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作品】舌尖上的中秋

 

在四川,每个节日都会有其独特的美食来营造气氛,如春节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自然也不例外。而在中...







在四川,每个节日都会有其独特的美食来营造气氛,如春节的汤圆端午的粽子,中秋自然也不例外。而在中秋的餐桌上,必不可少的两道菜是糍粑和黄豆烧鸭子。

中秋是秋之中,是收获的季节。这时,田里的稻谷已是金黄,男人们开始吆五喝六地在田里忙碌着。打谷机是成天响,女人们则将田坎上的黄豆加杆砍断背到晒场,和稻谷一起在如老虎的秋阳下暴晒。童年的我,经常是在这样的丰收过后,赶着家里一群半大鸭子,一弯一弯地扫荡,看着鸭子欢快地啄食收割后掉下的稻谷、黄豆,也想象着中秋节它们将如何成为桌上的大餐,盼望着中秋节快些到来,于我,中秋节就是那餐桌上一盆盆黄豆烧鸭子,还有沾了黄豆面和白砂糖的糍粑。

在民间,有“早端阳(午)夜中秋”的说法。我理解为端午节要早上过,中秋节要晚上过。这是我从母亲那里得到的结论。端午来临,母亲会在端午前一天晚上就煮好一大锅粽子,早上睁开眼睛,母亲已经将散发着粽叶香味的热气腾腾的粽子端到桌上。中秋节就不同了,我私下认为,中秋节之所以要晚上过,一是要看全年最圆的月亮,二就是中秋节的鸭子和糍粑都得当天做当天吃。杀鸭子不是难事,虽然鸭毛比较难清理,但无论如何不是技术活。打糍粑就比较复杂,在我家,这事一般都是由母亲和三哥共同完成。

一大早,母亲已将糯米在木盆里泡好淘净,大铁锅里的沸了,母亲就将糯米倒进去煮到半熟,倒在竹制的筲箕里,沥掉米汤,倒在木制甑子里,放锅里蒸。随着蒸汽从甑子盖上冒出来,糯米饭带着田野里花草的香味扑鼻而来。今天,我早已忘记了这些花草的名字,但我时时会在钢筋水泥的某一阵风里闻到它们的味,无处寻觅却被紧紧包围。

饭蒸好了,母亲会悄悄先捏个饭团塞给守在锅边的我,然后将一大甑子糯米饭倒在屋外石制的碓窝(四川乡下用来舂米)里,三哥开始用一根碗口径大小的木棒边舂边搅,这就是打糍粑了。这时,碓窝周围已经围了一圈孩子,数双小眼睛亮闪闪地盯着碓窝里,吞口水和咂叭小嘴的声音此起彼伏。哥哥会将粘在那根木棒上的已经舂得有些烂软的糯米清理下来,一一塞到旁边这些小嘴里。

已是傍晚,灶房里母亲的黄豆烧鸭子已经飘出香味了,叔叔、舅舅们已经收工到了院坝里坐了几桌,几个婶娘赶着把已经温热的糍粑揪成一团一团的,放在先磨好的黄豆面里裹上一层,做成饼状,一个个放在盘里,再将剩下的黄豆面倒到白砂糖碗里和匀,嫂嫂和姐姐们将它们一盘盘端上桌,“快闪开,快闪开,鸭子端来了”。随着哥哥一声吆喝,一盆盆散发着黄豆香味的鸭子一起端上了桌子,中秋的团圆宴就此开席了。当然,席上还有老腊肉、香肠、白肉、茄子、南瓜、豇豆等等,总之,是满满一大桌。

月上柳梢头,桌上狼藉的杯盘已经撤去,小孩子玩了一天,早躺在各自的母亲怀里睡着了。母亲将他们轻轻放到床上,又回到院坝聊天,周围蛙声四起,在家长里短的闲聊中,昆虫们的晚会开始了……(芬妮)


    关注 成辆段文体协会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