂工作组组长何东平此前公开表示,中国当前的食用油价格不高,油脂企业利润少,并呼吁适当调升油脂出厂价格,而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对《证券日报》介绍,行业产品同质化严重、产能过剩等,也都成为其利润被压榨的原因。

此外,周思然还认为,从行业的情况来看,由于近几年发展较快,行业门槛低导致行业迅速扩张,形成国内油脂压榨出现产能过剩的局面,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挤压了行业利润,加上我国油脂油料市场对原料的进口依存度较高,使其所面临的风险也较高。国内油脂加工行业呈现集团化趋势,大型企业通过兼并的方式完成行业内的资源整合,全国前10位的压榨集团集合了全国约70%的压榨工厂。

不过,从食用油产品的特性来看,根据原料可以分为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玉米油、小麦胚芽油、葵花籽油等,其中橄榄油、玉米胚芽油等属于高端产品,“而市场上食用油中端产品占主要份额。”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周思然介绍,但是,华泰长城期货分析师胡挺同时向《证券日报》介绍,由于在油脂行业中大豆占据主要份额,“其它油脂的情况也是跟着大豆走的,橄榄油基本上是进口的,或者是贴签生产,玉米油主要是山东一带,但受原材料的限制,市场份额都有限。”

来源:乌有之乡

欢迎关注农问
微信号:farmquestion
每天一问,了解天下农业!


    关注 农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