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成长沙龙】“婴幼儿睡眠问题及对策”文字纲要

 

2016年4月22日晚,象山社会组织孵化园,“以爱之名”妈妈成长沙龙迎来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副主任医师朱晓...



2016年4月22日晚,象山社会组织孵化园,“以爱之名”妈妈成长沙龙迎来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副主任医师朱晓岗医生。这次沙龙的主题是《婴幼儿睡眠问题及对策》,这也是对上期沙龙《说说我和睡眠君的故事》的深入跟进。

朱医生为大家普及了一些有关婴幼儿睡眠的知识,并为大家介绍了一些普遍的婴幼儿睡眠问题及其对策。

现在,向大家奉上这次沙龙的文字纲要,敬请阅读!



婴幼儿睡眠问题及对策

一.引言

人的一生中有1/3的时间要在睡眠中度过,婴幼儿睡眠时间则更长。而婴幼儿普遍存在的睡眠问题:入睡困难、夜醒、夜哭。其中30%婴幼儿的会出现其中一种或多种睡眠问题。睡眠问题对于婴幼儿的健康来说,它的影响力较儿童及成人更为重大。

睡眠是生命体的一种重要生理过程,它促进脑能量储存、脑功能的发育及记忆的巩固,促进生命机体的生长和延缓衰老,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病抗病,睡眠更是帮助人消除疲劳、恢复体力的唯一方式。

婴幼儿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过程更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敏感指标。

它对婴幼儿生长发育有着重大影响:

1.睡眠的不好坏直接影响生长激素在睡眠期间的正常分泌
2.睡眠不好直接影响智力/学习: 注意力,记忆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受损。
3.睡眠不好引发语言及抽象思维功能缺陷
4.睡眠不好引起情绪的波动( 攻击性强,多动,内控性差),行为的异常(易怒,情绪低落),以及免疫功能受损 、意外伤害发生率增高。

婴幼儿的睡眠问题同时会引起其父母睡眠不足、精神紧张、母亲情绪低落等问题。

二.婴幼儿睡眠结构与睡眠特点

睡眠结构
人的正常睡眠有2种时相
★ 非快速动眼睡眠(静态睡眠)
★ 快速动眼睡眠(动态睡眠)

两个时相循环交替进行,构成整个睡眠。这两种时相平均每 90-110分钟循环一次(3-5次循环/晚),然后在两次循环期间伴有短暂的清醒,而后又转入睡眠状态。

婴幼儿睡眠特点
婴儿期动态睡眠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高(约50%),动态/静态比例随年龄增长逐步减少,入睡后首先进入活跃-动态睡眠(每50~60min出现一次)。 而新生儿初睡时为动态睡眠,24 内时醒时睡, 非常随意。3 个月后, 婴儿进入静态睡眠状态, 白昼界限分明, 夜间睡觉苏醒渐少。至5~ 6 个月期间, 整夜睡着。

注意婴幼儿睡眠规律的形成
婴儿学会在就寝时间独自入睡(自我平静),在夜间醒来后重新再次入睡。
而自我平静是婴幼儿成长中逐步学习获得的技能。

婴幼儿的睡眠时间
1个月     16小时
5个月     13小时
10个月    12.5小时
1~2岁    12小时
5岁       11.3小时

婴幼儿的睡眠次数
睡眠—觉醒周期基本形成: 5个月
夜晚睡眠稳定在1次的年龄:10个月
白天睡眠稳定在1次的年龄:18个月

婴幼儿的夜间就寝时间:(酌情参考)
2个月  20:30
1.5岁  21:00
3岁    21:30
5岁    22:00



四.影响儿童睡眠的因素

(一)睡眠和环境

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会引起儿童神经系统的敏感性和兴奋性增加,导致儿童难于入睡,所以,尽量避免突然的大声干扰。如果无法有效改善噪声干扰,可戴耳塞或塞棉团也有助于入睡。而单调的、慢节拍的助眠声音有助于入睡。如雨水声、催眠曲,所以,可以适当给孩子睡前唱唱催眠曲,创造一个良好的声音环境。

适宜婴幼儿睡眠的卧室温度20~25℃,相对湿度60%~70%;当人在快动眼睡眠时体温会急速下降,所以要注意保暖;也不宜穿太多和太紧的衣服睡觉,注意睡衣的舒适和吸汗性;
睡觉时不宜蒙住头睡觉。

夜间一般在光线较暗的环境中比较容易入睡;避免在明亮的环境下睡眠,以免长时间产生“光压力”;如果恐惧黑暗和产生不安全感,可以在卧室开盏小灯,但也应在睡后熄灯,因为会对孩子的视力产生不好的影响;如果早晨由于日光而导致早醒,可加挂遮光窗帘。

卧室布置要注意颜色不要太鲜艳,以免孩子兴奋;家具摆置应有助于睡眠;
不要放置导致儿童恐惧不安的物品和干扰睡眠的杂物;室内空气要保持流畅,确保夜晚睡眠时空气中有足够的氧气。

(二)睡眠和喂养
食物过敏可干扰睡眠;偏食、挑食导致的营养不良或缺乏,会影响睡眠;
不良的饮食习惯影响睡眠昼夜节律的形成;含糖、蛋白质和钙质高的饮食,则有利于儿童睡眠。

( 三 )睡眠卫生习惯培养
在一些睡眠障碍的治疗中,首先要纠正不良的睡眠习惯。睡眠习惯培养是基本的治疗方法,常贯穿各种睡眠障碍的整个治疗过程。
分析与寻找不良睡眠习惯产生的原因,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1.睡眠时间
白天和晚上在固定的时间上床睡觉
每次睡觉前,至少要保持3个小时的清醒状态,晚上入睡前应保持4个小时的清醒时。要每次坚持在孩子醒着的时候将他放到小床上,准时上床,准时起床,既使是假期也维持固定的上床和起床时间。

2.睡前活动
睡前半小时应让婴幼儿处于安静的状态;进行规律性的睡前活动,时间控制在20~25分钟内;每天活动的内容基本保持一致、安排有条理;
活动简短又温馨,共同度过“愉快时光” ;活动结束时尽量确保孩子处于较安静的状态。

3.入睡方式
自我平静是儿童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基本前提。当儿童掌握了许多可以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后,父母参与就应越来越少。儿童在学习自我平静的过程中,往往希望借助于某种安慰。[这个是好?]奶瓶、奶嘴、毛巾等“安慰物”[]拍抱、摇换等“安慰行为”

五.常见睡眠问题及对策
1.入睡困难
入睡困难是婴幼儿期常见的睡眠问题。入睡困难的孩子常常同时伴有夜醒问题,如果不及时纠正,往往会迁延影响较长时间,导致后期更多的睡眠障碍。

原因:
引起孩子入睡困难的原因多种多样,在不同的年龄段可能表现不一样。家长没有给他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没有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精力旺盛充沛无处发泄,有时也与睡前看电视或听故事有关 ,有些电视和故事会引发孩子害怕恐惧心理;当然,和孩子先天的气质类型  也有密切关系。

对策
寻找原因
固定就寝时间
规律的睡前活动
抚触
注意:
在昏昏欲睡的状态下单独放在小床上,不要让孩子在父母在场的时候睡着或在父母的臂弯、童车或沙发上睡觉。孩子入睡时,应尽量放弃所有不良的助睡方法

2.强制性入睡困难
由于父母没有设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导致孩子出现以下情况:故意拖延、
睡眠抵抗、入睡延迟,睡眠时间缩短
多见于2-6岁儿童。

对策:
建立合理的睡眠常规
设定合适的就寝时间、睡前活动、作息制度等
到了常规就寝时间,父母要十分坚决让孩子上床,同时注意坚持治疗策略(温和而又坚决支持)
采取一些奖励措施来强化良好行为

三、夜醒
指儿童睡眠维持困难,不能连续地整夜睡眠。夜醒大多不是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异常。随年龄的增长,正常的睡眠一般能很快建立,2~3岁后,晚上觉醒次数明显减少。反复出现夜醒会导致睡眠呈“碎片化”,对儿童生长发育不利。

原因:
环境因素
躯体疾患
喂养因素(过分喂养及母乳喂养)
护理不当 (不合适的干扰 )

对策
不要立即安慰,给儿童一个自己安静下来的机会
部分小儿夜醒后会有再入睡困难,适当给予‘安抚’(>3min)。
寻找原因,消除不良因素(便溺 , 噪声或灯光等)
对极个别睡眠少而父母又有焦虑症状,或脑损伤患儿,可短期使用弱安定剂。

三.遗尿
出现遗尿的原因可能是遗传因素、
发育迟缓、膀胱功能障碍,神经内分泌因素,不良的生活习惯及运动方式
婴幼儿时期规律性,排尿训练不良等。
对策:
患者教育
定时唤醒
养成良好的作息和饮食习惯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心理治疗
药物治疗

其他睡眠问题
夜惊症:多见于4-12岁,4-7岁高峰期
梦魇:梦中焦虑发作,多见于5-10岁儿童
睡行症:多见于学龄男童,至青春期可自愈
磨牙症:临睡活动过度;临睡进食过多;睡姿不正确;寄生虫感染;缺钙因素;牙齿本身发育问题;

小结
睡眠问题会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
儿童的睡眠问题是可以预防的。
许多儿童睡眠问题是可以治愈的。
儿童睡眠问题的矫正有利于整个家庭。


    关注 听听雨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