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女孩》

 

女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一个丹麦画家,小有名气,有同样是画家的美丽太太,偶然的机会,太太让他做女装模特,在穿上丝袜的瞬间,在纱裙飘过肌肤,沉睡的女性基因被唤醒,偷偷的在男装里面穿上太太的睡衣,又被太太怂恿着穿着女装参加PARTY,一发不可收拾。

当她换上女装后,以lyli称呼自己,变得柔媚敏感,专门去学习女人的仪态,后面开始逃避作为丈夫的角色,觉得自己生来就是女人的,只是上帝开了玩笑,开始多愁善感,开始像很多女人一样,期待有个丈夫,期待生个孩子….后面为了成为真正自己,去做变性手术,并最终因为手术并发症去世。

电影对于画家的太太着墨很多,正是因为她的理解和宽容与爱,才让丈夫在寻找自我的路上去追求,哪怕最后是失去自己的丈夫。本为夫妻的两个人睡在一张床上,隔了纱帐,一个感怀自己失去了丈夫,一个期盼自己会有一个丈夫。



不谈所谓伟大的爱情,不谈变性这个现在倒也平常的事情,只是好奇,女性到底是生来的,还是社会形成的?!画家最后所期待的是作为一个女性的角色,还是作为女性的人?

当男主角的女性意识觉醒,立刻就变得像我们所熟悉的女生一样,爱漂亮衣服,害羞柔媚,期待有人去爱,为爱患得患失,面对妻子的哭诉与脆弱,不再像一个丈夫给予肩膀或拥抱,当然更不再在乎这个妻子是否爱上别人或者嫁给别人。

不禁在想,他的基因并没有发生变化,是什么让他判若两人,影响了一个人的性格、价值观、处事方式?是他想做个女人,所以变得像女人一样?还是他因为变得像女人一样,而成为了女人?

毕竟即使是女性,在现实生活中,也存在着那些相对理性与冷静的,那些并没有那么多愁善感的,或者说,是不是女性生来就是多愁善感的?是不是身为女人就应该,脆弱软弱,重感情顾家庭?毕竟这是社会对于女性的统一印象和认知,我们的教育和环境也在这么要求女性,若有偏离,似乎便是不对。

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有探讨类似的话题,即女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

想想这本书,叫第二性,总有怪怪的感觉,按照这个意思,男性就是第一性。为什么没有人探讨男性是天生的还是后天的呢?

或者说性别所带来的性格特质和价值观,是不是与基因共存的?

有段时间,觉得多愁善感和脆弱是一件残疾,是大多数女性都有的,我们被情感绑架,这件事情在女性的生活或人生中所占的比例极高,为其开心,为其伤心,为其心碎,想想会觉得不公平,为什么上帝造人把这样的特质给到这群看着那么柔弱的人呢?

在看奇葩说时,有很多奇葩男生,爱臭美穿着漂亮衣服打扮的跟女生一样,这样的男生多半也是gay,看,似乎女性,不管是先天的还是后天的,总有固定的一些行为方式。

好吧,可能本身也不喜欢作为弱者的女性存在,不喜欢某一性别跟某些特质挂钩,也许看似柔弱,内心强大。

曾经不喜欢自己是女生,不喜欢在女生身上那些我不喜欢的标签,但慢慢的发现,也许自己反而是歧视自己的那一个,为什么会觉得那些标签是不好的呢?

也许我只是不喜欢被称为弱者,我的内心也把女性视为弱者吧。

社会的多元化,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人,同性恋异性恋变性人等等,性别不再成为一个特殊的标签,有坚强的女人,也有脆弱的男人,或者其实柔弱的女人也是一种美,至少我喜欢红楼梦里的姐姐妹妹,是更为精神和艺术的存在。

画家因为变成了女人,完全成为了自己,在幸福中离开人世。他不要成为画家,他要成为女人。

小雀斑的演技还是很赞的。


    关注 西西读书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