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点敏感事儿

 

文字的背后...



文/椰子李

“我觉得”这三个字在大多数人看来多少是有些令人讨厌的。它代表了自以为是,主观,偏见,片面,,,还想用这些观点说服别人,让大家的思维屈服于自己霸道的话语权下。可事实是这样吗?我们要从文字背后看到另一个世界,特别在这个比特流穿梭的空间里。

我想说:请尊重“我觉得”这三个字。

之前和朋友一起在食堂吃饭的时候,看到我餐盘里的菜后,朋友们有三类情况的反应。很久之前,我说过这个例子的:

朋友A说:你怎么点了这个菜,这个菜老难吃了。

朋友B说:你怎么点了这个菜,我觉得这个菜不好吃。

朋友C说:原来你喜欢这个菜,我不喜欢吃这个菜。

说话的层次感,应该还是比较明显了。A是最要命的,因为他否定了我。而且是从主观上否定了我,就好像这个菜不好吃,我点了这个菜就是我脑子进水,行为不正常。然而,好不好吃这个问题是没法界定的。而C呢,是属于情商比较高的人了,因为他只是说他不喜欢吃这个菜,跟我没关系,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但不干涉我的决定。

朋友B的说法,虽然没有那么聪明,但至少在及格线之上。他说:我觉得。说明他愿意为自己的观点负责,为自己的话语负责。相比A的:这个菜老难吃了,这样鸡贼的思维,B是不是显得诚恳了许多,一个憨厚老实,想说话但有不懂的技巧的形象立马跃然纸上了。这种人大家应该给予更多的宽容跟关怀,起码这样的表达是实诚的嘛。

其实我很讨厌,一个人说了“我觉得”之后。对方立马用加重的语气强调:那是你觉得。可别人不也没否认那是自己觉得的啊?你这样上蹿下跳,气势汹汹地又是想证明什么呢。他愿意表达出自己片面的,可能不严谨的想法,而且申明那是他觉得,这又有什么错呢?你总得给别人说话的权利,这是一种善意。

当时遇到上面的三个回答的时候,给我的冲击还是比较大的,想想背后他们的性格特征,家庭环境,生活习惯,思维方式吧。

话语文字之间透露的微妙情感,不要觉得无所谓,一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你方方面面的生活细节。按福尔摩斯的话讲:你的每一个毛孔都在告诉我真像。今天我们不谈生活细节,仅仅谈文字。

给大家讲个我遇到的小故事好了,微博上的一个网友,她提了个问题:

三个实习生,但只有一个转正名额,主管发现第一位实习生在分配任务后习惯回答「嗯」,第二位则习惯回答「嗯嗯」,第三位则是「嗯!」,请问谁会转正?

我在下面回复:

我觉得是第二个人。因为一个嗯字,太流程化,太过于清高,只是应付你,很难跟这种人交心真诚共事。而“嗯!”又太情绪化,工作中担心过于理想化弄得大家都不舒服,人际交往会有问题。而“嗯嗯”用这种连续的词,表示他至少很积极,干劲很足,性格也相对开朗温顺,不过也可能会缺乏原则,无法坚持自我。

而该网友告诉我,她就是那第二个人。

如果把性格的范围里,画上一个基准线的话,我自己显然是在内向的范畴里面的,性格内向的人偏向于用文字表达,而不是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写东西的习惯,会让你对文字的感知能力慢慢变得敏感起来。亦如上面的例子,即使标点符号,也会产生对应情绪上的波动。

“,”让你觉得还没有结束,事情还有后续。这时候的情感应该是期待,期待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迫不及待的看下去,有一种小时候看动画片中间插了广告的感觉。“。”它表示一切都结束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都该散场了。这两个相对比较常见,平淡的,有一个标点在我眼里堪称文字中的脏话:!。请让我们文明使用标点,这个加强的成分实在太重了。如果你仔细留意一下会发现,身边非常喜欢用这个标点的人,一定是容易情绪化的,极端的,理想化的人,他们动不动就暴跳如雷,用最激烈的观点对你致命的反击。

我们说文字是什么,文如其人。就像知乎上一个网友说读书的目的就是让你在看到晚霞美景的时候,脑海里浮现的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而不是:卧槽,好看,太特么好看了。节奏,韵律,措词,以致上层的信达雅。虽然,有目共睹同一物,但背后的世界却天壤之别。

今天聊了文字,文字是相对比较纯粹简单的。越简单的东西给人的愉悦感越是浓烈,久远,不像电影的形式,文字,语言,画面,声音,,,就像信息轰炸,会把人的情绪在染缸里搅得七荤八素,让人应接不暇。敏感的感知,是一个文字游戏者最重要的要素,因为你有能力去感受到,才有冲动去表达出来。


    关注 一个人的独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