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看的遗憾 之四

 

印证散落在香港的文字场景...



香港大学是“张看香港”的重头戏,要整理对照资料相对还是容易些,起码有证可查。但离开港大之后的线路整理采集的的确确伤脑筋:沧海桑田,物是人非,张爱玲小说与散文中提到的很多地方都难以确切地印证。



从香港大学往西环,一早就被政府规划了“孙中山足迹徑”,过去的年岁,同一条道路,往来走过不同的人;每一代的人注定要走近历史的深处,平淡如我们,终将消逝在历史的长河中;而那些被铭记的人物们,穷尽一生,也无非多座铜像供人缅怀,所谓青史留名也挽不住生命最终的消逝;他们与凡人一样,出生、成长、死亡。香港地方小,不同线路所经历的地方完全可能重叠,但如何在不同主题线路中令游客感受大不同?导游对线路的理解、设计者对产品的把握至关重要。



叮叮车百年来穿梭在港岛,我们在张爱玲写香港的文字中较难找到相关的描述;但是她笔下的上海电车,却有众多的文字散落在小说与散文中。多年后我在上海与稻草人交流,他们一帮年轻人轻轻松松把上海的CITYWALK做得风生水起;我们都感叹上海与香港是两座何其相似的城市。我们谈及做一次“张看双城记”甚至乎,把台湾的同好也拉进来,而确实,在我与台湾业者交流时,这条线路所引发的共鸣是热烈的,但是,依旧是没有买家的。。。。



中环,如何走出与“漫步读中环”不同的“张看香港”来?最要命的是当时踩线时这三尊神像还能引用一些散文说上一些,谁知道某一天往那一溜达发现这三位大神不见啦.......后来过了好几个月才在摩罗街的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他们。在这神仙也能跑路的时代。。。唉!



大家可以脑补一下当我面对这些街景时抓狂的表情。。



路过再有意思的艺廊,无法说出与主题有关内容时内心的崩溃!要知道这些画廊都是我们漫步读中环线路时可以津津乐道半天的东西呀!可见,主题线路的设计是有相当难度的!



好在张爱玲的散文中有不少关于中环的记录,比较容易解决的是言之有物,证据确凿的种种美食。比如,她念念不忘的香肠卷(此食物2图均自网络)



虽然我没找到西式的这类食物,但在中环不少茶楼里还是容易找到中式的这种点心。



至于SCONE(2图自网络)我忘了是在半岛还是文华的下午茶吃过,但都是圆圆的样子,我那特别爱国的肠胃实在不能接受西式的美点



去哪里找三角形的SCONE?没有答案。。虽然中环早就没有了青鸟咖啡馆,但绝对不缺各种各样有感觉的餐厅与各有特点的美食



我做主题微定制线路时曾经考察过中环一家餐厅,当时的出发点是情侣拍拖用的,结果餐厅环境还行,但桌子与桌子之间的距离实在太密太窄,甭说讲情话了,就是普通几个朋友聊天都分分钟被隔壁桌听个正着。但如果用在“张看”做晚餐餐厅倒可以考虑。



不过我这种勤劳的老蜜蜂,考察这条线路时的午餐还依旧在我电脑里。。一点与线路主题都不搭调的节奏。咸鱼肉饼大餐,未来做周星驰主题可能可以用



由于这条线路很难做成SIT IN COACH,即使是独立成团成本也是高昂的,所以我就琢磨着索性只做成定制线路。但我们不论微定制与高级定制例必是要由礼物的给客户提升下幸福感,加深下印象的。。比如,孝顺父母微定制送的是小熊饼干,因为我有一个朋友特别孝顺牙齿不好的母亲,小熊饼是他的孝心,所以就一直沿用在我们的这类产品中了。但张看送些什么好呢?



在某篇散文中一模一样的花布应该是无从寻觅了,但我当时在微博上认识了一个美女港漂VIVIAN擅长用各种色彩浓烈的花布做成这类东东。但至今一个团没成,也就一个也没送出去过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谢谢几位老友一路追贴。说真的,我这吐槽的树洞得到大家支持与赞赏,十分感动。我努力把这个线路设计的故事写完


    关注 旅想家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