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心】转念及恻隐之间

 

安全地表达我们的愤怒、大方地表达爱心,有时就在这转念即恻隐之间。...

坚持原创  共同成长

这些几年公共及半公共空间的各种争论撕扯挺多,近日我居然也差点儿与朋友陷入了一场小撕。

话说这小伙伴是八五后,初为人父,他楼上一个神经病邻居某夜持续敲暖气,经管道传递声音大到数次惊吓到他女儿,那夜他们全家都没有睡好。这位爸爸一早发微博说了这事儿,最后一句大意是:你受不了了可以去跳楼啊,没人拦着你,干嘛骚扰他人。

我能理解他的愤怒,但我对他表达愤怒的方式不敢苟同,忍不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认为那位邻居毕竟也是人家的孩子,肯定痛苦不堪才如此,扰民固然可恶,但发表让他去死的言论不妥,尤其是在公共或半公共领域。
小伙伴说,就他目前的认知还达不到把一个陌生人想象成一个人家的孩子地步。他进而追问我:如果您儿子在大街上被人伤害,受到威胁,你会不会说伤害者是人家的孩子而原谅他?

几番讨论之后,我们的共识是这样表达愤怒的方式的确欠妥,他删掉了微博,但我们在价值观层面谁也没有说服对方。

由此我想到了一些事情。

我曾经读到过当年最大的走资派的小女儿的回忆文章,她父亲被打倒后,她和一个老阿姨一起被赶出原来的家,住到新华门一个大杂院里。她上下学的路上老是被孩子们欺负,常有人向她丢石头。曾经一位路过的解放军叔叔轰走了那些男孩儿,并蹲下来为她擦去了眼泪。另外,大杂院里的邻居还会偷偷在她家屋外的窗台上放一个苹果或黄瓜给她吃。这些小小的善行给她幼小的心灵带来了很大安慰,让她没有对人性丧失信心。
在那样荒谬荒凉的时代,幸而有那些小小的善和不忍之心在。

机缘巧合,我认得那位解放军叔叔,他是我高中同学的爸爸,在我眼里他是个极其沉默的男人,高二那年暑假我在我同学吃饭,她爸爸喝了点酒,情绪很好,我有幸听到当事人亲口说起这段历史,他说:

“我特别喜欢那小姑娘,人家就是有志气,家里人都被抓起来了,就她自己一个人,她就那样,每天背个大书包,沿着街边走着,上学放学,不言不语。人家就是好好学习,学习特别好,后来自己考了一六一中学。多不容易啊!就一个老阿姨跟着,怕她挨打,每天跟在她后面,管什么用啊?那么老了。那些男孩子特别讨厌,拿石头砸她,砸一个小姑娘,算什么本事?我就不怕,我就要管,那天中午正好让我给赶上了,我骑个自行车回家,快到家门口了,看见他们那么多人打她一个人,老阿姨也不在,在也没用。我跳下车冲他们喊,他们一下子就跑开了。我就不怕,一个小孩子能有什么罪?我就不相信。”

他说得很慢,每句话之间,间隔很长,说到最后他一副疾恶如仇的表情,但很快又不好意思地窃笑了一下:

“我穿着军装,那帮孩子大概怕了。”

我同学的母亲忽然插话说:

“你就不怕别人看见给你告了?多紧张啊,那会儿!”

“我不怕。”

他停了一下,脸上呈现出酒后微醺的舒展,竟有一丝羞涩的光芒一闪而过。

“不过那会儿是中午,街上没一个人。”他又补充道。

“也没听你说过? ”我同学的母亲看了一眼丈夫,表情极其复杂。

“跟你说这干什么?你革命左派,心里也放不下个事儿,没人看着自己也会跑去汇报。哎,傻瓜。”

“我是忠于党。谁像你,老右。”

当时离我读到那篇报道还有十多年时间,我并不知道这个故事的后半段,他帮着小姑娘赶走了欺负她的男孩子以后所发生的事情,那位父亲没有讲。或许他也已经忘记了。

而那一刻我的同学,还是一个刚刚出生两个月婴儿,正躺在新华门那个大杂院的平房里,对外面发生的一切一无所知。

我同学母亲的担心不无道理,在那个疯狂的年代,这位父亲的做法真的可以把殃及他的家人和女儿。

即便如此,他还是选择了蹲下身来安慰那个小女孩,他轻轻地拍着她的后背,为她擦去眼泪。

我一直记得这位父亲说起这段往事的一刻脸上所呈现的柔光,在严肃冷峻的外表下,他有一颗非常柔软的内心。

转念之间,恻隐之心带给受苦者安慰的同时,带给自己的可能更多吧?



不知道为什么我忽然想起这段往事,把它们放在这里。

这两件事情之间,看似没有联系。

我想联系在于,发生了一件事情,有一个“转念一想”,让“恻隐和不忍之心”出来,我们的行为就会有所不同吧?

安全地表达我们的愤怒、大方地表达爱心,有时就在这转念即恻隐之间。

还有一句其实并不耸人听闻的话:平庸的恶会纵容大恶,大恶持续的终级沒有人会幸免于难。


    关注 李小宝父母课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