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支四川毛笔传了200多年,现在还在妙笔生花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清晨5点,当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时,在乐山市中区棉竹镇来鹤寺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正坐...

点击上方关注我们
清晨5点,当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时,在乐山市中区棉竹镇来鹤寺村,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已经正坐在窗前,开始制作毛笔。虽然年过八旬,但做起毛笔来,老人的手脚依然麻利。

老人制作的是正是有200多年历史的“永青阁”毛笔,而他本人则是永青阁”毛笔的第五代传人。
汪延兴(右)每天清晨5点便起床制作毛笔,多年来他注重的是那份来之不易的荣誉和保证毛笔优良品质的责任。

“永青阁”毛笔起源于1811年乐山市中区棉竹镇汪家冲,1812年迁入城区叮咚街,起名为“永青阁”,是乐山最早一家毛笔制作销售店铺。“永青阁”毛笔从选料上主要有羊毛、狼毫、鸡毛和兔毛,经过选毛、脱脂、梳绒清甩、齐头、齐尖、押毛、梳层、掌毛、理汇、分头、护毛、吃干、栓控到干台拉杆、粘头、上胶、硫磺、熏烤等几十道工序精心制作而成。经过200年的传承,“永青阁”毛笔保持了独特的传统制作技艺。
梳绒
整理好的笔头


汪延兴今年81岁,9岁起就跟着父亲学做笔。上世纪50年代,“永青阁”解体后,汪延兴回到汪家冲,以家庭小作坊制作销售毛笔,汪延兴的儿子汪福俊和孙子汪培松在老人的带领下也熟练地掌握了制作技艺。由于毛笔制作工序复杂,利润微薄,200多年过去,曾经乐山小有名气的几家笔庄仅存“青云阁”和“永青阁”两家,汪延兴的儿子汪福俊一度投身建筑行业,孙子汪培松也选择了在乐山电脑城打工。让汪延兴感到欣慰的是,十年前儿子汪福俊回到家乡,重拾制笔技艺,与他一同制作毛笔,让这门传承200多年的手艺后继有人。

坐在窗下简单的操作台前,汪延兴左手握着一撮整理好的猪鬃,右手持牛骨梳,细细的蘸水梳理着,长时间浸泡在水盆里的两只手已经发白,关节处磨出的老茧上,被牛骨梳的利齿戳出的伤口清晰可见。老人说,冬天泡在水里,一上午两条胳膊都是冰凉麻木的,所以趁着现在天气好,多做一些。正是因为工作的辛苦,所以鲜少有人能在做毛笔这条路上坚持下来。至今,留下来跟着汪延兴的也只有儿子汪福俊和孙子汪培松。
长期指尖用力让老人手上长满老茧


永青阁的毛笔选料严格,制作精细,外形美观,品种齐全,使用者在用笔的方圆、中侧、藏露、曲直、滑涩、肥瘦、刚柔、迟速、虚实上,都能够运用自如。为保证毛笔的质量,制作好的每一支笔,汪延兴都会蘸着水先试一试。

在销售上,“永青阁”毛笔一直采用传统纯手工家庭作坊生产模式,“永青阁”每年销售毛笔1万多支,产品除在乐山周边区县销售外,还销往成都、雅安和西昌等地。目前,“永青阁”毛笔正在申报乐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也积极支持“永青阁”参加各种文化展演活动,让更多的了解 “永青阁”,使“永青阁”毛笔得到传承和发展。
汪延兴正在制作毛笔


内容来源:四川日报、乐山新闻网


    关注 文化无界川流不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