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马拉松:生无可恋之后的苦尽甘来

 

对于大多数非专业运动员来说,马拉松能够使你完完整整地体验一把生无可恋死去活来的全过程。...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

只要你想跑,脚下总有路。
亲历马拉松:生无可恋之后的苦尽甘来  
 文/邱二毛
9月17日12点15分左右,我在北京马拉松终点取包处取完包,给手机充上电,立刻给家属打了一个电话,说了三句话:

1.我跑完了。

2.我还活着。

3.比去年快了50分钟。

这短短的三句话,虽然没有想象中那么兴奋,但说完竟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征服感和成就感。

毕竟,就在过去的4个半小时,帝都的42.195公里就从我脚下踩过。跑42.195公里是什么概念?一个形象的距离是:大致相当于从北京地铁1号线起点站苹果园到终点站四惠跑了一个来回。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参加了朋友组织的山地跑,发现自己还比较能跑,从此便喜欢上了跑步。最终把目光瞄向了马拉松。

去年北马,在膝盖受伤、赛前一个月没有任何训练、赛前一周上了一整周的夜班、临赛的前夜整晚失眠的情况下,作为马拉松菜鸟选手,我天时地利人和几乎一样都不占,倒是占尽了所有的不利因素。尽管如此,第二天一大早,当我和3万人一起站在起跑线上的时候,我依然坚信我能跑完全程。

最终,第一次跑马拉松的我以5小时27分的成绩完赛。这个成绩虽然很一般,但至少证明了一件事:我的确能跑马拉松。

仿佛中了邪似的,今年北马,我依然重复去年的节奏:赛前一个月没有正式训练、赛前上了一周的夜班、临赛前夜依旧整晚失眠。但好在这次赛前膝盖没有受伤,也有了一些经验。

这一次,我的目标是:跑进5个小时就是胜利,跑进430(四个半小时)就是惊喜。

去年北马,尽管许多跑步达人都警告过我,前20公里不要跑太快,以免后半程乏力。但是一看到众多选手的疯狂奔跑,我忍不住就加快了脚步。结果,后半程特别是最后10公里果然乏力,几乎是跑跑走走,蹭到了终点。

今年北马,我吸取教训,不再着急,前20公里稳扎稳打,给后半程留足后劲。

为了防止迷失,我找了一个参照,决定跟定一位430(约4个半小时跑完全程)的官方领跑员。

但我起跑的是在E区,只能看到5小时的官方领跑员。起跑后,我小幅加速,到2公里处追上了背上背着刀型旗帜的5小时官方领跑员。约6公里时,追上了430的官方领跑员。

因为我心目中的保底成绩是5个小时,心里隐约觉得到终点时可能跟不上430。于是,我再次小幅加速,跑到了位于430和400领跑员之间的位置。我的算盘是:就算后半程速度跟不上了,在被430赶上之前,也还有一段富余的时间。

到13公里时,小腹有微微不适,但我并没有紧张。因为平常跑步时,这种情况7公里就会出现。在比赛的氛围中,一般都要比平时状态好些。因此,比赛时13公里才出现,说明状态对。果然,到15公里时,不适感小时了。

前半程一切顺利,两个小时多一点就跑完了半马。途中,偶尔也学着大牌运动员的样,拿一瓶水从头淋到脚,遇到路边热情加油的观众,也时不时互动一下,和他们击掌互竖大拇指。我想,世界上再没有哪一种运动能像马拉松这样,把数万人都“捧成”明星一样。

总之,前半程的跑步过程“欢乐而祥和”,但后半程慢慢开始松懈。到27公里时,已经明显感觉跟不上节奏,不得已放慢了速度。

没多久,430的官方领跑员跟了上来。我尽力咬住430的领跑员,不想太早就被超越。如果那样的话,很可能连500都保不住。

勉强跟着跑到了29公里处,传说中的“撞墙期”开始出现了。身体明显力不从心,难受得想直接躺路边去。

(撞墙期,运动学术语。遇到撞墙期,人们会质疑自己再也撑不下去了,容易放弃,但是一旦撑过这个时期,身体就会再次恢复常态。)

但心里的声音一直在喊:再多坚持一公里,就可以被430少超越一点。但是光有这个没有用,我还在心里许诺,再多跑一公里,就可以停一下补水,吃香蕉。

就这样,自己对自己既威胁又给点甜头,终于熬到了32公里处。此刻,不得不承认,430肯定是跟不住了,必须得调整目标。于是,我将心理预期调整到430到500之间,起码保住500的底线。

目标调整后,速度慢慢降了下来。

但身体依然没有轻松下来,还是有一种生无可恋的感觉。

我再次给自己默许甜头,只要跑完1公里,就可以停下来走50米,算是对自己的奖励。

一路上,为转移自己注意力,我还特意欣赏那些另类跑者,他们有的穿着皇上的衣服狂奔,有的赤脚狂奔,有的穿着树皮狂奔。

也有一些跑者印上特别的标语,比如,一位帅哥背上写着:哪怕是蜗牛,也该有狂奔的灵魂。

还有一美女背上写着:42.195公里的性感,我跑给你看。再配上美女的大长腿,好身材,跟着后面跑确实有动力。

但是,没过多久,美女跑不动了,上来一位胡子拉碴的大叔,背上也写着:42.195公里的性感,我跑给你看。小哥我一看,立马就泄了气,跑不动了。好在这哥们超得很快,没多久就不见了。

就这样,靠着自己给自己的奖励和一路的“风景”,我又熬过了好几公里,到了38公里处。

这时候,身体最难受的阶段终于熬过去了。在补给站喝了水,吃点香蕉和西红柿,再拍拍大腿小腿,身体恢复了生机。于是一路小跑,跑一公里再走20米,到了40公里。

最后两公里,不再停留,一路小跑。到41公里时,居然追到了430的官方领跑员。此刻,他们似乎也很疲惫,速度放得很慢了。

就这样,大约用了4小时36分(净时成绩),跑完全程。

去年9月,第一次跑完北马(也是第一次跑马拉松),我这样描述我的感受:对于大多数非专业运动员来说,马拉松能够使你完完整整地体验一把生无可恋死去活来的全过程。当你接近身体承受的临界点时,你会觉得生无可恋,怀疑自己是不是马上会死去,并在心里赌咒发誓此生再也不跑马拉松。但当你成功跨越终点时,你又活了过来,而且活得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自信轻松,仿佛刚从鬼门关里走了一遭的你这时候会想,下次马拉松,我一定会跑得更好。这时候,你才明白: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过是你双脚的距离。你所抵达的高度和长度,其实都在你的脚下。

这个描述,在我第二次跑完马拉松并把成绩提高了50分钟以后,依然成立。或许,马拉松的魅力,就在于在短短的几个小时的时间里,让你领略整个生命过程的艰辛和荣耀。经历马拉松之后,你会更懂得享受生活。

是的,只要你想跑,脚下总有路。



2016年北京马拉松奖牌

2015年,本文作者在北马比赛中


往期文章

唐僧写给孙悟空的第二封信(脑洞逆天了)

新史记·黄兴国列传

新史记·王健林列传

史记·宋喆传
联系铺主(微信:qiuchunyan308175)
二毛出品 必是原创 如有雷同 绝不可能
这是邱二毛推送的第110篇原创文章
       


    关注 邱二毛的文字铺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