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 常記主恩與母愛

 

陳愛華歲月匆匆,母親辭世已三十九年。其間生活的瑣碎常觸動我思母的心弦,傷痛的情緒裡沉積著累累的懷思。每逢母...



陳愛華

歲月匆匆,母親辭世已三十九年。其間生活的瑣碎常觸動我思母的心弦,傷痛的情緒裡沉積著累累的懷思。每逢母親節,我怕極了康乃馨刺眼的白,它提醒了我喪母的痛。但紅色的康乃馨,卻讓我想起母親那質樸溫煦的愛──像一爐不過於熾熱只有微溫的炭火,細雨潤無聲似地恆常暖和著我孤寂、受挫的心。

燈下讀經圖

我母親瘦弱矮小、背微駝、臉上有幾顆小雀斑,容貌說來平凡,但她生性樂觀,經常笑臉迎人,樂於助人,因此人緣很好。印象中,母親管教子女從不疾言厲色,總是用「點到為止」的規勸,要我們徹底省悟自己的過錯。她一向身教重於言教,畢生勤儉、樸實、誠信、謙卑,真正具備了中國婦女傳統的美德。她曾獲得「模範母親」的殊榮,確實是實至名歸。

母親雖生性淡泊,與世無爭,但憂患的命運卻始終如影隨形。一九六一年間,父親在無預警的情況下半身不遂,母親毅然挑起一家生計,繼續經營西藥生意,並要照顧父親及幾個就學孩子的生活起居。現實生活猶如一條沉重的皮鞭,有一下沒一下地抽打在母親身上,但我從來沒有見她埋怨哀嘆過。尤其在鄰居金弟兄的引介下,母親接受主耶穌成為她個人的救主,同時她也帶領全家人都歸主。她把世上的憂患、磨難都視為生命成長的必修課,從此再也沒有任何橫逆、苦難可以擊倒她。她常說:「憂愁是世上的憂愁,喜樂是主的喜樂,主的喜樂勝過世上的憂愁,就是流涕中也能歡唱。」

記憶中,母親時常戴著老花眼鏡,在昏黃的燈光下,逐字逐句唸聖經給病床上的父親聽,父親總是頻頻點頭,甚至感動地溢出淚水。多年後,我仍被這幅「燈下讀經圖」深深感動。

靠著主耶穌的看顧和母親辛勞的付出,我們家安然度過父親臥病的十四年艱辛歲月。如同母親所言:「我們若要進神的國,必須經過許多艱難,一帆風順不是十字架的性質,樂而忘憂也不是十字架的生活,唯有重重的磨練,深深的艱苦,才是進入榮耀的途徑。」

帶給母親最大的磨難是弟弟小傑。小傑自小聰穎卻不愛讀書,在學校不是惹女生哭,就是闖一些不大不小的禍。他原本就讀五堵的慈航中學,初二時母親力排眾議把他轉學到萬里鄉的基督教榮恩中學,這真是他人生的轉捩點。小傑一改過去調皮搗蛋的習性,成了一個全新的人。那學校的學生每天都要研讀聖經,校裡的美國牧師常陪他們一起作息,經常帶他們到野外領略上帝創造天地、宇宙的大自然之美。總之,弟弟在主愛感召下的改變,帶給全家人無限的安慰。虔誠的母親眼見上帝的奇妙作為,更因此流下了感恩的淚水。她大大讚美主耶穌的慈愛和憐憫。

信仰傳承

一九七五年冬天,纏綿病榻十四年的父親,因感冒併發肺炎,病逝於馬偕竹圍分院。母親在哀慟中流著淚告訴我們:「如今你們的父親已息勞歸天家,我已沒有任何牽掛,有一天我若也走了,你們要堅守信仰,互相勉勵。」劬勞一生的母親,從未說過如此近乎喪志的話,我的內心有一種不祥的預感,暗地裡不知流了多少眼淚。主啊!我不能失去母親,猶如我不能失去你。

父親去世後,母親一直與病痛為伍,變得更加瘦弱而蒼老。一年後的春天,母親因糖尿病合併尿毒症走完她五十八年的人生。在她蒙主恩召前一個多月中,在台南四總醫院住院,這段短短的時間裡,是我此生與母親相處最融洽、親密的一段時光。每天我都到醫院為她梳頭(由於病痛的折磨,原本烏黑柔亮的頭髮已變成稀稀疏疏的一小撮了),這每每使我邊梳邊掉淚。有時陪她在花圃間閒聊散步,替她洗澡搓背時,母親常微笑地閉著眼,一副十分享受的模樣。看她喃喃向我道謝,我心裡十分愧疚。母親啊,比起妳為我做的,我所做的其實不足掛齒。那時她已因白內障而幾乎看不見聖經上的字,常常是我一字一句讀給她聽,她閉著眼,時而點頭,時而低呼「哈利路亞,讚美主」,無限喜樂滿足地沐浴在神的榮光裡。主啊!我的母親雖只在世五十八年,但她已見證了馬太福音十八章3-4節的訓示:基督徒靈性愈長進,必愈謙卑,愈向上飛騰,必愈縮小。

三十九年來,當我思念母親時,從天父慈光的引導中,深悟到母親那樸拙、細緻、忍耐的為母之心,我的心深得安慰,因為我已得到母親留給我的最寶貴的信仰傳承。


    关注 传扬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