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零丨孤獨是一種美感

 

人本來就是和合體,有內有外。但我們這個時代太強調一種對外的關係,反而迷失其中。...



孫:這也是很多朋友所說,年紀越大,生命越孤獨,和你身邊朋友不多沒關係。

林:說到孤獨和寂寞,好像很淒然,其實不是,相聚相散是自然,悵然也是一種自然,就好像風吹過樹林、葉子掉下來一樣自然。

孫:許多人想的不是這樣,曾經有一首歌很深入人心,很大程度是因為歌名,叫《孤獨的人是可恥的》。

林:當代人賦予孤獨太多負面意義,孤獨可以是很享受的事情。在孤獨時才可以澄澈地照見萬事萬物。人情擾攘,人際關係錯綜複雜,都會遮蔽一些本質的東西。你甚至可能覺得這個人跟你好,什麽事就都好了,不是這樣。

孫:我覺得孤獨寂寞還是會分好多種。古代閨中怨婦的寂寞是一種,陳子昂“獨愴然而涕下”是另一種。為做心愛的事情所承受的寂寞中,絕對有獨享的歡娛,而無所事事的自閉就絕對要自我調適。

林:孤獨其實是一種樣態,外表看來相同,內涵地可以完全不一樣,關鍵還在心理。有些人希望相識滿天下,朋友少幾個,他就覺得寂寞了;有些人倒覺得在自我澄澈的狀態下,才能與萬物感通,這時反而坐擁一切。有些人獨處高樓,會覺得高處不勝寒,禪者在高處卻“獨坐大雄峰”。我自己特別喜歡臨濟義玄那句禪語:“孤輪獨照萬山靜,自笑一聲天地驚”,這種孤朗哪有世俗的寂寞可言?!而即便不到此境,也可以體會寂寞是一種美感。生命的深刻與複雜總會為人帶來一定寂寞,但生命也由此有種清冷之美。其實,當你不把寂寞孤獨當作負面詞彙時,它就不會形成生命的困擾。這樣即使冠蓋滿京華,也還可以看淡一切。有一天寂然山居,也不會覺得自己有多蕭索。

孫:這需要一種看透世事之后的定力。也就是古人所說,心遠地自偏。

林:人本來就是和合體,有內有外。但我們這個時代太強調一種對外的關係,反而迷失其中。

孫:因為外面物質名利誘惑太多,不說人,就是打開電視看廣告,不免被它誘惑。

林:大家跟著電視、網絡上的名人追逐熱鬧,你熱鬧我比你還熱鬧,爭相製造熱鬧。最終熱鬧就有了權,但也因此傳媒明星的汰換率才那麼高,倏起倏滅,無有窮時!

孫:您說過,最當紅的時候就意味著你要走下坡路了。看來還是普通人最幸福,心態不容易失衡。

林:所以解決人際關係,還得從自我調適入手。學會自處,學會認定自我角色,才能處理與他人與社會的關係。人際關係是重要,卻不像現代社會夸大得那麼重要。

以上內容摘錄自《歸零》
林谷芳:臺灣著名禪者,音樂家,文化評論人,佛光大學藝術學研究所所長,臺北書院山長。六歲有感於死生。高一見書中句“有起必有落,有生必有死;欲求無死,不如無生”,有省,遂習禪。同時間,亦因一段因緣走入中國音樂。四十年間,於音樂,始終觀照道藝一體;在修行,則“出入禪、教、密三十年,不惑之後,方知自己是無可救藥的禪子”,遂對向上一路,多所拈提,常以劍刃上事砥礪學人,標舉宗門不共。在禪與藝術外,1988年後又以海峽開放恰可印證生命所學之真實與虛妄,頻仍來往兩岸,從事文化觀察與評論。

主要著作:《諦觀有情——中國音樂裡的人文世界》、《一個禪者眼中的男女》、《千峰映月——中國人生命中的禪與詩》、《如實生活如是禪》、《畫禪》、《落花尋僧去》。
林 谷 芳 讀 友 會
微信号:lgfdyh


    关注 林谷芳讀友會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