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罪恶感

 

第五节罪恶感第二种基本的情绪困扰是所谓的“罪恶感”。罪恶感和实际的罪行无关,事实上,人在...





第五节  罪恶感
第二种基本的情绪困扰是所谓的“罪恶感”。罪恶感和实际的罪行无关,事实上,人在不可能犯什么严重过错的年龄就会有“罪恶感”。

一个经常有严重罪恶感的人,下意识里会寻求“自我处罚”。这种下意识如果强烈的话,便会使人有伤害自己身体的行动,或是向别人招认一些自己没有犯的罪过。

还有一种比较普遍的表现方式,是找一位自己认为会处罚自己的婚姻伴侣。一个女人嫁给一位酗酒的丈夫,尝够了酒鬼丈夫的苦头以后,等到丈夫死了,却仍再找一位酗酒的男人结婚。这种事时有所闻。

就像对焦虑一样,人也有对抗罪恶感的本能。人的本能把焦虑的痛苦缩小成恐惧症;罪恶感也会被人约束成所谓的心理顾忌(Scruples)。英文Scruples 是从拉丁文scruplum 一字演变出来的,即碎石头的意思。一小颗碎石不小心掉到鞋子里头,那么走起路来,我们就会感觉到脚底有一阵针刺的痛苦,非常不舒服。
There is such a thing as a peace of soul approach to religion. If makes of God a gigantic Bayer as pirin …take God three times a day and you won’t feel any pain.

每天三次亲近天主,像定时服用效力宏大的阿司匹林一样,你就会不痛苦了。
所以说,一个有心理顾忌的人走在人生的路上,也不时感到罪的痛苦。心里估计通常是以某一特定的罪名为中心,就像恐惧症一样把焦虑的痛苦缩小并具体化,顾忌也把莫名其妙的罪恶感缩小到一个固定的对象。“心理顾忌”的痛苦是间歇发作的,所以,便能解除罪恶感捉摸不定、无休无止的痛苦。

父母过分严厉会导致儿女的罪恶感。有不少的父母拿着“管教儿女”的神圣招牌,把自己情绪上的不愉快发泄在儿女身上。如果父母经常拿儿女当出气筒,无缘无故打骂自己的子女,那么子女便会有不安的烙印,永远受到罪恶感的困扰。

不久以前,有一位名叫卡罗丝(Ruth Krause)的女士写了一本书《A Hole Is to Dig》,书中以问答的方式列举了许多孩童对事物及世事的看法。

一个小孩这样答道:“手臂是用来拥抱的”,“小狗是会在你的身上乱爬乱跳的,小狗还会舔你的脸”,洞是给人挖着玩的”。卡罗丝女士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说明小孩的想法和大人的不同。

所以一个大人瞪着充满血丝的大眼,怒气冲冲地对一个小孩吼道:“你这王八蛋,你乱穿马路,不要活了吗?”这种管教的方式,不是让小孩明了穿越马路的危险性,因为小孩不会考虑太多,他不晓得穿越马路可能会惹来大祸。但是,他会记得自己是王八蛋,是不受欢迎的小孩。
Love is essentially a relationship.爱,实际上就是一种人际关系。
Margaret Meacl 女士在她的著作《And Keep You Powder Dry》一再强调:即使在责骂小孩的时候,也要让小孩觉得你是在爱他。怒气冲冲地责骂,或处罚小孩永远是得不偿失的事。

The main thing in life is not to be afraid to be human. 人生最重要的事,就是不要怕做“人”。

温馨寄语:

多看点书,多走点路,多交些朋友,多换一种方式思考。如果自己没法解决,可以借助第三方力量,和亲密的家人、朋友聊聊天,坦露一下心声。也可以试着和天主讲讲话,或许会有别样的风景等着你。


    关注 梦之翼之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