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那些年的这些手艺行当你还记得吗?

 

回顾曾经走过的一串串足迹,触摸曾经生活的一圈圈年轮。当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生活奔向小康的同时,...





回顾曾经走过的一串串足迹,触摸曾经生活的一圈圈年轮。

当我们在看到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人民生活奔向小康的同时,也无法忘却那些已经淡出视线的手艺行当,忘却不了过去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息息相关的那些“箍桶师傅”、“ 米胖师傅”、“篾匠师傅”、“磨刀师傅”、“补鞋师傅”等等。

这里我们通过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照片,来感受那些现在看来已经成为基本常识的“新生事物”, 追忆哪些历历在目的场景……

篾匠师傅: 曾经,我们生活中的日常用品不少都是竹编的,如石箩、灰篰、竹筐、饭掏箩、篾席、谷篰、品田等,当时都得叫那些手巧玲珑的“篾匠师傅”来家里做,而且需要预约,并待茶待饭。

这种“篾匠师傅” 队伍,相信我们以前小的时候几乎每个村都有。一张篾席破了再补,补了再用,可以一代传一代。

早些年毎当夏天来临前,经常可以看到和听到串村挨户的篾匠师傅“补竹席哟……”的吆喝声。

同时,村民也往往用石灰去江下胡家洞等地换来毛竹,约好“篾匠师傅” 来家修补。





(网络配图)

箍桶师傅:相信很多人小时候记忆里还会有“箍桶师傅”挑着一副担子,串村挨户的声声叫唤着“箍桶,箍桶……”。当时村里有个“箍桶师傅” 就会红极一时。

因为那个时代,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箍桶师傅”,大小脚盆、浴盆、水桶、尿桶、尿勺、马桶,都是“箍桶师傅” 的杰作。但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由于塑料、五金及铝制品的出现,箍桶这个行当也随之消失了。





(网络配图)

米胖师傅:对于现在90后以前那个年代的孩子来说,“轰” 的一声曾经是最幸福的礼炮,意味着香喷喷的“米胖”“ 陀糕胖” 可美美品尝了。

那时,经常可以本村村祠堂门口、大道地上,孩子们围着“米胖佬”爆米花。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零食的丰富多彩,“米胖” 的市场逐渐被蚕食,“胖米胖” 的吆喝声也渐行渐远了。





补鞋师傅:“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这句话是对时人简朴生活的高度概括,鞋子也在其列。

开个囗、脱个线、钉个鞋钉什么的,就去找村里的“补鞋”师傅。那时一双鞋子缝了又缝、补了又补,只要还能穿,绝对舍不得丟,从而曾经使我们的阿佃“补鞋师傅” 生意红红火火。

而现在生活水高好了,有的人皮鞋一年要穿几双,只要有一点皮折就不想穿了,要买新的。

因此,现在已很少有人想到这些“补鞋匠” 了。





(网络配图)

还记得那些童年里的老行当吗?你知不知道那些关于老行当的故事?

莫让民间传统手艺失落在岁月尘埃中 ……

来源:浣东街道

供稿:唐    祥

审核:吴鹏锋




    关注 诸暨发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