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摄修为】在中国,真的不能讲真话?  一定要知道的世界名画

 

在中国,真的不能讲真话?儒风大家说到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上升发展,全人类的法子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两套方法。这...

在中国,真的不能讲真话?儒风大家

说到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上升发展,全人类的法子总结起来无非也就是两套方法。这两套方法,中国传统哲学里全都包括,且全都登峰造极。奈何多数国人看不见,看见了也是泛泛,没看在眼里,没琢磨透,所以给很多人留下了中国人大都平庸的印象,这真是谁都怨不得。

两套“绝世武功”,不练你就亏了

这两套登峰造极的法子,一在《老子》,一在《易经》,都是两句话。

《老子》中的两句,一曰:“吾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我有三个宝贝,秉持而且保持,对世界充满爱,对自己只求简单,绝对不敢跑在别人的前面。

二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耶?故能成其私。”我故意处在后面,最后反而跑在前面;我故意脱身其外,最后反而得以保全;这难道不是因为我的无私吗?反而成就了我最大的私心。什么意思?比如在战乱时期,你非要往前跑混出点名头?那估计你的死亡系数会很高,很可能成了炮灰;再比如职场上,你非要牵扯进勾心斗角、争名夺利?那你反而容易成为牺牲品,不如做好你的工作,坚持你的品格,你最后反而容易成为众望所归的那一个。

老子的这两句,可以称之为“退”的处世哲学,很多人觉得消极,其实在很多情况下非得如此不可,没有更好的法子。但有用归有用,却只适合一些比较极端或特殊的时期或情况。

《易经》中的两句,中国人耳熟能详,一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二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不用解释了吧?与老子相反,这显然是一种“进”的哲学,适合多数的时期和情况,因为人类社会的上升发展是主流,所以必然在中国历史上居于正统。惟有进取,方能让人体会到那同样出自《易经》的四个字的气象——“生生不息”。

武功虽好,可别倒着练

总结起来,退有退的路径,进有进的方法,如果路径和方法错了,那就全乱了。

而多数中国人的平庸,正是因为搞乱了——在这个太平盛世,正是进取之时,多数人反而常用的是老子“退”的策略,易经的“进”虽然被人们提得多,真正用起来且用得好的,却寥寥可数。要么就是阴奉阳违,明面上不用背地里用,于是真的全都阳痿了。表里不如一,老子和《易经》都讲的“德”去哪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现象便是老好人、和稀泥、不敢说真话,自己以为是以退为进,最后却往往被证明不过是只退不进,有人把这叫做犬儒主义。这点自古就在“传承”,到了今天竟然还在继续,很多人居然还好意思讨论传统文化在今天还有没有价值,请问老祖宗的东西你学到家了没?学到哪了?

中国人为什么不敢说真话?原因很明白了。那么不说真话你会失去什么,敢说真话你能得到什么?正是让你充分展现自我价值,而最终实现出类拔萃!

举几个现实中的例子吧。

对老板敢讲真话,你的出人头地才有希望

对老板,多数人是不愿说真话的,为啥?怕得罪他呗。但从老板的心理看,于公于私他都是希望你能说真话的,于私他可以了解员工的真实心理,自己就更能知道该怎么与之相处;于公他可以更好地安排和改进工作,有利于搞好管理、提升业绩;所以怎么就不愿意听了呢?

如果因为真话而得罪了老板,原因只可能有两个。

一个是你用的方式不对。说真话未必就得是指着鼻子呛着嘴,如果你能委婉、真诚、照顾老板面子地说,这真话便不可能听不进去,你反而还能收获老板对你真诚、得体、有想法、可信任的印象。如果不说呢?除了工作成绩能证明你,便再没有什么可证明的了,而工作不过是综合素质的其中一环,所以你不平庸又能怎样?

所以很多时候真话不是不能说,而是你不会说。别忘了“自强不息”的底子,正是“厚德载物”,“会说”则正是德性的一种表现。跟任何人交往,你都需要学会最合适的说真话方式。

第二种可能是这个老板就是爱听马屁、忠言入不了耳的那种,但这种老板,依我看不追随也罢。所以你看,真话还是你筛选老板的一个手段呢!如果你能举一反三,这种筛选功能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所有人。

发散下,对你的客户也是如此,用合适的方式对他讲真话,一定比油嘴滑舌大忽悠强,因为可以让你显得更有担当、更可信赖。人家不傻,要你是客户,你愿意跟哪类人合作?你更容易跟哪类人长期合作?

对朋友讲真话,你那些交情才可能有质量

很多人都感叹在职场中交不到真朋友,可你都不说真话、不以真面目示人,让别人怎么了解你、相信你?你怎么可能交到真朋友?而且别忘了,哪怕别人不了解你,但你呈现给他们的面目是真是假、你的言行是不是真诚,别人是能够感觉到的,那么自然就会敬而远之,或者貌合神离。

做人上如此,做事上也是如此。前两天一个许久不见、关系不错的大学同学找笔者小聚,说我请你吃饭吧。我说别请来请去了,想常聚,咱就定个AA的规矩。他连说好,非常好。假如我不说真话,吃了他的请,或者我请了他,以后聚的时候估计就会越来越少,甚至彼此产生负面评价都有可能。

原因很简单:大家手头的资源都有限,钱都有数,彼此在现实里又都有责任和压力,用钱的地方多,哪有这么多闲钱请客聊天、胡吃海喝呢?在这种情况下,谁不是优先照顾自己这一摊子呢?此乃人之常情,完全无关什么大方小气、有情还是无意,这样想的人,要是我就离他远点。而说了真话,彼此的压力就会小很多,这才真能联络感情、深交朋友,以后小聚的时候也会多一些。这就是真话的力量,可以让你有品位地交朋友,摆脱那些平庸的交情,所谓狐朋狗友。当然,土豪例外,而多数人不都是紧巴巴过日子的平常人吗?

你肯说真话,说的方式又得当,结果就永远是别人更信任你,更觉得你人品不错。这点在交朋友时,尤其明显。

对伴侣讲真话,才可避免同床异梦

伴侣之间所谓“善意的谎言”,似乎已经成为一种心照不宣的秘密,美其名曰“我是怕你多心、多想”,想想是挺温情的,实则隐患无穷。

一来,会不会撒谎反映着天性,撒谎的能力也是可以锻炼的,在这些你以为美好的事情上接受对方的撒谎,等他撒谎的天性迸发、能力锻炼出来了,在坏事情上也同样会更高水平地撒谎。等TA背着你拿家里钱赌博、传销或找小三,你就等着哭吧。但这需要你自己也有对真实的承受力,这点既需要先天秉性,也需要你在生活中锤炼,可都不说真话练个毛啊?

二来,伴侣之间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不管是彼此好的方面还是坏的方面,坦诚才能加深彼此的了解,才能进行更深层次的磨合,才可能形成更深层次的相互认可。如果不说真话,不管你动机是好的还是坏的,都是不利于这个过程的。只有这个过程能够完成,你才能体会到那种彼此真正信任和放心、安心的感觉,才能够使爱情更加具备亲情的质地,而不再只是依赖漫长的时间去沉淀。

所谓感情是终身大事,这么重要你舍得让它成为一段平庸的感情,一辈子干瘪地守着它吗?

对父母讲真话,才能真让父母踏实

中国有个传统,叫“报喜不报忧”,美其名曰“孝顺”。但问题这是真孝顺还是假孝顺?你只报喜,问题是你的父母还不了解你?还不多少知道点你的处境?还不会猜疑?让父母猜疑和担心,这是真的孝顺吗?

让我们拿另一种方式来对比下:你就把你的真实处境和困难告诉父母,然后向他们展示你的乐观和信心,请问哪种方式更能让父母心里放心和踏实?毫无疑问是后者。

再比如你和父母的分歧,比如对象不被父母接受,之后你是选择瞒起来还是直说?瞒肯定是瞒不住的,你只能直说,将你的理由和想法如实托出,尽管不能保证父母理解,至少提供了一个理解的机会,实在不行再想别的办法。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说服父母,你还能好好想一想你的选择和决定是不是对的、理由充分不充分不是?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有质量的。

……

不平庸,才有品质人生

这些足以让我们得出一个坚实的结论:在这个太平盛世,你要想脱颖而出,以及拥有高品质的人生,在需要具备的诸种素质中,敢说真话、会说真话绝对是其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毕竟想什么不需要语言作为媒介?做什么不需要言语作为桥梁?在做人做事上,心地和素质,永远是第一位的基础和先决条件!

有些人觉得职场和官场上有些人八面玲珑,不是也混得挺好?这就引出了一个例外:只有一种情况不必说真话,那就是你说了人家也不懂,或者接受不了,甚至起反作用,那还说它干嘛?要是不得不说,那就只能选择性地说,或者干脆说假话了,这是没办法、不得已。更重要的一点,很多人,别光看他们一时的光鲜,看看最终几个得善终的。人在江湖漂,或许说真话,或许说假话,但只有心眼正的,才能笑到最后,观中外古今,莫不如此。

而对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内涵来说,“敢说真话”不过是其中的九牛一毛,但你得先做到这基本的,才能谈别的吧?将敢讲真话作为切入这种大智慧的入口,我看最合适不过了。

概而言之,《易经》与老子所揭示的进退之道,你必须得吃透了,才能用对地方、用得恰当;只有会用,才能做到所谓的“进退自如”,具备那种人生和事业的最高成色!

在这一点上,儒家讲得最好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前面是基础,后面是事业,中间那个正是核心的纽带。而连真话都不敢说,你谈什么正心诚意?

在这个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时代,进取自强之道才应是主流;老子的退守,只是不可或缺的辅助;这个主次关系要搞清楚。而太多人却在糊涂,所以平庸的人才会那么多。

这种平庸,未必是世俗意义上的不成功。更根本的,是你这个人以及你的人生的品质!

(文/单非)

儒风大家原创,转载需注明

一定要知道的世界名画

2015-09-06 人民网106评

【文化典藏】《恐怖的伊凡和他的儿子》列宾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自由引导人民》欧仁·德拉克罗瓦

法国画家。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近卫军临刑的早晨》是俄国画家瓦西里·伊凡诺维奇·苏里科夫1879年创作的著名历史画。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画家与女儿像是画家勒布伦》玛丽·路易斯·伊丽莎白·维基·勒布伦

这是女画家创作于1789年的一幅油画。现由法国巴黎卢浮宫收藏。这幅油画是作者最出色的代表作,也是她的自我写照。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穿蓝装的小孩》托马斯·庚斯博罗

英国画家。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英诺森十世》

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凯兹在1649年第二次去意大利时在那里完成的著名肖像画。 (来自:人民网)
【文化典藏】《吹肥皂泡的少年》是法国巴蒂斯特·西蒙·夏尔丹于1730年创作的一幅风俗帆布油画。题材普通,情境单纯,是一种清闲、安逸的生活情趣,反映了下层平民的孩子们自然、俭朴、淳厚、善良的美好情感。 (来自:人民网)


    关注 行摄三剑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