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llypop (BangBang T ang)~

 

记得我们小时候,“流行”这个词语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件衣服,一首歌曲,新科技等等~对了还有棒棒糖!...



记得我们小时候,“流行”这个词语就一直伴随着我们,一件衣服,一首歌曲,新科技,仿佛它已经被打碎,布满了我们所接触的一切……

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

不知是缔造一切的上帝的布局,还是世界艺术发展的必然,在20世纪50年代,这个名为“波普”艺术形态诞生了。

又是在欧洲,这个不断革新,不断创造的沃土上,英国,又一次萌发出了引领时代的“嫩芽”。

……

POP ART:(波普艺术一词最早出现于1952~1955年间)

背景:20世纪50年代初萌发于英国,英国是这次文化的中心,50年代中期鼎盛于美国。

波普艺术是流行艺术(popular art)的简称,又称新写实主义,因为波普艺术(Pop Art)的POP通常被视为“流行的、时髦的”一词(popular)的缩写。

它代表着一种流行文化。 在美国现代文明的影响下而产生的一种国际性艺术运动,多以社会上流的形象或戏剧中的偶然事件作为表现内容。

波普”(pop)也是“棒棒糖”(lollypop,lolly是舌头,pop是涂抹)

(这就是波普,波普就是棒棒糖,棒棒糖可以吃,这么说的话,波普也可以吃咯~)- -

的一个简化口语词,可追溯至十八世纪。表示可口可乐之类的“汽水”(soda pop)一词,

大致也是那个时期产生的(这里的pop可能是指瓶子开启的声音)。

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看到轻松愉快的享乐和渴求欲念的转化(例如棒棒糖的性暗示)。

一般认为,波普艺术是从1950年代中后期开始,

1952年末,一群年轻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评论家在伦敦当代艺术学院召开会议。

这个自称为"独立派"的团体,着重围绕大众文化和它的含义加以讨论,

如西方电影、空间小说、广告牌、机器之美等等,这些现象都是当时被认为是反美学的种种状况。

1956年,独立团体举行了画展“此即明日”(This is Tomorrow),其中展出了理查德·汉密尔顿的一副拼贴画《到底是什么让今天的家庭如此不同,如此吸引人?》



画里有药品杂志上剪下来的肌肉发达的半裸男人,手里拿着像网球拍般巨大的棒棒糖;

有性感的半裸女郎,其乳头上还贴着闪闪发光的小金属片;

室内墙上挂着当时的通俗漫画《青春浪漫》(Young Romance),并加了镜框;

桌上放着一块包装好的“罗杰基斯特”牌火腿;

还有电视机、录音机、吸尘器、台灯等现代家庭必需品,灯罩上印着“福特”标志;

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外边街道上的巨大电影广告的局部……

这一切都可以通过那个半裸男人手中棒棒糖上印着的三个大写字母得到解释:POP。

这幅作品成为了波普艺术的一面旗帜!

这幅理查德·汉密尔顿(生于1922年)的纸上拼贴作品,被认为是第一幅波普艺术作品。在1956年伦敦白教堂画廊举办的“这就是明天”的展览上,它被安放在入口的位置。这次展览现在被视作不列颠波普艺术的第一次展览,汉密尔顿的作品就是它的公众代言人,而且影响了一代艺术家。在1957年,汉密尔顿在一封信中勾勒出了波普艺术运动,称其为“大众化(目标为广大人群)、短暂(短期解决方案)、易耗(很容易遗忘)、低成本、大量制造、年轻化(瞄准年轻人)、诙谐、性感、巧妙、迷人、大生意”。

英国波普艺术的代表人物还有:

E.保罗齐、J.蒂尔森、D.霍克尼、R.B.基塔依、R.史密斯、A.琼斯。

……

美国波普艺术的出现略晚于英国,在艺术追求上继承了达达主义精神,

作品中大量运用废弃物、商品招贴电影广告、各种报刊图片作拼帖组合,

故又有新达达主义的称号。

罗伊·里奇特斯坦Roy Lichtenstein(1923-1997年)

美国画家,波普艺术的鼻祖之一,以大幅的连环漫画和广告画著称。《哇!忘记它,忘记我!》和《嘣》等作品,以原色调、粗轮廓和大量的点为特点,和连环漫画中为获得阴影效果所使用的手法相同。



《哭泣的女人》为其最经典作品。







在衣服、女士包上同样也有。









代表艺术家

安迪·沃霍尔

在波普艺术中,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画家是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7—1986)。

他是美国波普艺术运动的发起人和主要倡导者。

1962年他因展出汤罐和布利洛肥皂盒“雕塑”而出名。

他的绘画图式几乎千篇一律。

他把那些取自大众传媒的图像,如坎贝尔汤罐、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作为基本元素在画上重复排立。













对于他的作品,哈罗德·罗森伯格曾经戏谑地说:

“麻木重复着的坎贝尔汤罐组成的柱子,就像一个说了一遍又一遍的毫不幽默的笑话。”

他偏爱重复和复制。



“我二十年都吃相同的早餐,”

他解释说:“我想这也是反复做同一件事吧。”

对于他来说,没有“原作”可言,

他的作品全是复制品,他就是要用无数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

他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罗列出来。

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一个最令人关注母题。

在1967年所作的《玛丽莲·梦露》一画中,

画家以那位不幸的好莱坞性感影星的头像,作为画面的基本元素,一排排地重复排立。那色彩简单、整齐单调的一个个梦露头像,反映出现代商业化社会中人们无可奈何的空虚与迷惘。



他有一句著名的格言:

“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

他的画,几乎不可解释,

“因而它能引起无限的好奇心——是一种略微有点可怕的真空,需要用闲聊和空谈来填满它。”

实际上,安迪·沃霍尔画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和重复,所传达的是某种冷漠、空虚、疏离的感觉,

表现了当代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人们内在的感情。



致敬!

波普艺术特殊的地方在于它对于流行时尚有相当特别而且长久的影响力。

不少服装设计,平面设计师都直接或间接的从波普艺术中取得或剽窃灵感。

波普艺术其创作特征是直接借用产生于商业社会的文化符号,进而从中升华出艺术的主题。

它的出现不但破坏了艺术一向遵循的高雅与低俗之分,还使艺术创作的走向发生了质的变化。

其实我觉得吧。。

不就是在人脸上换几个不是人该有的颜色吗。

有什么……



好吧。。。


    关注 Serenity的小寨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