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古琴,入心一生

 

古琴能入心,天地在心中。...





开始动笔写这篇的时候,楠姑娘其实在回忆,到底是什么时候,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慢慢的渗透进了我的生活了呢?

是在德国小山村后山漫步时候耳边的叶曼讲的《易经》?是每日徘徊论文之时偶尔翻出来的那些古乐精选集?是听着《金刚经》度过的偶尔失眠的夜晚,也可能是听到心就会安静的蔡璧名老师讲的《庄子》,还可能是那些长得实在让人动心的茶具,又或者是一不小心遇见了现在家里的这套新中式家具,也可能是因为闲逛之中偶遇了北山大院,再开始读上点儿《论语》,后来开始用沉香……一点一点越来越近。

然而,这些都不是最初的开始。忽然想到小时候用来背古诗的卡片,有两份,那时我把背的熟的和背不下来的分开来,如果没记错的话,我在一份的封皮上写了“大”,另一份封皮上写了“小”。现在想想,这两个字,写的也还挺有意思。

这些从一开始就在我的血液里,像是在等待慢慢被唤醒,一直都在,从未走远。

就像杜金鹏先生,开始明明是个专业的音乐学院的老师,甚至之前唱的是摇滚,听见一声古琴,便立下了一生追寻的心。

今晚在阅潮书店听杜金鹏先生的琴歌,这也是我第一次面对面的听到琴歌。一曲暗香,一曲渔樵问答,一曲越人歌。古琴之琴歌,除了情,唱出的更多是意与境。琴有天籁、地籁、人籁,心中自然不只有人之小我。

即便是悲,也是天地苍茫间一人。中国的古乐,都是如此,都不专注于一人之感情。心中有了天地,自然变得宽阔,眼界不只着于人,自然不会执着。清风明月,白云出岫,山间松,泉下石,心与天地通。

古琴呐,没有玄之又玄的缀饰,金鹏先生说了,作为乐器,它听来舒服。而后,古琴之美,美在入心。而入心的古琴和大提琴,有个共同点,就是弦长。这大概是有科学依据的解释了吧。

可刚刚好,楠姑娘也爱大提琴,爱它低沉稳重,同样富于变化,却又有着力量。大提琴像是有多年沉淀的人讲的话,一句一句都有胸中的力量自心底而发。

而比起大提琴,古琴是洒脱的,既有深情藏于心寓于弦,却也有着沧海一笑的大气与飒爽。它虽深情,却从来不积滞心中,

金鹏老师说了一句话,让我印象极深。他说,不论是琴棋书画花茶香,都会给人带来极大的改变。说到这里,想起前阵跟朋友们讨论的言语之有限,想起“言有尽,意无穷。”于是不由得想,这琴棋书画花茶香,除了书还离不了语言文字,几乎所有的都是越过言语的表达。如果,我们想超越言语的有限而追寻无限,大概就不得不走到这能体悟超越语言的境界的道路上去。

而,这其中的每一样,都是不同的理解世界的方式。唯有亲身体悟,才能感受到这些美好的东西给人带来的改变与深刻。

最近文艺青年们喜欢说有酒有故事,听起来仿佛就是阅历丰富的人生,可即便深邃,无非也只是一个人的世界。可琴棋书画花茶香,任意一样放在面前,却都能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让你看见体悟世界与自己内心的另外一条道路。

而忽然意识到,古代君子不计个人得失,不重金银而愿为改变天下立志的原因。一个心中装得下天地的人,再看一人得失不是太小了么?并不是什么甘于贫穷高洁之志,而是一人之得失比起天地之大实在无足轻重,根本入不了心了。

在西方文化里,找寻世界之繁华多变,人情之真挚复杂,想于现世生活的幸福,西方文化看“人”看得更清楚。而东方文化,则是在找寻生命的体悟和超越,甚至抛却了时间和空间,既是永恒,又是无限广阔。

古琴里的天地境界、侠义江湖,也是其中那一扇门。站在门外,已经可以窥探之后的道路与世界,而如果真正的走下去,怕是一生时间都不足以穷尽。

如楠姑娘般门外管中窥豹一眼,已然有了种种收获。而这篇小文,或许就是那样的一个契机,让看见这篇文的你能够想一想、听一听。也许,它也会给你的人生带来那么一点点改变。

找了一小段视频,正是杜金鹏先生的琴歌《越人歌》。听听看吧。


    关注 Nancy做自己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