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小人物的悲喜剧

 

“你少拿幸福吓唬我。”...



-"停停停,这曲子听着太痛苦了,老人听这曲子步伐 得多沉重啊!"

-"行行行,知道了,那啥,叫老人加快步伐吧。"

好的电影能在一开头就把你吸引住,《钢的琴》无疑具有这样的特质。开头送葬那场戏几乎就能让人在心里期待:这是部好片子。开头颇有解构主义后现代色彩的风范,乐曲《三套车》和《步步高》的对比,一个摇镜头糅合了拜祭场面和杂耍场面。环境音乐的对比,充满了颠倒和对立,沉痛和诙谐两种色彩相互渗透和消解,以诙谐来表现苦涩的幽默。

"你首先就得解放思想,解放完思想才能解放自我!"

整部电影都是偏暗灰的影调,随时可见的大烟囱,让人一望即知故事发生地是在东北老工业区,影片也可以说是一直在突出和强化这点,不断出现的东北小品式的包袱和段子,穿插出现的各种前苏联经典歌曲,甚至是人物的对白都带着浓浓的东北味儿。各种老歌和经典意境的营造又充满了时代感和怀旧感。
"我媳妇儿要跟我离婚,要把孩子整走。"

这部影片镜头语言的运用也很出色,惯用移镜头,在表现人物的同时强调人物所处的环境,将人物所处环境逐一连续展示。常常用环境的空镜头结尾,充满了含蓄不尽的意味。

雪中弹琴的片段,主人公陈桂林因天冷呼出的雾气和漫天飞舞的雪花缠绵交织,画面唯美。《致爱丽丝》的音乐与影片前面出现的父女合弹的片段遥相呼应,却把主人公内心的郁郁不平和不能尽女儿心愿的失落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一伙人头一次聚到一起时,影片用了一个非常缓慢的推镜头,将东北老工业区的一个废弃破旧的老工厂的全貌展现了出来,一个属于父亲的雄心壮志和充斥着废旧钢铁的老厂房之间显得极其格格不入。
"成功了,就是一道风景,失败了,就是美好回忆!"

这是一场关于小人物的悲喜剧,展现了小人物在国家工业转型时期经历的阵痛和彷徨。剧中陈桂林为了让女儿能留在自己身边,尽力满足女儿想要钢琴的要求,为此几乎作出了他所能作出的全部努力,这其中包括画纸板钢琴,偷教室的钢琴,以至于最后发展到凭借老钢厂工人的身份集合一大帮兄弟自己造一架钢琴。俄文的钢琴制造工艺书,从来没接触过钢琴的一群人,造钢琴的愿望宏大到近乎荒诞。然而转念一想,或许这才是普通人的生活,为了非常非常微小的愿望,要做最大最大的努力。
"你看,这孩子学琴你找我吧,偷琴你还找我吧?你现在造钢琴这么有激情的事,我不来那能行吗?"

影片结尾并没有交代女儿最后是选择跟这个除了满腔文艺小情调之外不名一文的父亲,还是跟那个因为跟了卖假药的而衣食无忧的母亲。我想看到最后,她到底选择跟谁,都已经不再重要了。也许小女孩已经初尝“资本”二字的滋味,选择能给她提供更好生活的母亲,但是父亲用爱和骨子里的那股倔强完成了一次属于小人物的壮举。

她可能要到很久之后才能够体会“钢的琴”这个计划,不光是成全了她想要得到钢琴的梦想,也是成全了父辈那一代人在平凡生活之外的华丽梦境。


"还是那句话,能喝多少酒,就能干多大事。咱们今儿喝完以后,都争取干一番大事业。"

越看越觉得《钢的琴》和鬼才蒂姆伯顿的《大鱼》有种内在的相似之处,都是在琐碎平淡的现实里愿意为了儿女创造出童话意境的父亲,不管这童话能否最终成为现实,能在生活表面涂上彩虹色彩的人都让人动容。
"没有敢想敢干敢拼的精神,那不是我们工人干的事"

除此之外,我想影片想要传达的还有很多很多。那个为了“父亲的梦想”而齐心协力的兄弟连们在影片中同样因其所作所为而闪闪发光。

他们同属于那个年代失落的一群人,工业转型让他们曾经因为在大型国营企业而享受到的辉煌当然无存,他们不得不为了生计去面对更加赤裸的生活,做着与自己技艺相符或者压根就不相关的行当。但是我想他们心中都有对过往的自己的留恋,他们选择聚在一起来成就一次属于他们的伟大。

他们在唱《怀念战友》时的忘我和陶醉,我相信会让他们在略显艰难的生活之外有片刻的超脱。所以,尽管有矛盾冲突,大家还是一定坚持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工业转型时期的社会,所有曾经的光辉都要像影片中反复出现的大烟囱一样伴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消失不见。烟囱升腾起的巨大烟雾曾经笼罩了一个时代的繁荣,却无法避免终将坍塌的结局。
"你少拿幸福来吓唬我。"

在铺天遍地的所谓动作大片以及各种由明星拼凑的商业电影之外,《钢的琴》让我看到了一种少有的优质和纯净,不玩任何噱头,导演显然有信心用出色的镜头语言和吸引人的故事情节来打动观众。沉重而深厚的主题用诙谐轻松的感觉表达出来,虽然感情充沛,但没有了廉价的煽情。让人在笑过之后多了几分思考和感动,思考大体制下小人物的生存境遇,思考那些潜藏在我们每个人心中的,看似遥不可及引人发笑的宏伟理想。
-The end-


    关注 大众读书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