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听雨】阅读 —一趟心灵的旅行

 

前言:关于阅读的话题,要从最近非常红火的一篇网络文章《不会阅读的...



前言:

关于阅读的话题,要从最近非常红火的一篇网络文章《不会阅读的中国人》说起,一个外国人在一次航行中发现,举目所望,身边的中国人不是在玩手机就是玩iPad,却没有一个中国人在看书?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阅读传统的国家—但现在的中国人似乎已经有些不耐烦坐下来安静地读一本书——这是个严峻的问题,现在由一个外国人提出来。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应该有痛。不过,仅仅是痛吗 ?痛过之后,是不是应该做点什么?又能做点什么呢?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阅读?阅读些什么?又该如何展开阅读呢?

一.为什么要阅读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就牵涉到阅读动机如何激发的问题。做每一件事情,动机的强烈与否直接关系到动力充足与否。我们为什么要阅读?很多人一听到这个问题,就会说:“语文成绩的提高离不开阅读,提高语文成绩一定要大量阅读。”语文成绩?这实在是个现实的回答,大家都知道,高考制度只要一直存在,我们就无法超脱到不要成绩。可这实在又是个功利的回答。比起成绩,作为教师、家长的我们是不是更应该把关注的眼光落到学生、孩子一辈子的学习和发展上去?请尝试着把目光投射得更长远些,我们想要地是一个健康发展的全人教育。而学生的终生学习和发展是离不开阅读活动的,在所有学习活动中,阅读是最基础也是最基本的一种形式,在阅读过程中各种能力比如记忆能力、理解能力都在慢慢发展。你想,在生活就算买个电视机,看个说明书都离不开阅读能力,可见阅读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必须重视阅读,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理由不去重视阅读。当然,这些动机都是从家长和教师的视角去看问题的,阅读主体——学生的阅读动机呢?我们的学生尚不会想到那些大道理的。对于他们来说,首先,这是一项老师要求必须完成的作业。有的孩子看着书,心思却在钟表上,甚至定好闹铃,闹铃一响立马放下书,签字画押作业完成。其次,这是妈妈要求的,孩子,每天必须看书。有的孩子在妈妈的勉强下嘀嘀咕咕翻开了书本。上述两种情况学生们都是在为别人而看书,并不是真正的阅读动机。只有那些发自内心觉得看书真有趣,看书真好玩,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从而自觉拿起书本,这才是真正具有力量的阅读动机,他把别人要我读变成我要读,我爱读,由此,阅读也就成了悦读。

那么,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我爱读”的转变,关键是什么呢?是读者和作品产生了共鸣,是读者对作品有了感应。书是一个世界,阅读者又是另一个世界,在他们没有发生感应之前,这是两个平行的、互不搭界的世界,它们没有交集,独立存在着。有时候,我在想,阅读在人生中是必需的吗?不,阅读真不是必需品,阅读仿佛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多少人没有阅读,不是照样可以吃好喝好玩乐好,活得很滋润吗?但是,当你有了阅读之后,在你的心灵和阅读作品发生化学反应之后,就好像推开了那扇神秘的魔衣橱之门,从此进入到一个奇幻无比的魔幻世界,你体验到得将不单单是你自己的人生,从此,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

所以说,感应真的很重要。感应,也就是心理学的发生共情。我个人觉得感应不仅仅在阅读上重要,而且在教育上也同样重要。当一个学生和你的教育没有发生感应时,一切的说教和手段都是苍白、徒劳的。所以,在教育中,我们要重视打动孩子的内心。但是,发生感应又是一件很个人的行为,有或没有,什么时候有,有着什么样的体验,也仅仅是当事者自己知道。心理学认为,心理虽然是内隐的,而行为却具有外显性。作为老师、家长 ,要做个 有心人,观察学生阅读的行为、神态,或微笑或皱眉甚至哈哈大笑、甚至落下眼泪,看起书来忘记了时间,开始主动找书看等等迹象都可以证明孩子爱上阅读了。

二.阅读什么?
我们阅读什么?这牵涉到阅读作品的甄选和推介。我觉得这是一个需要重视、同时也值得深思的问题。俗话说“雁过留声,影过留痕”,读什么样的作品,就等于呈现什么样的世界,特别是对我们三观未成熟的学生来,这影响力实在是太大了 。我个人认为,对于听惯美妙乐音的耳朵来说噪音是多么难以忍受,对于习惯碧海蓝天的眼睛来说雾霾是多么可怕,所以,在一个即将开启他的阅读之旅的孩子来说,我们老师尽一切能力来为孩子甄选和推介文质皆美的作品,让他们有一个比较高的起点。在浩如烟海、鱼目混珠的报刊书籍中,很需要我们老师具有慧眼识珠的能力,所以一定要提倡老师阅读先行一步。另外,在选择外国作品时,我觉得须稍稍关注一下翻译者。我们不懂外语,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翻译者就是为我们再创造出一个新世界。我有一个习惯,看一个作者会买他的所有作品,或者买一本书有时会买好几个版本,一比较,就明白了谁优谁劣。另外,要关注阅读的广度,书不妨读得杂些,题材宽泛一点,除了文学作品外,天文地理,数理生化等等不妨都找来看看。夜航船时,最考验一个人的知识储备。

三,怎么读?
书怎么读?这就需要思考一个阅读有效性的问题。很多孩子,在读书,也喜欢读书,他仿佛总在看书,可是,表达、作文总是不能尽人意。这是什么原因呢?一个原因可能是个人的语言文字感受力有高低,而另外一个原因就应该考虑到阅读的有效性,也就是阅读是否真正进入了内心,到底有几分是内化了,还是仅仅看个热闹看个好玩。当今世界,那纷繁的讯息,我们不太可能字字入眼,句句入心。于是,就有了泛泛地读,即快读,浏览。但如果,一个人总是在浏览这可不行,阅读就失去了深度,所以我提出一个“慢阅读”的概念。精心为孩子们选择一本好书,陪伴孩子开启美妙的阅读旅程,我们细细品读慢慢领略,尽情体验那文字、意境的美,让我们陶醉在作者为我们营造的情境中,让那情感的浪潮一阵阵地冲刷着我们的心,心海荡漾,心帆飘扬!

说实在,我觉得教育真是慢的艺术,当教育一旦有了急功近利的心,教育的脚步也就失去了从容的意味。要知道,晚开的花儿也是美,晚熟的果子也很甜。

关于阅读,还有很多想法,比如,孩子是在活动和游戏中成长的,我们可不可以把阅读和活动结合起来设计一些好玩的活动,比如读书节、朗读会,甚至写个读后感,来次比赛。又比如关注男女学生性别差异带来的阅读差异问题,不同年龄段不同的阅读心理特征等等。

作为一个深深爱着阅读并多年一直身行力践着的阅读爱好者,我真觉得推广阅读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让我们一起来推开阅读这扇魔衣橱的大门,一起进入到阅读的魔幻世界,让心灵去做一次美妙旅行吧。

参考文献
[1]许维素.构建解决之道焦点解决短期治疗[M].宁波出版社,2013
[2]黄希庭.心理学导论[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3]张文质.教育是慢的艺术[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张岱.夜航船 清
[5]《纳尼亚传奇》英 刘易斯


    关注 听听雨吧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