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余堂主人苍凉的《百鸟朝凤》

 

电影《百鸟朝凤》据说评价不错,于是今天去大光明看了。我对于艺术作品,历来是后知后觉型,等别人都看得差不多了,...





电影《百鸟朝凤》据说评价不错,于是今天去大光明看了。我对于艺术作品,历来是后知后觉型,等别人都看得差不多了,都说好了,我才跑去看。缺点是,赶不上时髦跟不上趟儿;优点是,不浪费时间,直奔主题,烂片就不看了。此片中,演员对人物的刻画无疑是出色、到位的。有几处镜头都让人心酸欲泪:游天鸣父亲让他用力开嗓向师傅证明自己嗓子不错而狠狠打他时,他父亲眼中的泪;天鸣师弟蓝玉有一个唢呐了,但天鸣却没有,他觉得师父看不上他而伤心离开;师父选定天鸣来单传唢呐曲《百鸟朝凤》,却让蓝玉回家,蓝玉满心绝望,离去前跟师父师娘磕头告别;以及到最后,游天鸣在他师父坟头上吹唢呐曲《百鸟朝凤》,幻影中,他师父从椅子上起来,转身,往前走去……看到这里,一种苍凉感,慢慢从心头升起。

本片讲的是唢呐,其实讲的又何止是唢呐呢。很多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商业环境里都在逐渐消亡,让人觉得是那么的无奈,绝望,苍凉。很多戏曲难道不是吗?很多民俗难道不是吗?很多传统技艺难道不是吗?其实社会在发展,科技在更新,审美也在不断变化之中,很多老的产品、老的工匠活随之而变、而亡似乎也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这些传统就算失去了,我们的生活似乎也不受什么影响,失去了就失去了吧——但仔细回味,却感觉失去的不仅仅是传统技艺本身。为什么影片中焦师父、游天鸣要拼死去保持、去维护唢呐这门技艺?以前村里办红白之事,雇主家人是要行接师礼的;以前去世的人要德高望重才能配得上这首《百鸟朝凤》,而不是出几个钱就能随便演奏的;以前即使是靠“出活”吹唢呐挣钱养家,但这份活儿却干得有“规矩”,有尊严;……其实现代失去的是上一代人的精神家园,是这一代人跟上一代人之间的精神纽带,也是这一代人以及后代人所依恃的传统道德文化之源,是我们之所以是我们而不是外族人的传统风貌和精神印记。有时感到,如今我到外地去旅游,在很多地方,我已看不到各地的传统建筑风貌,我所看到的,是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沿街商铺,现代化建筑。这是一个城市对另一个城市的复制,这是一种精致的抄袭,这叫现代化。而包含在传统建筑里的故事,规矩,风俗,淳朴,礼乐,都已随风而去。或者说,都被现代化了。

我感到一种无力。现代化,商业化(其实商业化也可以看做是现代化的一部分),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把传统远远地抛开,我们捏着票子,开着车子,可以无所顾忌地到我们想到的地方去,现代化给我们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自由。然而,只要我们回头,我们便不再能找到先前的家园。我们一路走,一路失忆。我不认为失忆的生活是美好的。

一个时代的发展,当然并不取决于我或者是很多人的“认为”。消费文化,娱乐文化,大众传媒文化滚滚向前,势如破竹,多少传统的东西都难经冲击,纷纷溃落。可那些却是多么美好的东西。比如说戏曲。章诒和先生说:“我是个文化悲观主义者,戏曲必死。一切好的东西都快消失了。”我想说“不”,可是太无力。

《百鸟朝凤》的好口碑和低票房让出品人方励双膝下跪恳求呼吁院线经理为这部影片增加排片,微博播出后,舆论哗然。经此一跪,排片还真增加上去了。然而这沉重无奈的一跪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我们这个民族传统技艺的传承的困境以及充分表现这种困境的作品。因为人们要的是娱乐。

这部电影的悲壮之处,在于给人活生生地展示出传统没落的宿命。影片结尾,游天鸣在师父坟头吹奏唢呐曲《百鸟朝凤》时,眼中滚落下一行热泪。这行热泪告诉我们,这行热泪为宿命而流。



我们心里需要的亮点,希望,本片给不了。但正因如此,它真实,它震撼,它悲凉。

写于2016-5-28

作者醉余堂主人,觉人生之乐趣,常包含于生活中的吉光片羽,点点滴滴。余忧喜叹笑之间,时而记之,不求醉人,但求自醉,故自号醉余堂主人也。

 

(本订阅号文字皆为原创,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关注!)


    关注 醉余堂主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