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锦麟:院长,你会让孩子学医吗?院长:对不起···

 

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13亿人,不可能没有医生。...





▲杨锦麟 资深媒体人,著名专栏作家。2002年10月加盟凤凰卫视,主持《有报天天读》和《周刊点点评》。2011年6月,出任香港卫视副总裁兼执行台长。之后创办锦绣麒麟传媒。



▲近日,在《健康报》举办的院长沙龙上,杨锦麟就医生会不会让下一代学医等热点问题,与各大院长进行了对话。 图中人物依次为,杨锦麟(左一)、安徽省妇幼保健院副院长方向东(左二)、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金培生(左三),扬州市卫计委医政处处长 孙德秋(左四),武汉市第三医院党委书记赵光 (左五)。



▲视频一:院长,你会让孩子学医吗?

▲ 视频二:优秀医生遇到上升瓶颈怎么办?

摘要  

孙德秋 :我女儿是学医的。2002年非典,我们在防控第一线,那时候孩子上小学,我们整天忙碌很疲劳,很辛苦,晚上都是12点,很晚才回去。小孩子就受我的工作感染,说:爸爸搞医的,认为很崇高,很好。

来源:999适道仁心

1
你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学医吗?

杨锦麟:作为院长,作为医生,各位,你们会让自己的孩子再学医吗?

赵光:对不起,我的孩子就没有学医,没有选择医生。

我非常希望他学医,我原来是临床医生,外科转到妇产科医生。孩子看到我作为医生对家庭生活的影响,我必须24小时处于待命状态,同时节假日不能休息,对于家人团聚来说,应该说是影响非常大的。

孙德秋 :我女儿是学医的。2002年非典的时候,当时我们在防控第一线,那时候孩子上小学,我们整天忙碌很疲劳,很辛苦,晚上都是10点、12点,当时防控有指挥部,很晚才回去。小孩子就受我的工作感染,说:爸爸搞医的,认为很崇高,认为很好,所以高考第一志愿报的医学。

杨锦麟:有后悔吗?

孙德秋:目前还不知道后悔。

金培生:我会让自己的孩子学医。13亿人,不可能没有医生。我自己学医这么多年,有最大的感受:成就感很大。因为我是外科医生,如果这个手术很成功,自己确实感觉像完成一件作品一样。

学医责任重大,同时也非常有成就感。提出这个话题我在想,是不是现在的医患关系不太和谐,或者是有些伤医事件,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这个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它总是能解决的。

姚尚龙:我女儿学医的,今年刚刚博士毕业。她选择学医是想救更多的人。后来看到伤医事件很伤心,她自己选择了,但一点不后悔。

杨锦麟:我想从古至今,医患关系的紧张可能必须是面对的命题。这是你们的承担。中国传统士大夫的精神,在医疗医生行当里面,它能体现的是什么?我们说的人道,我们说的人文,我们说的适道,这个适,是什么?

当我们谈到以人为本的时候,在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时代里我们接受的挑战,以人为本又怎么来体现?

我非常同意,也非常敬重:文化。

医患关系如此紧张,在其他的华人社会城市、地区里很少有,为什么独独在中国这些年有?我们缺一种文化,我们缺信仰,缺敬畏,我们缺尊重,我们缺信任。

当有人很尖刻地批评我们社会是互害社会,首当其冲人和人接触最频繁,医生、教师、警察、律师、新闻记者,这才是我们要去面对的,今天的主题出来了:文化。我们要在这个时候,时代发展的节点上要去酝酿,提炼,思考,培育一种什么样的文化。
2
优秀年轻医生上升的通道,遇到瓶颈怎么办?

杨锦麟:谈到建立健全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士薪酬制度,我觉得空喊政治,空谈精神没有用,这个切中了今天的要害。我们不是富士康的流水线人员,我们是专业团队。

优秀的年轻医生上升的通道,遇到瓶颈怎么办?

金培生:一些高层次的年轻医生刚来工作的时候,很容易被繁重的临床工作所淹没。本身有很好的科研思路,可行技术,进入临床以后,天天安排值班,写病历,做手术,当助手,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淹没。

杨锦麟:每个医生都会经历这个过程。

金培生:给这些优秀的医生一些政策。让他们能够通过博士后,或者是实践上的优化,让他们在科研上多发挥一些。

杨锦麟:影响年轻医生上升管道的瓶颈和整个社会阶层流动的管道相对固化,有没有相关性?

孙德秋:我认为可以通过现在医改的一些办法,通过深化改革,比如说搞医联体;比如大医院的年轻医生带着课题,带着项目要到中小医院去,大医院没有平台,到小医院去,让他有施展才华的空间。

管向东:人才的待遇也是一方面。我们现在绩效发到30%,如果再高,财政也不批,预算要控制。有的院长讲,到底工资能不能比公务员高呢,公务员讲我是搞管理的,怎么能比我高呢,这对院长来说也是很困惑的。 ■

【延伸阅读】

廖新波:委屈只是暂时的,请勇敢学医

来源:新快报



▲廖新波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巡视员

在廖新波和妻子——著名中医不孕不育专家、全国中医妇科主委罗颂平的家族中,有近10人学医,可谓标准的医学世家。

尽管曾经发出过“要尊严,别学医”的愤慨之语,他却坚持认为,医生目前所受的委屈只是暂时的,他呼吁更多有素质、有抱负的年轻人“要改变现状,请勇敢报医。”
1
女儿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却没学医

廖新波的女儿以近700分考取了中山大学医学院。不过她在高考填报志愿时,一度想报考电脑专业。

廖新波回忆,女儿从小就喜欢电脑,6岁开始就用家里的286电脑排版做报纸,记录同学的故事、自己心情寄语以及一些摘抄的文章。还请了外公,全国著名中医不孕不育专家罗元恺,为这份“报纸”题名《春笋》。到了中学时代,她就开始学做杂志。

“那报考什么?”女儿问。

廖新波回答:“这个得你自己决定,我们希望你学医,但这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过家里有那么多书可以看,有那么多老师可以辅导你。你老爸我都会用电脑,你学了医一样可以打电脑,但是你学会了电脑就不能做医生。”

最终,女儿还是听从了父亲的建议。开始的一年,女儿对学医还是有挺兴趣的。可是随着课程不断增加,接触到一些基础知识,比如解剖课程,她开始厌倦、害怕并重新思考。

“一年之后,她告诉我太辛苦了,没有一点兴趣。我说这是你选择的,但她坚决不读了,转去了传媒与设计专业。”廖新波说,从那后女儿便和同学一起做了潮流杂志《RICE》。在彼时的大学校园里甚至掀起了一阵办杂志的风潮,“那本杂志其实不赚钱,我是她背后最大的风投——免费使用祖屋。”廖新波笑着说。

“最终我的后代没有学医,但她不学医不是因为医闹。2004年医闹没有那么猖獗,而且经过非典,大家都比较尊重医生。她不学医,是因为没兴趣,学医太辛苦。”
2
“学医首要的条件就是兴趣”

通过女儿的例子,佐证了廖新波总结出来学医需要具备的四项基础条件。

“首要的条件就是兴趣。不能只是把它(医生这个职业)当成铁饭碗,一个谋生的工具”。

廖新波认为,除此之外还要有悟性,尤其是现在知识爆发的年代,老师在课堂讲的只是画龙点睛,有很多知识需要自己去悟。

再有就是钻研精神,医学本来就是一个未知的学科,老师教的是概率性问题。有些病会有一些常见症状,不过也会出现特别状况。但疾病发生很复杂,受各种因素影响。有些症状是很多病都会出现的,即使加上鉴别诊断辅助也不能马上确定哪种病。所以,即便是今天的精准医学,也难以杜绝误诊。误诊永远会存在,只是多还是少,对医生来讲关键是减少误诊、漏诊,医生是在日常的诊断中不断学习成长起来的。

当然医生必须要有仁心、耐心,才能为病人解决心理和生理的问题。

“面对轻则破相,重则丧命的威胁,你说纠结不纠结?”
3
具备以上基础条件就能成为一个好医生?

突然,这个原本眼睛带着笑意的男人变得严肃起来,说:“道理虽然如此,但在市场环境下,以药养医,医生没办法很好地实现这些必备的基础条件,这也是患者和医生矛盾不断加深的原因。现在的医生不得不面对轻则破相,重则丧命的威胁,你说纠结不纠结?所以我觉得医生后代不愿意学医,是源自医生的亲身感受,也是悲哀的劝导,无可奈何。”

事实上,对80年代初便开始从医的廖新波而言,医生一直是一份“危险”的职业。只是从前的“危险”更多是源于医生朴实的责任感。

“那时医生都很谨慎,多有如履薄冰的感觉,毕竟学医不易,一有差池,轻者断送了自己的前途,重者断送了患者的生命。”彼时的他没法想象30多年过去,医生这份职业面对的“危险”已大相径庭。

廖新波曾因一起严重的杀医案发出愤慨之语:“要尊严,别学医”。

但那不是他的真实想法,只是因为一些网友的言论而愤怒,“有人说杀得好,有人说砍得好。这些人面对违法犯罪却不谴责,而是毫无道理的指责、伤害。虽然说这种极端的仇视不是主流,但是也不少。”
4
“不能因为没人读而降分数,那是对医生的侮辱”

面对现状,他呼吁有志精英“勇敢报医”。

“如果我们都推波助澜,还有谁来学医?如果精英都不学医,那将来的医生队伍素质可想而知。我始终认为,医护人员受到的委屈、误解都只是暂时的,从长远发展来看,医生始终是个崇高的职业。”

在廖新波看来,医患关系紧张的症结原发于交流上缺乏艺术。他认为,看病的过程就是人与人交流的过程,医生通过回答一些问题,来解决一些问题,需要有素养的医生用智慧和技巧服务好病人,避免一些极端情况的产生。这不是道德问题,“这个词语太严重了,是对医生是一种伤害。”

廖新波坦言,他关注到报考医生的分数在下降。“不能因为儿科、急诊科没有人愿意报读而降低分数,那是对医生的侮辱。我虽然不希望没人学医,但也不希望素质不够的人去学医,更不希望因为医生队伍不足就滥竽充数。我希望医生队伍能吸收真正有素质、有抱负的人。”

“医生的职业前景如何?”记者在采访最后问道。

“这要看医生个人,当然,一些制度的出现也在帮助医生,比如多点执业让医生可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医院不得不重新建立吸引医生的品牌,这其实就是在倒逼医生价值的回归。”■
版权声明:本文来源: 999适道仁心、新快报,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联系电话(微信):18602018762
商务合作请加微信:15911051605

内容合作请加微信:18602018762



    关注 院长在线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