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出票房的《百鸟朝凤》却逃不出性别的歧视的怪圈

 

中国电影的症结是价值观的问题,即是否尊重女性、以及其他不同群体。...



吴天明导演的电影《百鸟朝凤》正在热映。出品人方励下跪,张艺谋导演包场请亲朋好友观看,很多演员以各种方式支持,搞得轰轰烈烈。

《百鸟朝凤》确实很文艺,影片从唢呐学徒开始,演绎了市场经济给传统技艺带来的挑战。农村唢呐班最火爆的时候,婚丧嫁娶,主家都要花钱请唢呐班来助兴,但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洋鼓洋号等新的演绎形式不断涌现,唢呐班的生存面临挑战。

影片呼吁大家保护传统技艺,从整个故事的逻辑、演员的演绎、以及电影技术的运用来说,的确可圈可点,不愧是大师之作。

但从性别视角来看,《百鸟朝凤》无疑是中国千篇一律的歧视女性的影片之一。整个影片角色几乎是男性,焦三爷、游天鸣、蓝玉、以及父亲等是绝对的主角、配角。唯一出现的几位女性(师娘、妹妹)镜头加起来还没有焦三爷家的狗来得多。而镜头里所展现的几个女性,不是给焦三爷洗脚,就是端水递茶,或者是被讨论的换亲对象。
是影片中所映射的现实就是如此少的女性么?影片讲述的是上世纪60-90年代的故事,其实那时候农村唢呐班子里也有女性,即便是现代乐队的班子里,几乎每个班子也都有女性,她们同样在乐队里充当着重要的角色。但导演和编剧不论是忽视了女性的存在,还是缺乏性别意识,反正,他们过滤掉了女性的存在,整个唢呐班里清一色男性。就连影片里出现的现代管弦乐队的班子里,乐手也全部都是男性。唯一出现的女性是露着大白腿唱歌的,导演将女性看到性吸引的对象而出现。

很多人辩驳说这本来就是男人的片子,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里很多都是女性。《百鸟朝凤》反映的是中国传统技艺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面临的挑战,怎么可以忽略女性。此外,因为影片是男性故事而忽视女性戏份是站不住脚的,试想一下那些纯女性的片子里,男性角色不但很多,并且都有相当的戏份,例如前段时间热播的《欢乐颂》,里面就有老谭、奇点、赵医生、王柏川等角色,并每个角色都有大篇幅的戏份。
国际上很早就开始关注影片中的性别歧视问题了,因此有很多标准来衡量影片中的性别歧视。“贝克德尔测验”是衡量一个电影是否符合性别平等的最低标准。这个标准近几年被国际影视方面广为接受,包括嘎纳电影节等都开始使用。在“贝克德尔测验”标准下,看一部电影是不是性别歧视,有3项衡量指标:该影片至少出现2位有名有姓的女角;这两位女角要有对话;对话内容不是围绕着某位男性。

让我们回想一下看过的中国电影,能通过的其实寥寥无几。《百鸟朝凤》里有名的女性角色只有妹妹一个人,即便有妈妈,但妈妈没有名字,不符合标准。再看第二和第三个标准,虽然影片中仅有的两个女性角色发生过对话,但在这两个人仅有的三句对话中,内容是以妹妹换亲,给哥哥取媳妇。所以用“贝克德尔测验”的标准来看,《百鸟朝凤》无疑是一部性别歧视非常严重的电影。
纵观中国近几十年的影片,似乎只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风声》《杜拉拉升职记》这几部电影应该能够符合这个最低标准。而目前中国每年要拍上百部、上千集的电视剧,在这么多影片里,仅能找出两三部符合最低性别标准的影片,还难道不让人汗颜么?难道是女性角色特别难以塑造,好电影很难写好女性角色?那为什么国外就有《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等既体现性别平等,又有很好的上座率的影片。

所以,中国电影的症结不是拍摄技术的问题,也不是拍摄内容限制的问题,是价值观的问题,即是否尊重女性、以及其他不同群体。
你定制 我开课
(定制课程请点击阅读原文


    关注 SunDate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