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过后 调养脾胃正当时

 

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9点53分。  “秋老虎”依然存在  其实,立秋到了,并不是意味着真正的...

今年立秋的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7日9点53分。
“秋老虎”依然存在
其实,立秋到了,并不是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了。从气象学上来说,划分季节要根据“平均温度”,即当地连续5日的平均温度在22℃以下,才算进入气象意义上的秋天。宁波常年的入秋时间是9月下旬,还早着呢。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凉风至,指的是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白露降是说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而寒蝉鸣说的是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立秋一般在每年的8月7日或8日。根据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网站数据,今年立秋准确时间为北京时间今天的9点53分。
按照民间传统,不同的立秋时间,对未来天气有“预测”功能。民间有谚语: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意思是说,如果立秋时间在上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比较凉爽;如果在下午,那之后的天气恐怕会把老牛都热死。
还有一种说法,立秋分“公母”。单日立秋是“公秋”,双日立秋为“母秋”。因为雌老虎比雄老虎厉害,所以如果是“母秋”,表示之后的“秋老虎”很强,天气会很热。
那么,今年又是“早立秋”,又是“公秋”,之后的日子应该会“凉飕飕”吧?但根据中国气象局的预计,8月我国各地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性依然很大,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高温高湿。
因此,大家要继续做好进入“桑拿天”的准备。毕竟,眼下还是三伏天,连中伏都没过完,“秋老虎”依然存在。

虽然立秋预示着暑去凉来,但由于一时暑气难消,“空调族”依然“贪恋”着冷气环境,殊不知长此以往,可导致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胃肠道不适。让我们看看立秋起,该如何调养脾胃。

立秋起最好夜里不开空调

“空调族”长期处于空调环境,而空调吹出的冷风为外寒,对脾胃不利。尤其立秋之后,天气早晚较凉,身体一旦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容易导致胃肠收缩、痉挛,引起胃痉挛、胃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疾病。此外,夏秋交替之季,会有脾胃功能减弱的现象,部分体虚的“空调族”胃口不佳等症状更为明显。因此,立秋起空调开放时间不易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另外,在空调环境中经常喝点温水,身体虚弱者,也可在办公室备一件外套“避寒”。

在养生学上,有“秋来伏不去”之说,此时,正是调养脾胃的最好时机,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空调族”养脾胃,饮食上应作出调整。

在干燥的秋天,身体的水分特别容易蒸发,身体在缺乏水分的情况下,血管会较脆弱。尤其是对胃溃疡、胃下垂、胃出血等患者来说,要特别注意饮食、作息的规律性,以免加重胃部负担,导致病情恶化。

调理脾胃以淡补为主

对于一些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朋友而言,立秋时节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非常容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立秋后应以“淡补”为主,与肉食相比,叶类、花菜和部分瓜果蔬菜的淡补功效更为突出。因此选择一些清淡食物,如茄子、鲜藕、绿豆芽、丝瓜、黄瓜、冬瓜、苦瓜等清淡食物都具有清暑化湿的功效。

脾胃虚弱者若适当多喝点具有健脾利湿作用的药膳,对身体大有裨益。祛湿的药材最常用的莫过于香薷了,《本草纲目》称:“世医治暑病,以香薷饮为首药,此外,还有薏米、扁豆等。

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

茯苓、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都具有健脾益胃的功效。《神农本草经》更把茯苓列为上品,称其“久服安魂养神,不饥延年”。因此药膳粥是此时调节脾胃最好的饮食。立秋后早晨喝碗粥,既可泻秋凉,又能防秋燥。

俗话说“秋瓜坏肚”。入秋后,虽然天气仍然很炎热,但是阳气已逐渐消退,除了南部沿海的广东、海南等省,我国多数省市都不宜再食用夏日消暑水果。这是因为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夏天时大量吃瓜虽不至于造成疾患,却已使肠胃抗病力有所下降,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而导致出现腹泻等脾胃疾患。因此,立秋之后应慎食瓜类水果,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关注 运规青年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