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皇帝的人,没有太监为你急

 

每个人的路,都是孤独的。...

1
小的时候,隔壁村子有个男孩儿阿文,聪明伶俐,又因为是家中唯一的儿子,父母可谓把他宠上了天。当真是要星星给星星,要月亮给月亮,捧着怕飞了,含着怕化了。家中事务一概不许插手,只要每天按时上下学,就是大功一件。

如此的养育,也就造成了阿文任性、懒惰、惧怕一切困难的性情。好在阿文还算聪明,在整个小学和初中阶段,阿文的成绩都还过得去,只是忽高忽低不太稳定:家长和老师盯得紧些,能在年级里排到前几名,老师和家长稍微有些看顾不过来,就能掉到班里的几十名。简单来说,阿文的成绩完全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费多大心,于他本人来说,是不上心的。

但自己的路毕竟要自己走,旁人花费多少力气,终究不是在自己身上。

到了高中的时候,阿文的父亲去世了。他的母亲只是一位普通农妇,并无一技之长,为了供阿文念书,阿文的姐姐辍学打工,支撑这个家。

阿文呢?住校少了家人的催促,学业难度又陡然上升,成绩瞬间下滑,到了高三毕业的时候,只勉勉强强考上一个大专。

大学毕业之后,成绩不好、又没有什么技能的阿文紧跟着就失业了!

据说他也曾在熟人的介绍下去一些小厂子上班,但不是嫌太累、就是嫌赚得太少,一连换了几个都做不下去,最后终于没有人再给他介绍工作。而一向见到困难就想跑的阿文,那句“我要出去找工作”只停留在嘴上,今天拖明天、明天拖后天,一直也没有实行。最终,就留在了家里啃老。

此时他的母亲年龄已经不小、姐姐已经出嫁,并且凭着自己的勤奋有了一些积蓄。为了让年迈的母亲能够有一些收入,阿文的姐姐为母亲置办了一个小网吧,赚些小钱糊口。但从此后,阿文就再也没有上过班,长期占了一台电脑打游戏。

当我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阿文已经在家里打了两年的游戏了。之后,就再无其他新的消息。
2
据说在清朝的时候,为了体恤“龙体”的安康,每次皇帝宠幸嫔妃的时候,敬事房的太监都会在门口等着。时候到了,就尖着嗓子在门口高呼:“是时候了。”这个时候,无论皇帝乐不乐意,都得放人。如果不放,太监就会一遍遍呼唤,直到皇帝觉得无趣,主动放人。

这就是“皇帝不急太监急”的来历了。现在,我们把这个俗语引申为:当局者不急,旁观者急。

然而太监真的是为皇帝身体着想吗?

才不是咧!只不过皇帝如果太不听话,太监是要被砍头的。太监的“急”,与其说是为皇帝的身体急,倒不如说是为自己的命而急。

在当今这个无论你如何、都不会对我有太大影响的社会里,已经不会有“太监”会一门心思的为旁人着急了。为你着急的、只有两种情况:第一、人家只是友情提示。特别好心的、会把方法和资源也同样给你,但做不做、能不能做到,是你自己的事。第二、真心关心你的人,他们是真的为你好,有可能为了你,把自己急得半死不活。

但他们的急有用吗?在短时间内,可能是有用的。

就比如阿文:他一直处于一种不努力、不主动、不积极的状态。他一切的成长,都来源于他人的催促,这使他在小学和初中都能在整体上保持一个比较不错的成绩。如果这样的成绩能够一直持续下去的话,也许也能找到一个不错的工作。但日子终究还是要一个人过,路终究还是要一个人走,没人能永远推着你走。失去了他人推动的阿文,最终也只能停下来、甚至不断后退。
3
阿文的故事比较典型,但并不鲜见。

大学的时候我有个学妹,成绩还好,只是为人有些磨磨唧唧,总是事到眼前、不得不办的时候才肯上前。

这位学妹学文,理想是去孔子学院工作,从事对外汉语教学,恰逢那两年对外汉语考试暂停,于是就没有考下资格证。

她大四临毕业的时候,恰逢我回校看望老师,聊了几句,才得知学校正在征集孔子学院的志愿者,只一年,不算正式,但却是个很好的跳板。我鼓励她去争取,她却很犹豫:“学姐,人家说,有资格证的优先,我可没有资格证啊。”

“又没说必须,试试再说啊,万一呢?”

“人家要求得外语流利呢!你也知道我英语实在不大好。”

我有些急了:“你到底想不想去?想去就去试试啊!”

经我再三劝说,她终于点点头。

然而第二天,当我正忙得昏天黑地的时候,接到了她的电话:“学姐,人家已经招满了人,用不着我了,他们有的人成绩还不如我呢!”

我说什么好?人家是不如你,可人家去的早、占上了名额呀!

与阿文相比,这位学妹在学习上很勤奋,应该说,他俩是完全不同的人。但他俩又有一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都不积极不主动,没有做到真正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只等着别人的催促。于是最终,两个人都没有获得自己原本应该能够得到的东西。
4
相比之下,我的朋友中目标最明确、执行力最强的,是曾与我同宿舍的小可。

与我们这些浑浑噩噩上了大学、虽然学习也算努力、但对未来完全没有明确打算的小糊涂蛋不同,小可从大一起,目标就非常明确:她要出国学习心理学,做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为了这个目标,大一的时候,小可就报了学校的心理学辅修,努力学习。大二借助学校与国外学校的合作,顺利出国,一年的语言预科后就在当地读了大学。

由于小可在国内的专业是文科,而心理学属于理科范畴,按道理来说,是不允许申报的。与她一同出国的同学纷纷降低要求、在其他专业中选择一门学习。而小可却不!她天天往学校的招生办公室跑,在重申自己的理想与热爱的同时,努力展现自己在这方面的天赋与能力,终于感动了负责老师,为她在心理学中留了一个名额。

如今,小可已经是一名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偶尔在朋友圈见她的照片,虽然也很累,但无一不是投身于热爱事业与梦想生活中的意气风发,令人羡慕、又不得不赞叹!

回顾小可这一路,哪怕有一步稍微犹豫一些、执行力弱一些,便都不会有她今天的成就。但她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排除万难去为之努力,也因此,她牢牢地把自己的人生攥在了手心。

有句话说,在人生的长路上,明确的选择比努力重要、努力又比天赋重要。

我们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根本就轮不到拼天赋,比如阿文。那少部分很努力的人,又常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瞻前顾后,比如学妹。最终真正走上自己想要那条路的人,凤毛麟角,因为他们必须是努力与选择兼顾的人,就如小可。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尽管我们会因各种各样的原因与他人相连,也会在短时间内受到各种各样的影响,但最终决定我们命运的,只有自己、能为自己埋单的,也只有自己。毕竟我们不是皇帝,没有太监会一直为我们急。

(封面图源网络)


    关注 随想杂谈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