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三下乡真的有意义吗?

 

当然有啊...

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这次,

我们谈谈支教吧

▼▼▼
不知道怎么搞得,总觉得大学生活过(hun)得很快。不知不觉自己就要成为传说中的老饼了。想想不能当小鲜肉了有点失落-,-。

诶。掐指一算



啊,放错图。大家别误会,正确的应该是这样的



还有两个月就要放暑假了!

最近班上在讨论着三下乡的事,想想能去跟别的地区的小朋友交流还是挺不错的。又是一番新的体验呢~~

但是昨天在票圈看到这样的推文引发了我一番思考。



红色的那一段文字确实从想象中美好伟大的支教中一把拉了回来,之前简单地想着三下乡的活动就是陪小朋友们玩玩,教会他们一些知识,不仅帮助到这些小朋友,还能体验一下别样的生活。想得是那么简单,轻松而伟大。现在想想只是为了满足自己虚荣心罢了。不禁地打了一个寒颤。

思索了一下,觉得这段话主要有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到底是 短期支教是否有意义。

这里先分享一个网上看到的经历。(来源 知乎 作者曲玮玮)

那几天阴雨连绵,学校里低头啄食的鸡都冻得没了力气。当地人说,雷州几乎从来没这么冷过。操场上全是一坑坑的小水洼,稍不留神鞋子就陷在泥浆里。这种天气很多孩子竟然不穿鞋子上学,脚上仅仅套两个塑料袋。

我从小也在农村长大,躺在牛背上晒过太阳,守着深井打过水,在庄稼地里松过土。但没想到这的条件比我预期还要艰苦。当然,我来这不是为了体验差异性生活,不为了找到优越感后咋舌感慨一番,所以我收敛起惊叹的嘴巴,认认真真备课。

写作课本想按照好莱坞那套经典模式教孩子们写巧妙完整的短故事,但发现他们短时间里很难内化输出,他们一边睁大眼睛好奇听着,一边眉头紧锁似乎并不太听懂。我索性扔掉准备好的教案,即兴教他们怎么写好最普通的作文。

讲怎么写人,写最熟悉的人比如妈妈,随口提问——妈妈生气的脸像什么?

没想到他们脱口而出的答案那么有趣。

“像咕噜冒泡的火锅!”

“像坑坑洼洼的火星!”

“像爆炸的红辣椒!”

“像包子,像满满的垃圾桶!”

总之我是想不出这样的比喻,那一刻起我真心喜欢上这群孩子。

但课程无论怎么上,必然无法兼顾每个人。一开始看着几个孩子四处打闹不听讲,我有点失落甚至愤然,“我牺牲了这么多跑来这为你上课,你竟然都不领情”,类似产品经理思维,认为我想做的就是用户想要的。后来想通了,不能进行思维绑架,毕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是每个人都想要你带来的“知识”与“情怀”,你的内容对一部分孩子而言无用而无趣,比起上课,他们更想去操场上撒野跑一跑。

但站在讲台上时不由自主生出责任感,跟中二病无关,跟台下很多双发亮的眼睛有关。当你感觉到他们信任你,目光一刻不离地追随你,你一定愿意为他们倾其所有。小时候觉得很多老师都傻逼,赚着那点死工资,干嘛总是要拖课,铃声一响一拍两散,皆大欢喜多好,他轻松我们也舒服。——那天下课了,他们班长问我什么是“意识流小说”,我在台上玩儿命解释,直到数学老师抱着作业本尴尬地进来我也不想离开。终于理解小时候那些傻逼的老师们。

渐渐跟他们产生感情,女生们缠着我聊一些小心事,比如最近看的偶像剧,比如一直很烦班上哪个男生。男生们也和我谈人生理想,我发现一大半男生都想当警察。放学后我和他们一起走出校门口,他们走远后依然回头朝我挥手,我看到夕阳在他们肩膀上融化,觉得这就是人间美好的样子。

我想,需要支教地区的孩子们,许多事留守儿童,或者是父母不管教(可能也不知道能教什么),就放任他们到处跑,玩耍。得不到太多的教育,听我父亲说,老家有许多村子都在山上,整个山只有一个小学,因为去别的学校都要开车下山。并开上一段路,太远了。有些家里没有条件的只能让孩子到那唯一的小学。但是那里只有一个老师。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是同一个老师教学。长期待在山里的老师的见识可能确实有限。到了暑假放假,家里没人管小朋友,也盼着有有“老师”帮忙看着孩子,仅此而已。

之前想过一个问题,小朋友放假了,我们却硬生生地把小朋友们从美好的暑假拉回学校学习,岂不是当了曾经作为小朋友最讨厌的角色?诶,特别是想风行的形式主义过过场的三下乡(会不会被查水表)。但是,换个角度想想~既然像上面红字说的那样,短短的几天也许真的教授不到什么知识,若抱着与这些小朋友做朋友,聊天,然后顺便传授知识的话,那这样的话,只是小朋友换了和朋友玩耍的方式和场地吧。

To be honest,我也觉得短短几天是无法系统地教会小朋友知识,也没法了解到小朋友们内心的真正想法,很难在短短几天做到让他们完全信任我们,我们去的那几天,最多只能将我们知道的一些知识硬生生地说给他们听,至于能不能接受还值得商榷。看到那么多消极的方面,那我们去有不就没什么意义了嘛。恩,确实,但这好比 一个人快要饿死了,我们可以给一碗粥给他们解饿,而我们也是知道他迟早还是会死的,那我们给这碗粥有意义吗。对我而言,如果能去到那里,不求能提高多少小朋友成绩,却真心希望他们能因为我们这一次的到来,可以多少知道了外面的世界远远比这里大,精彩,甚至是残酷。这可是一个盼头,一个让他们努力念书,考出山里头,去好的大学上学,见识比山里的村子更大的世界的希望啊。

不可否认,参加三下乡一大原因是为了修满志愿时,属于一种利己的事情,特别是喊着奉献支教事业,却不断在期间不断抱怨嫌弃环境,草草了事,并在离开后发一个矫情地说自己舍不得小朋友和这里的一切,以此彰显自己伟大,感动得自己虚荣心爆棚的朋友圈。但如果能在这期间认真地做一个合格的“朋友”,那三下乡不管对己对人都有意义的。
支教时,请以平常心对待


    关注 毛想说的那些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