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关注了产品使用场景了吗——由李翔商业内参想到的

 

1、新的规则建立的时候,就是各种商业升级的时候,场景应用会越来越被关注。2、“当我们还在想着无休止的促销时,是否设身处地为客户想想,他在什么情形下用你的产品?”...





订了《李翔商业内参》好几天了,今天才开始看。除了文章的内容引起我的思考外,有个编辑的细节,让我笑了。请看下图:





标签很多,还有什么“可做谈资”“可开脑洞”等等,很是有趣。

这也许是李翔老师一直以来的记录习惯,这次通过罗辑思维的新的工作方式,把这样的方式展示出来了。否则,在一个正统的杂志社,这样的写作是不能够出现的。

互联网渐渐地把人都解放出来了,原来的那些所谓的规定、规则,在新的环境下,由消费者和生产者共同颠覆着、推动着新的规则的出现。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马云昨天也说了一句话,被人断章取义以后,大概意思是:假货的质量比真货的质量还好的时候,如何打假?

抛开打假不说,我们需要想一个问题,自从让“互联网”“+和互联网思维”灌的晕头转向的时候,我们是否意识到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伴随着就是各种旧规则的打破,新规则的建立,旧有的财富格局在不断的被破坏,重新建立。

真是一切皆有可能。

包括,这个标签。

这个标签,让我想到了去年看过吴声老师写过的一本书《场景革命》,书的内容快忘记了,唯一体会到的是,我们不仅给用户一个产品,更要给用户一个使用场景。

当一个使用场景出现或者被想象的时候,我们瞬间知道该用什么产品了。

当我们看到“#可做谈资”“#可自省”的标签时,我们瞬间对这段文字有了新的看法,有了新的使用方法。

一瞬间,一段文字的价值提升了。

现在是信息过剩、产品过剩,东西多了,反而不知道该选择什么了。

场景,就是最真实的以人为中心的体验细节,无论是实际的还是想象的,让我们对价值的体验,更具体,更形象,更节省时间。

比如那段文字,如果没有那个标签,看看想想也就过了,或者很少不会想着他会做什么用,一旦想象着那个使用场景,记忆更深了,也为下一次的真正使用埋下了种子。

假如没有了那些标签,也许你的浏览速度会更快,也许能留在脑子里的东西会转眼就忘记。

爆炸和过剩的年代,场景就是帮我们在选择。而选择意味着价值的比较,而具体的场景会让这种价值表现的更具体,消费过程就自然产生了。

当我们还在想着无休止的促销时,是否设身处地为客户想想,他在什么情形下用你的产品?

中产消费时代到来,小众消费就逐渐多起来,原来的一款商品有可能会出现N种型号,以此来满足不同场景的需要。据说,某日本著名的超市里,光酱油就有几百种产品。细的可怕。

那么我们到底怎么做呢?我想方法很多,也推荐大家读一读《场景革命》。里面详细的讲述了后连接时代的商业逻辑,正在发生的一些变化,支撑场景的几个要素,几个方法论,还有实际的商业应用。

其实,无论怎么学,有一点是根本,没有变。就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根本,场景就是一个价值的体验环境或者心理想象。不为客户创造价值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所以,我们要不停的问自己,“当我们还在想着无休止的促销时,是否设身处地为客户想想,他在什么情形下用你的产品?”


    关注 戊戌日记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