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是为了遗忘——印象笔记伴你成长

 

1大脑擅长思考而不是记忆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但是我们总觉得我们的大脑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如果你忘记了什么...



1

大脑擅长思考而不是记忆
我们的大脑并不擅长记忆,但是我们总觉得我们的大脑应该担当起这个责任。如果你忘记了什么事儿,第一个想法就是:“瞧我这脑子,什么都记不住。”忘记事情的时候,甚至会怀疑自己是不是身体出现了问题,才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仔细想想,我们的大脑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难道真的是为记忆而生的吗?牛顿在树下,看到苹果掉下来,结果一个伟大的物理发现就这样诞生了。伟大的科学家,却也有可能早晨出门的时候忘记带钥匙。大脑是智慧的象征,即使你不是科学家,你也会用你的聪明智慧,在某个领域创造属于你自己的价值。很显然,相对记忆而言,大脑的作用更在于思考与创造,否则,人类就不会有这么多伟大的发明和创举。但是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杂事,那思考和创造力从何而来?

所以,放弃“我有一个好脑子,能记住很多事情”的想法吧,把自己的大脑用在更有价值的地方,思考、创造,而不是记忆。
2

大脑面临的三重考验
专注当下,是很多修行之人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但这并不容易。脑子里闪现的经常不是当下,而是过去或未来。过去的记忆,未来要做的事情,像碎片一样,杂乱无章,你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冒出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溜走,溜走后还会不会再次被闪现。这些无序的闪念,即使是有价值的,也被我们忽略。看似杂乱无章,其实背后隐藏着很多有价值的信息,而这些价值,如果不被整理,就像地下埋藏的宝藏,永远不会有人发现。

我们的大脑面临了三重考验:

  • 第一重考验:杂事
杂事,即一切引起你注意的事。

一类是你需要做的事情,这是你的职责所在。为家里买水电交房租,为家人做饭,采购商品,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培养下属,自我学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另一类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目标和梦想。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创立一家公司,做一个公益项目。这些也许只是你的一个想法,但是却也经常会闪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有时候,还会挥之不去。

  • 第二重考验:各类灵感和想法
我们的大脑比较活跃,遇到一个场景就有可能触发一个灵感。人类不缺乏好的想法,缺乏的是将这些零散的想法加以组织和整理,并将它们变成现实。但是往往由于我们的想法过于琐碎,因此没有办法看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

  • 第三重考验:海量的信息
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时代的前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所接收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加上我们的判断,而不是全盘接受。我们需要区分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哪些没有用。当我们需要某些信息时,我们需要快速地从大量信息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而这些,凭借我们大脑的记忆是很难做到的。

大脑面临着三重考验,我们需要做的是正视而不是逃避,通过工具和方法,建立思维和信息的秩序,这样我们才可能达到那种“活在当下”的理想境界。
3

收集箱:你的第二大脑
韩国SBS 电视剧《听见你的声音》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男主角因为一次车祸而短暂失忆,他的脑海里有零零散散的记忆片段能够被回忆起来,而他从小有写日记的习惯,当他看到自己的日记本,看着自己写下来的过去的点滴,脑袋里也会不时地闪过一些记忆碎片,但是完整的记忆,却怎么也没有。女主角对他说:如果想不起来,就把能想起来的先写下来,然后拼凑在一起试试。于是,他拿起便利贴,把自己脑袋里闪过的那些片段都写在便利贴中,然后贴在门上。不一会儿,便利贴贴满了整个门。

短短两分钟,男主角把原来无序的思维梳理清晰。男主角用到的工具是便利贴和门,便利贴代表自己可以回忆起来的事情,而这扇门充当了收集箱,收集大脑中的这些记忆碎片。建立思维的秩序,用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你需要建立一个收集箱,将头脑里的事情赶出大脑

电视剧中的男主角选择了便利贴记录每一个闪过的记忆碎片,而把门当作了收集箱。只要是脑子里想到的记忆片段,都写在便利贴上。这样,那扇门就成了自己的第二个大脑,脑子里零碎的记忆就变成了便利贴,被贴在了门上。
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明确收集箱和收集工具,就可以很快将各种记忆碎片赶出大脑,无论是想做的事情,或是需要做的事情,还是那些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灵感,都可以写在便利贴或者便签上。通过便利贴,我们将大脑中想做的事情和灵感“视觉化”了,这些想法好像散落的珍珠,从大脑里被拿了出来。

把便利贴贴在本子上,或者贴在一个固定的地方,这样就形成了最为简单的收集工具。

第二步:被动收集,记录零散的记忆

男主角站在门的前面,闭上眼睛。眼前浮现了自己撞车的画面、和人打架的画面、和律师在水族馆的场面等,他就把这些浮现在眼前的零散记忆全都写在了便利贴中,然后贴在了门上。

对于我们来说,将那些飘过自己眼前的画面写在便利贴上,一个记忆碎片写一件事情,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哪些记忆出现,就写哪些,慢慢地,我们就收集了这些零散的想法。这些记忆碎片我们并没有刻意去想,就自然而然地被我们想起,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灵光乍现。既然是这样,就要瞬间抓住,否则,很快就会忘掉。这种收集方式,对于零散的事情和记忆非常有用。
对于每一个正常人,都需要一个将大脑记忆碎片“视觉化”的过程,我们脑子里的碎片非常多。过去、现在和将来交织在一起,像缠在一起的毛线,我们很难看出彼此之间的联系和规律,而当我们把这些事情赶出大脑,变成了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例如便利贴)时,我们的思路就变得清晰起来。我们的大脑,也因为这一举动,而瞬间释放了压力。

你可以使用纸笔来收集自己的零散想法,不建议使用纸或本直接记录,而建议使用便利贴或者便笺纸,每一个事情写在一张便利贴上,这样方便我们后期进行加工组织,我们需要将“万物各归其所”,而不是简单地罗列。

第三步:主动回忆,记下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

脑子里灵光一现的镜头播放完了,但是还觉得少点什么。这时候就需要主动回忆。画面里男主角在把能想到的事情回想完毕后,开始翻看自己的日记本,看看能不能从自己的日记中再回想起什么。这就是主动回忆的层次。这个层面我们要主动去想,主动去清空大脑,将我们想做的事情和需要做的事情都写下来,只要你能想到的,就全都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会比较长,我们要做的事情是清空大脑,所以先不用考虑写下来这些事情如何实现,只是先写下来。
其实我们的记忆片段存在大脑里,有时候闪现出来,有时候又被我们遗忘,那种无序的状态是我们无法把控的,当我们的大脑中有这些无序的信息时,它们就会时不时地冒出来,干扰我们的思绪,让我们没有办法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但是当我们把大脑中的记忆碎片拿出来,再进行整理后,就多了一种掌控感,脑子就像也被梳理清楚了一样。
相 关 图 书

《印象笔记留给你的空间
——Evernote伴你成长
赠送50元沪江网校学习卡
《小强升职记》作者邹鑫作序
张永锡、战隼、大胖、高地清风力荐
李参 著 
2016年6月出版


在一个时间和知识都极度被碎片化的时代,很多事情已经变得不可逆,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提高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好地驾驭工作、生活、学习等众多方面。本书便是帮助你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建立自己个人管理系统的书籍。


博文视点

您阅读的专业智库

喜欢请分享至朋友圈
了解更多本书详情请点击阅读原文
长按二维码轻松关注


    关注 博文视点Broadview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