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运甫——他记忆里最深刻的还是李村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多名师生整体下放到获鹿县的部队农场接受军管再教育,在李村住了三年,与...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中央工艺美术学院200多名师生整体下放到获鹿县的部队农场接受军管再教育,在李村住了三年,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以粪筐为画架,创作出一大批国际国内公认的优秀作品。在这里诞生的“粪筐画派”中,除吴冠中之外,第二个代表人物就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运甫。为创作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我在北京采访了一大批艺术家。去采访袁运甫之前,听说他身体不太好,家属一般不让外人打扰,得知是了解当年他们在李村的故事,才允许我去见面的。



袁运甫先生

走进袁运甫的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客厅显要位置挂着的两幅水粉画,《翻砂厂》《小学生们》,两幅作品均是1972年在李村所作,由此也可看出主人对李村的感情。



袁运甫 《小学生》

袁运甫见到我第一句话就问:“你是李村的?” 他夫人告诉我,他最近脑子有些迟钝,好多事都记不起来了。但说到李村,袁先生表情立刻生动起来,他满面笑容说道:“李村是个好地方,我去过河北不少地方,只有李村印象最深。”我问为什么?他说:“在李村住的时间长,老百姓对我们好,风土人情纯朴。李村也是我创作上的丰收期。”

他翻开一本厚厚的画册给我看,李村的作品占了主要篇幅,我看这些作品大 都创作于1972年,便问:“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怎么创作出这么多作品?”他脱口而出:“生活,是生活积累的爆发!这批作品是真正体验生活后画出来的,在村里一住就是三年,跟每棵树、每片庄稼地都有了很深的感情,整天和老百姓朝夕相处,像亲人一样。经历了这个过程,画出来的作品感情在里边,和单纯写生是不一样的。不单是我有这种感受,吴冠中先生,还有其他人都是这样,李村这批画是用真情画出来的,和老乡的感情,和生活的感情,都渗透在作品里了。这批作品留下了当时的印痕,也是我们一生中最深刻的记忆。农村生活丰富多彩,每天都有新变化,就连路边的小花小草也是一天一个样子,有画不完的新鲜素材。李村三年,对我们后半生的艺术实践是大有好处的。”



袁运甫 《翻砂厂》

我在《艺术大师笔下的李村》画册中看到过袁运甫的《翻砂厂》《染坊》,曾就此事在李村走访,大多数人都没有印象。谈到村里的染坊,袁先生像是又回到了那个年代,他说,李村的染坊是民间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从不同染缸里取出的藏蓝、毛蓝、红色、绿色和黑色布幔,一条条悬挂在院子里高低不等的线杆上时,这些不同颜色的家织粗布所形成的韵律,就像一个优秀指挥家的指挥棒在空中留下的一道道印记。生活和艺术就是这么和谐地混杂在一起,无论生活多么贫穷,环境多么恶劣,这些美都不会消失。美从来不会嫌贫爱富,只要我们爱生活,美就无处不在!

给袁运甫留下了深刻印象的还有李村的女人们,他说:“李村的女人们特别勤快,从来不知道累,她们爱美、爱干净,家家户户收拾得利利索索,锅碗瓢盆,锅盖灶台,每天擦拭得干干净净。遇到好天气,就忙着洗衣服、拆洗被褥,洗好的红花被面、白被里,各色衣物晾晒在院子里,在阳光照耀下,鲜艳的色彩让人觉得可以发出悦耳的声音,时而清脆,时而婉约,时而沉寂。还有那些白公鸡、花母鸡,迈着悠闲的步子,在和煦的清风中满院子啄食,似乎在轻轻弹奏音乐,太美了,那是一种温馨之美、祥和之美,这种美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发现,要是在画室,想破脑袋也想不出这么美的画面。农民生活虽简朴,并不缺少对美的渴望。这一点,我们艺术家应该向农民学习,他们对美的追求如此单纯直率,真实天然。”

袁运甫思维的清晰,逻辑的缜密,语言的敏捷,让我丝毫感觉不到他的记忆力有衰退的迹象。见他谈兴正浓,也想借这个机会,请他谈谈其他艺术创作方面的问题。谁知提到别的话题时,他像遇到绝缘体,只是沉浸在李村的画作中。他夫人和儿子在一边提示几次,他仍然没有任何反应,过了好一会儿,终于开口了,说的还是李村的事:“李村有非常好的建制,每个方面都有龙头,村里组织系统很健全,交通也很方便,村民与外界接触较多,思想比较开放。我们房东家的院子很大,房子是砖瓦结构的,外边有一个小院子,是个小花园,有果木树,每年都开花结果,很美。师生们都喜欢画我们房东家的院子,吴冠中先生也画过。我们离开的时候,老乡们都去送行,他们没有过多客气话,聚集在院子里守着我们,从他们的眼神中,能体会到那种特别真诚的感情,他们舍不得我们离开,我们也舍不得他们……”

袁运甫说这话时很动感情,再问别的,还是这段话,像复读机一样准确。他夫人暗示我,他需要休息了。我后悔刚开始没让他写下留言,便试探着问:“袁先生,能写一句您对李村感受最深的话吗?”

他静静地坐着,没有任何表情。我以为他不写了,正想收起留言簿,他突然拿起笔,很潇洒地写道:“河北李村是艺术的宝库,那里有无穷的能满足艺术实践的素材。” 这句话一气呵成,像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太精彩了!我们一起为他鼓掌,他抬头看着我笑了,笑得很开心。看来,他记忆中最深刻的还是李村。

(长篇纪实文学《沃野寻芳——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在河北李村》近日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本文为其中节选)

-- END --
分享本文:

如果喜欢本文您可以点击“…”分享到朋友圈,

中国文艺联盟丨理想国

欢迎关注“理想国”

微信号:Dreamland427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图中二维码加入“理想国”



转载需注明出处


    关注 理想国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