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高管如何管理个人财富(上)

 

很多人万万想不到,许多会挣钱的高薪职业经理人却是理财上的白痴,所以永远是奴隶,而奴隶当然毫无自由可言!怎样才能从创造企业财富的商业领袖,转变为善于管理个人财富的智者呢?...

导读


很多人万万想不到,许多会挣钱的高薪职业经理人却是理财上的白痴,所以永远是奴隶,而奴隶当然毫无自由可言!怎样才能从创造企业财富的商业领袖,转变为善于管理个人财富的智者呢?



一群蹩脚的理财者
1


我受邀参加在上海举办的一场领导力论坛茶歇时,一位中国的企业老总问了我一个居然和我平时的业务,比如跨国公司大型连锁店经营与管理,质量,品牌,中美贸易,美国市场走势以及领导力等等完全没有关系的问题,他问:“美国的企业高管们怎样管理个人财富?”
他的话一下子让我愣住了,因为这的确是“大姑娘上轿子”,头一回有国内的朋友问我这样的问题,更让我吃惊的是这一问题居然引发了一场论坛以外的热烈讨论,大家兴致很高,围过来听我们交谈并不时插话提问,以至于我回答问题的速度竟远远赶不及他们提问题的速度。一直到论坛重新开始,大家不得不散去返回座位时,我的笔记本上已经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问题和议论。

在返回美国的飞机上,我把笔记整理归纳了一下,大概有这么两类提问者:一是完全从企业高管个人的理财角度来讨经验。这其实是世界大同的,从他们的身上,我找到了自己十几年前的影子,那时我忙着挣钱,既不知道理财的重要性,也根本就不知道如何理财,所以我称金领高管们是一群会挣钱的“蹩脚理财者”。问题虽然泛泛,中美社会的法律和商业氛围迥然不同,但细细琢磨起来,其实还是有很多相通之处;二是过去一说到跨国公司,不言而喻都是指西方,尤其是指美国的公司。这些跨国公司不但精心研究海外每一个市场的文化和法律,而且在将跨国公司的公司治理移植到海外市场方面积累了相当丰富的经验。而今天大家可以很清楚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正在跨出国界,它们是当之无愧的跨国公司。
毫无疑问,跨国公司是国际化的典范,跨国公司必须从跨国思维开始,因为公司治理其实是没有国界的。以我的观察,现在我们中国为数众多的企业家们至少已经把他们的视野和触角扩展到中国的国门之外,仅从这一点上来讲,就已经是一个非常令人欣慰的迹象。然而这些已经“走出去”或是正在打算“走出去”的中国公司,他们实实在在地正面临着很多现实的棘手的问题。在海外办企业,不可避免地要有中国总部派驻海外的高级管理人员,他们的薪酬是国内企业需要面对的一个崭新的问题,而面对像美国市场这样一个法律高度发达、法规高度完善和执法意识非常强的社会氛围,在中国这样的一个社会环境中游刃有余的本土企业家和商业领袖们,无论是作为决策者,还是酬薪的接受者,常常会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觉。

回到旧金山以后,我根据自己在美国三十多年的生活和工作经验,聚焦“美国的企业高管怎样管理个人财富?” 这一话题,并结合其它相关问题作了一番深入的思考和研究,于是便产生了此文。
2


富有的标志:财富带来的自由

谈到个人理财,我们不可回避地要面对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敛财和理财?好像从幼年懂事开始,我们就在父母双亲的耳濡目染与社会的接触中知道要挣钱,因为现代商业社会的事实是:“钱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无论你身在何处,每天的衣食住行无不都在提醒着我们挣钱的重要性。但是敛财和理财却并没有这样的紧迫感,恰恰是因为缺乏明确的目的,所以创造财富的人,反而常常会变成蹩脚的个人理财者。那么个人理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的网站是这样宣传个人财富管理的:“物价攀升,资产缩水,如何寻找应对工具?请点击;想轻松驾驭退休生活,享受梦寐以求的退休生活模式?请点击;市场波动起伏,难料什么是明智的投资之道?请点击;想为子女提供最优质的教育?请点击。”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敛财和理财的目的大相径庭,任何人都无法提供符合大众口味的套餐服务,个人理财只能是“单点”另炒的“菜谱”。但是我们可以把千变万化的个人需要归纳成这样一个目的,那就是因为财富可以带来自由(financial freedom 下面简称“财富自由”),当然这不仅仅是企业高管的理想和目的,也是千千万万普通人的人生追求,更准确地说是世界上每一个人的目标或是梦想。或许我们从来就没有这样去想过,或是不习惯说出口,可是我们一辈子的奋斗,从幼儿园到大学,从初入公司(包括单位)门槛,直至攀登到金字塔上层功成名就的企业老总们,不就是为了“等我有钱了”或是“等我有时间了” 要如何如何吗?所以追求财富的背后,其实就是在追求自由。
“财富自由”虽然和钱财有关,但是远远大于钱财本身。我在国内网络上看到对“财富自由”的诠释是“有足够多的时间和足够多的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有调查报告说在中国拥有1.1亿元人民币就可以达到‘财富自由’。我认为,这样的诠释并非完全没有道理,但是用一个简单的金额来给“财富自由”下定义,未免有失偏颇。

不同的人,追求的人生自由是不同的,有人一杯清茶、一卷书就满足了,也有人要周游世界,更有像甲骨文公司的老总要买下夏威夷的一个小岛和驾驶苏制米格战斗机,方得自由尽兴。

“财富自由”其实更是一个找回自我价值的旅程,而决不是一个终点。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我,找到自我,释放自我,发展自我。比如比尔•盖茨早年的理想就是要让“每一张书桌上都有一台电脑,每一个家庭都有一台电脑”。为了这个梦想,他舍弃了在哈佛大学继续读书拿学位的“不自由”,“用足够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很快就有了“足够的钱”。同时,他却在实现理想的这一过程中又找到了做慈善事业的热情和新的梦想:“我们能够帮助每个人得到健康和有效的生活机会(We can help every person get the chance to live a healthy, productive life.)”。
笔者个人认为,比尔•盖茨追求财富自由的品味极高,他的巨额财富使得他拥有这样的自由,但是盖茨的自由却是源于他当初做出从世界顶尖名校哈佛大学辍学的决定时就获得了,这才是他的过人之处!即便赫赫有名如哈佛,其实对众人而言都是不同程度的“锁链”,盖茨则不愿意为之束缚,这是典型的精神自由放飞人生自由,最终实现了财富自由。

信不信由你,其实我们每个人并不完全了解自己,“财富自由”可能会让你发现原来梦寐以求的周游世界可能并不是你的人生追求;海边垂钓并不能给你带来你以为会有的快乐;每天在高尔夫球场上尽情挥杆,也变得不再那么具有吸引力;天天在海上乘私人游艇遨游碧海蓝天,原来却是一件非常枯燥的事。但此刻的你,可以随时调整你的人生方向,在这个旅程中我们不断地发现自我,找到自我,释放自我,发展自我。不再忧虑衣食住行;不再顾虑孩子的教育金;对于中国的传统女性而言,不再以丈夫、孩子为中心,而是问问自己的心:“我想做什么?” 然后义无反顾地去追求,这才算是最高境界的“财富自由”。

我有一位在加拿大Hudson’s Bay公司工作时的同事,他的财富梦想是退休以后能居住在静谧而美丽的湖边,拥有自己的游艇,每天可以开着游艇到湖中心去钓鱼。后来他中了彩票,梦想成真,可是不到半年就发现那样的生活“烦死人”( “烦死人”恰恰是他工作时常常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最后他创办了一家帮助白血病儿童患者实现自己人生梦想的机构,才算找到了自己真正的自由。
“财富自由”因人而异,所以笔者不能苟同“1.1亿人民币 = 财富自由” 这样一个简单的公式,但是把“财富自由”做一定的量化对于企业高管们来讲不但容易理解,也更容易执行。美国有一本著名的畅销书叫《隔壁的百万富翁》(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这本书是根据当时(1995年)一项最为广泛的关于财富的调查结果写成的,作者根据调研得出了一个测试自己是否富有的公式,可以提供大家参考:

年龄 x 家庭税前年收入(不包括来自遗产的收入)除以10 = 象征着富有的净资产

比如某读者朋友年龄是50岁,家庭年收入为100万元,另有15万元的投资收入,那么他的净资产(资产减去债务)应该是575万元人民币(50 x 115万/10 = 575万),达到了575万元即可算富有。按这个公式计算的话,你富有吗?是自惭形秽?还是非常自豪?是受到鼓舞了?还是挑战了(一位国内的朋友告诉我,她受到的是刺激)?我把这个测试称为“财富体检”,每年至少做一次,目的是找到自己现在在哪里?就好比我们看地图一样,目标明确以后,先要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

现在,让我们迈开追求“财富自由”的第一步:认识自己。

创造财富者常是蹩脚个人理财者
3


乍一看到这一小标题,读者朋友们想必一定会惊诧不已。企业高管们在商场上叱咤风云,为公司和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怎么可能会是蹩脚的个人理财者呢?其实大家有所不知,现代企业的运行是高度分工化的,从研发到制造,从质量管理到物流,从营销到人力资源,从IT到财务,公司规模越大分工越精细。好比现在服装厂的流水线,虽然可以多快好省地生产出款式优美做工精细的服装,但是成千上万名员工中却找不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裁缝。企业高管们的通病就是虽然善于在高度分工化的大企业里以团队合作的形式创造财富,却不精于个人理财。

再就是企业高管们是属于我们这个快节奏运行的现代社会的领跑者,他们肩负着巨大的企业责任,更是要挑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他们的第二个通病是没有时间,常常本末倒置地把家庭和个人的事情放到了议事日程的最末端。不知如何做,加上没有时间去做,这就是企业高管们个人理财的尴尬现状,所以从个人理财的角度讲,现代企业的高管们从首席执行官到首席财务官很多都是蹩脚的个人理财者(我自己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是这样一位蹩脚的理财者)。
《隔壁的百万富翁》书中有一个有趣的数据,从不同侧面论证了“创照财富者常常是蹩脚的个人理财者”的观点:在美国,自由职业者(self-employed)仅占美国劳工的20%,然而三分之二的百万富翁却产生于这20%的群体,而不是白领打工者,包括跨国公司的企业高管们。企业高管们在主动出击创造财富方面堪称一流,他们令人眩目的高薪、奖金和股票等等合计为不菲的收入,但是这些高收入群体常常并不善于防守 - 即个人理财。

他们的第三个通病是入不敷出的高消费:开豪车,穿名牌,住豪宅,债台高筑,离婚和再婚,没有家庭财务计划和不精于投资管理。结果家庭的财富支柱往往是弱不禁风,一旦遭遇公司减薪或奖金泡汤,甚至是裁员,往往会陷入财务困境。

企业高管们第四个通病就是在自己精力旺盛和事业顶峰时常常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觉得自己会永葆这样的巅峰状态,所以退休这样的字眼,并不在他们的字典里。这样无备有患的状态,其结果别说退休以后的生活和保障,常常是一遇风吹草动,连正常的生活都难以维系。我在美国就多次看到过身边的同事或朋友因为不善于理财而陷入人生低谷不能自拔,甚至因此毁了自己和家庭的例子。

最令人唏嘘的是一位当年在艾迪逊兄弟公司的同事,他是公司商品部的副总裁,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公认的公司执行副总裁的继任人。就在他因为有了新欢而闹离婚的时候,艾迪逊兄弟公司宣布破产倒闭。失业后的这位老兄发现自己根本没有积蓄,无法应对这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最后不但被逼贱卖了自己一直引以自豪的地处富人区的豪宅和法拉利跑车,连离婚后支付儿子的赡养费也是捉襟见肘,结果被法庭因不按期支付赡养费被判入狱3个月,搞得非常潦倒。结果等到出狱的时候,他那位曾经信誓旦旦非君不嫁的情人早已经无影无踪。

我的老岳母当年曾经赠给我和太太一句真理:“男人不和女人同富贵,女人不和男人共贫穷”,几十年后回头看,这句话不但深刻,而且放之四海而皆准呢。再后来听说此公曾经一度流落街头,成为无家可归者。现在回想起来,仍然令人唏嘘不已。

■ 本文转载自本微信平台合作伙伴“朱为众纵横中美”

公众号ID:betweenchinaandusa

作者简介


朱为众先生现任美国inQbrands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美国Doba.com公司董事长;美国库珀有氧运动中心(大中华地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朱为众祖籍南京,曾是上山下乡的老三届知青。1984年自费赴美留学,在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东亚研究,1985年转入美国东密歇根大学攻读语言与国际贸易专业并获硕士学位,从此开启了一位杰出华人冲破美国职场重重“玻璃天花板”坚韧不拔、披荆斩棘、永不放弃的精彩人生。他在美国及加拿大商界所取得的显赫成就与极为成功的丰富经验,蕴含着其东西方文化、社会、经济、资本市场交融共生的卓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执行力与惊人的领导力。2011年,这位曾经的中国知青踏进了世界最著名的商学院之一——哈佛商学院,获得高级管理人员领导力证书。

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朱为众先生历任美国纽鲁克公司( Nulook Fashions )、艾迪逊兄弟公司(Edison Brothers )、赛克斯公司(Saks)、加拿大赫德森贝(Hudson’s Bay )、美国欧迪办公(Office Depot)、美国迈克尔斯(Michaels Stores)高级副总裁及执行副总裁等职位、世界著名早教和童装品牌金宝贝(Gymboree)全球首席货源官兼金宝贝(中国)董事长、世界最大的零售业和自有品牌咨询公司德曼(Daymon)独立董事。
多年来,朱为众凭借着在多家全球著名跨国公司积累的丰富的管理与实践经验,致力于帮助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创立中国品牌,并热衷于帮助中国的年轻一代释放潜能,孜孜不倦。2010年,朱为众先生出版自传《成功绝非偶然》(人生篇,职场篇共两卷)。
inQbrands迎客帮

长按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我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关注 inQbrands迎客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