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

 

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穿校服的时候,我们喜欢看一些书。比如郭敬明。这一点不能摒弃,即便现在无感,郭敬明依然是充...

我不知道我在说什么


穿校服的时候,我们喜欢看一些书。

比如郭敬明。

这一点不能摒弃,即便现在无感,郭敬明依然是充满了整个校园时光的存在。

包括最早叫 “柯艾出版社”后来叫“最世文化”

喜欢看他把一个简单的动作加上一堆描写。即便现在看来很非主流。

然而我现在都不能理解的《悲伤逆流成河》。整本书都在写女主打胎,

最后她终于打胎成功,但是所有人都死了。

我压根没看懂这本书他究竟写了个什么,但我觉得很酷。因为很黑暗,好像很特立独行。

大概到高一我就不看他的书了,《小时代》完结了,《爵迹》写了一半不写了。

我就跟郭的书彻底拜拜。

我喜欢最世当时签约的一个叫吴忠全的作家,他的照片一般都是黑色调为主,从没看见过正脸,但是头发弄得挺好的,不知道长啥样。

那时候看他的短篇,字字深入人心。他从来不写情爱之事,永远都是一个人,悲催的家庭,颓废的事情。

后来他出书了,叫《有声默片》,可能我比较小,没懂整本书的内容。自此,再不关注他。

最世还有一个年轻的签约作家,95后吧,但是我忘记了他的名字和那本书的名字,这是我彻底不再关注最世新人的书的一个分界点。

此作家写的这本书很薄,整本书就是三个男的,从小一起长大,一个没考上大学,考了一遍又一遍后来终于考上了,然后大量的以第一人称写的“我”痛哭,三个人怀念童年抱头痛哭。

三个男人。

我无法接受一个比女生心思细腻表达感情只会用痛哭形容的男作家。

所以拜拜。

后来我总结了下我可能还是最爱笛安和落落,七堇年算上一个。

可能是笛安“龙城三部曲”留下太深印象,南音东霓西决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后来高中开始追《龙族》,把江南爱的不行,我想我是看到了一个理性思维较强的作家写的这样的思维谨慎的小说。

每本我都看了N遍,没看一遍发现不同的线索。

江南不会把过多的笔墨耗费在那些没啥用的描写上,当他在写人的时候,场景自然出来,脑袋里就是那个场景,比看3D电影还棒的场景。

这就是境界。

我发现我不喜欢看废话太多爱刻意描写情感的书。笔墨太重就会华而不实。说通俗了,就是“非”

然后开始迎来一个民谣的时代。

韩寒的“one”文化发芽。那个是高二的时候吧,开始恶补所有韩寒的书。

有喜欢的也有不喜欢的,但我喜欢在“one”里发过文的作家。

绝对不会觉得笔墨重,有的是奇幻文章,有的是生活琐事。

于是我开始看大冰,开始看张嘉佳。

开始羡慕那种穷游的生活,遇到不同的人的生活。

什么“诗”“酒”“远方”成了我心中的主流文化

喜欢跟几个志趣相投的朋友讲话,喜欢探讨内心

因为它好像只是为数不多的我们喜欢的东西

就像你刻意去保护的一个钻石 把它藏着掖着 它只能让我们二三人欣赏

不想那么多人看到知道

你会懂我的意思吧?

不巧的是,大冰,张嘉佳一下子就成了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作家

他们的书成了畅销榜的前几名。

所有人开始畅想这种生活。

所有人都知道了我的“宝贝”后

它在我心中就不是宝贝了

我的热情开始减退。

我去寻求网上热门的小说,

但它们开始一个个被翻拍。

变成了大陆剧。

本来一个霸道总裁的恋爱,虐的网友们肝都疼,所有人跟着掉眼泪。

结果变成了电视剧。

变成了演员僵硬的表情,用力过猛的配音,为了卖座篡改的“中国式”剧情

成了婆媳剧加总裁剧加苦情剧。

然后,我才开始愿意慢慢舍弃这些新一代的作家。

我开始翻史铁生的随笔,看汪国真的诗,看鲁迅看老舍。

那些小学课本里的作家,本来被曾经的我无视的作家。

突然屹立。



其实我不太懂自己到底写了什么。

但我好像看到了从初中到现在的自己。

小学的时候不爱看书。

也谨以此文提醒自己,还是多读些书吧。

内容略乱,但却是真实。

谢谢。


    关注 李某某讲故事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