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麦城”的建材市场 接下来该咋办?

 

建材行业未来走向某些著名卖场出现危机后,行业几乎是一面倒的声音,无数的谴责、声讨蜂拥而至。建材卖场们应该思考...





建材行业未来走向

某些著名卖场出现危机后,行业几乎是一面倒的声音,无数的谴责、声讨蜂拥而至。建材卖场们应该思考一下:接下来该怎么办?

提到建材市场(卖场),在我的印象中,不如叫“建材菜市场”“建材码头”或“建材集散地”更恰当,或者就是“建材乡场”——若干卖建材的人,聚在一起,守着固定的摊位,天天在这里“摆场”,然后周末、或逢年过节搞一些打折降价的活动吸引人来“赶场”。

作为一个生命整体而具有“统一灵魂”的建材市场,我们几乎没有见到。不管其商家装修得如何豪华气派,影响力有多大,规划得有多合理。

>>>>在这样的情形下,一个建材市场(卖场)是否兴旺,取决于若干摊位(铺面)的生意。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房地产行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建材生意的走高。任何一地的建材市场,生意都十分火爆。并不存在哪个建材市场运作得好,哪个市场运作得差。在很多人概念中的好与坏,并非市场实际运作水平的好与坏,只不过是集群效应和规模的影响。



由于大环境兴旺,很多商家赚了点钱。这本来是大环境的影响,但很多具有感恩品德的商家错误地以为,自己是因为进入了某个市场而得到了发展(如果真是市场的功劳,当前又怎么会很艰难了?你不是还在这个市场吗?),所以,对所进入的建材市场感恩戴德。
这导致一些规模较大、管理强势的市场,自以为是很多商家(品牌)的恩人,是自己造就了这些家伙的致富,就应该接受他们的膜拜。
建材市场自我满足
他们开始飘飘然以救世主自居。并借助这种窃天之功,树立自己的强势形象,借机威压了很多品牌,动辄要求这些品牌必须怎样怎样,比如交纳几百万保证金,必须用最低价,必须缴纳高昂的广告费,等等。

很多商家(品牌)在错误的认识和判断中丧失了自我,自贬人格,从而出现“斯德哥尔摩效应”,对市场管理者点头哈腰、低三下四,极尽谄媚之能事,这进一步宠得一些建材市场的管理人员气势逼人,目空无人,再进一步导致人们错误地以为他们很牛。

这些建材市场真的很牛吗?

未必然。


    关注 建材迅讯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