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204【一窗一世界】程博:中国古代石窗图像背后的主题与意义

 

在图像学视阈之下,中国古代石窗之中图像的主题与意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根据图像学鼻祖潘诺夫斯基的观点,在意...



在图像学视阈之下,中国古代石窗之中图像的主题与意义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焦点。根据图像学鼻祖潘诺夫斯基的观点,在意义方面,图像学的主要服务对象是艺术史研究,且关于艺术作品的图像学分析应该包含三个层面:前图像志描述、图像志分析与图像学解释。

其中,前图像志描述是对图像分析的第一个层面,其表现为对图像“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题(Primary or natural subject matter)”①的认知,其主要包括对图像形式上的感知。例如图像上画了几个人、人物是如何构图的等等。这种感知毋须过多的艺术史知识,基本上任何人在观看图像时都能够迅速了解到这一层的内涵。第二层次是关于图像的图像志分析,其解释的对象是“第二性或程式性主题(Secondary or conventional subject matter)”②,这种解释所力图去揭示的是图像的主题或寓意。这种分析涉及到对于图像中包含的母体与寓意的解读,例如八个手持荷花、宝剑、扇子、花篮等法器的人物形象应为八仙人物;一只喜鹊站在梅花树上,是对“喜上眉梢”的暗示。

相对于第一层的图像解读,图像志分析是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的,其使得研究者在观看到图像的时候,能够将自身所见到的图像和脑海中的原典形成关联,并了解图像此种呈现的表层寓意。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图像志所分析的还是图像,而不是母题,也就是说,研究者虽然是通过分析在图像和母题之间建立起桥梁,但是他的出发点是图像。这一点在对于一些具有争议性的人物形象认知时显得尤为重要:例如,在石窗人物图像之中,我们要辨别扛着荷花的单独出现的女性人物究竟是何仙姑亦或是麻姑,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其它类别的艺术形式——关于麻姑或何仙姑是否有过类似的表现形式。

第三层次是关于图像的图像学揭示,其解释的对象是“内在意义和内容(Intrinsic meaning or content)”③,这种分析所力图揭示的是图像所蕴含的内在的“象征”价值,这种象征经常会带有一定的代表性或共性,并且这种价值“艺术家本人并无自觉,甚至可能与他意欲表现的迥然相异”④。在潘诺夫斯基看来,这第三层次所意图揭示的,才是图像学理论研究的重点。关于该层次的研究,研究者需要具有一种特殊的直觉——这种直觉既赖于对于作品的直接的、经验性的把握,同时也需要借助一定的文化艺术理论作为支撑。所以,“艺术史家必须将他所关注的作品或作品群的内在意义和与此相关的、尽可能多的其它文化史料来进行验证,这些史料就是能够为他所研究的某位个人、时代或国家的政治、诗歌、宗教、哲学和社会倾向提供证据。”⑤而所谓的“个人、时代或国家的政治、诗歌、宗教、哲学和社会倾向”⑥正是研究者在图像学研究阶段之中试图从图像之中所发现的。

①[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3

②同上

③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5-6

同上

⑤ [美]欧文·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12

同上

关于作者:
程博,首批90后妹纸一枚,安徽安庆人,现就读于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艺术学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三年级。
长按下方二维码,加入杏坛林荫


编辑:陈静


    关注 杏坛林荫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