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朱为众64岁跳槽创业心路历程(中)

 

当时我听到以后就想,我是不是自己也在惜羽,也在恐惧害怕呢?...


为了照顾没有流量的朋友们,以下为本次视频图文版信息
主持人:记得曾经听您说过,说有一次跟沈总谈话的时候,沈总无意当中说过一个成语,让您觉得特别的感动,您能不能跟我们分享一下细节呢?


朱为众先生:其实呢,沈总说的是半个成语。有一次,我跟他一起去找一个美国的高管,希望能说服他加入焦点科技,最后由于种种原因,我们被婉言拒绝了。对此,沈总表示理解。出来的路上,他跟我讲:“其实我很理解他们为什么拒绝,因为像他们这个层次的人,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了,所以他们惜羽。”

“惜羽”,就是爱惜羽毛的意思,其实这本来是一个正面的成语,但是我当时听了之后,特别的震撼。因为我这个人一辈子都在挑战自己,我感觉我从“惜羽”这两个字当中领悟到了一件事情:“惜羽”虽然从成语的原意是爱惜自己的名声,珍惜自己的成就,但实际上是一种恐惧,是一种缺乏再创造的动力和勇气。当时我听到以后就想,我是不是自己也在惜羽,也在恐惧害怕呢?所以那两个字打动了我。
说老实话,这个成语不是常用的成语,一般人也不讲,但我这个人有个特点,我比较擅于在生活当中捕捉心灵的瞬间的震撼,我把它叫做“A moment of inspiration”,那一刻,那两个字,其实为沈总之后说服我埋下了伏笔。

有一句名言,我非常欣赏的,叫做“Fear is interest paid on a debt you may not even owe”,什么意思呢?就是恐惧其实是在为你并不欠的债务付利息。可是我们人生有多少的恐惧,我们总是害怕这个,害怕那个。

给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人生最大的恐惧,回头看,居然是当年43块6毛7的工资,一份在金陵船厂子弟中学当老师的工资,回头看非常可笑。有一次,我的孩子在邻居家看电视,他要看A台,邻居家的女儿要看B台,台调到了邻居家女孩喜爱的频道,他哇哇大哭跑回来,说:“爸爸,我们家为什么没有电视?”
说实在话,当时我的工资并不比隔壁邻居低,但是我把钱都花在买书上了。我当时特别内疚,我知道我没有办法满足孩子的这个愿望。记得当天晚上,我和太太坐在蚊帐里,孩子已经睡熟了,看着他泪水还没有干的小脸,我当时讲,我说:“承宁啊,我一定要做一些不同的事情,43块6毛7不够用啊。”她说:“怎么办?”我说:“我去卖血。”她说:“卖血?”我说:“对呀,我们孩子还要学钢琴。”她说:“那买了电视,买了钢琴,老师的费用呢?”我说:“继续卖血。”她说:“为众,你有多少血好卖啊?”当时我无语了,我觉得生了孩子却没办法给他我想提供的教育,是何等的心痛!
那天,就在那天,我下定决心,出国留学。可是当时我的亲友全部都反对,为什么啊?因为金陵船厂是当时南京赫赫有名的企业,43块6毛7的二级工的工资是当时南京最高的二级工的工资,很多人是37块钱。那种恐惧,让我吃不下、睡不着,也开始掉头发。但是最后,我还是战胜了这个恐惧,毅然决然的辞职,在家全职攻托福,可谓破釜沉舟。

回头看,大家可以想一想,哇哦,43块6毛7,曾经让我吃不下、睡不着,恐惧到头发往下掉,这是我人生当中,64年遇到的最大的恐惧,所以在那之后,我变成了一个不再害怕的人,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我不能够克服。回头想一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为我们并不欠的债务在付利息。

当沈总用“惜羽”这个词来形容那一位拒绝我们的高管的时候,我受到了震撼,我在想我是不是在恐惧,我是不是在担心失败?

很多年以前我在香港,偶然读到一份报纸,我把它剪下来,这是一篇关于一个很有名的歌手——Olivia的故事,报道她如何经历个人的人生苦难,一次又一次的反败为胜的故事。
我是不常唱歌的人,但我看到她的歌词非常感动,因为我觉得诗、歌是相通的,所以我把它留了下来,读完以后翻译成了中文。我觉得在这个世界上,失败是成功之母,可是我们很多人,尤其是在中国,我们并不喜欢“母亲”,我们只想要“孩子”,只想要成功。这首英文歌,我不会唱,但是我把它当做诗歌来读:
Stronger than before

I’ve survived,

So many things

From broken hearts,

To shattered dreams,

In every wall I’ve found an open door.

I’m stronger than before.
当时读完以后,我深深的感到了震撼。这也是我不断在生活中战胜恐惧,取得成功的一个很好的动力。在中国的时候,我的专业是中国语言文学,我的教授跟我讲:“Wilson,永远不要翻译诗歌,因为你翻译的时候,这个味道就没有了。”但是我很冒昧的把这首英文歌词翻译成中文跟大家分享:

我更坚强

回首人间多沧桑,

心肝碎,

梦破一身泪。

人生旅途重墙围,

皆有柳暗花明回。

再回首,

笑傲人间雪中梅。


大家可以把她的故事找来看一看,非常了不起,非常励志。 主持人:谢谢朱先生。我觉得刚刚那段歌词您翻译的非常非常好。您刚讲到的,包括沈总说的“惜羽”,还有您后来提到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其实对于我个人来说,感触也挺多的。因为当时您和沈总去请美国高管的时候,都是一些比较成功的人士了,但是对于我们很多年轻人来说,其实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一些成就,但是已经在面临一些选择的时候感到了恐惧,在害怕。
虽然自己身后并没有太多东西,但是依然会觉得,我可能会失去我身后那些原本就不多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对我们年轻人来说,真的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些启发。而且我觉得不仅是年轻人,对一些企业来说,它往往在定一些企业战略的时候,或者在做一些大的决定或变革的时候,通常也会害怕。因为其背后有很稳定的生产线,已经有固定的订单在做了,在面对类似这样的选择的时候,我觉得刚刚的一番话能给我们带来很大很大的启发。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像朱先生这样在64岁的时候都能做到勇敢的跳槽去创业,这种无畏的精神,我们需要认真学习。我们要勇于去面对失败,去拥抱失败,这样我们可能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人生和机会。


朱为众先生:恐惧每个人都有,但是我们此刻的恐惧和20、30岁的你们的恐惧是不一样的。我们的恐惧,比如说像“惜羽”这样的恐惧其实更大。因为我们想,我们这一辈子成功了,功成名就,在职场上也快要盖棺定论,这个时候,恐惧的心理是不一样的,而且是很大的,我也看到了这些。

我特别佩服沈总,因为焦点科技、中国制造网跨出去,走出国境,在帮助中国企业成长的同时,也是自己的一次凤凰涅槃,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受到了鼓舞和感染。

最近我和几位朋友到硅谷访问,当时非常感慨。
在硅谷和大大小小的企业家谈话的时候,有一条非常突出,就是大家都在谈:你失败过吗?大家把失败作为一个成绩,而不是把失败作为成功之母。他们认为失败是成功的一个部分,当时给了我非常大的震撼。他们不分年龄、男女老少、各行各业,硅谷人都不怕失败、追求失败,甚至是热爱失败,非常让人感到震撼。所以我说不管你是什么行业的,高科技行业也好、传统行业也好一定要到硅谷去感受和拥抱一下这种欢迎和热爱失败的精神。当我们想到“失败是成功之母”的时候,我们难道有什么理由不去热爱“母亲”吗?


朱为众 Wilson Zhu

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朱为众先生历任多家全球著名跨国公司(Office Depot、Michaels Stores、Gymboree等)重要高管职位。他在美国及加拿大商界取得的显赫成就与极为成功的丰富经验,蕴含着其东西方文化、社会、经济、资本市场交融共生的卓越智慧、敏锐的洞察力、高效的执行力与惊人的领导力。
朱为众先生一直热衷于帮助中国的年轻一代释放潜能,孜孜不倦。
2010年,朱为众先生出版自传《成功绝非偶然》(人生篇,职场篇共两卷)。


■《朱为众64岁跳槽创业心路历程(下)—为梦想而燃》,将在周四播出,敬请关注。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评论功能现已开启,我们接受一切形式的吐槽和赞美☺


    关注 inQbrands迎客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