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百出的《芈月传》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让中国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导读
昨天介绍了《新华字典》也有错,干脆就再给大家介绍点出错的吧。

电视剧《芈月传》跟以往的历史剧一样,出了各种各样的历史错误。我们今天不说与人物、政治等相关的历史错误,说点衣食住行这些细节的错误吧。
「 错误百出的《芈月传》 」
战国妃嫔不流行“高髻”

西周战国至秦汉时期,皇后、嫔妃有相应的服饰,及冠饰、发髻。《芈月传》在冠饰加上了很多金饰品、珠翠,这不符合时代特点。“战国至秦代的女性发髻,高髻并不普遍,高大、巍峨的发髻始于汉代末年,魏晋时期则趋向鼎盛,而且创新了更为高大的发髻,比如说飞天髻、随云髻等。有的发髻高约一尺。”比如盘桓髻形制为梳綰时将发掠至头顶,合为一束,盘旋成髻,远望如层层叠云。始于汉代,盛行于六朝,沿袭至隋唐。逥心髻形制为发盘旋于顶,呈高耸状。郁葱髻,形制推测为发成蓬松装,如树木郁郁葱葱状。黄强表示,《芈月传》将魏晋时期的高发髻移植过来不妥。商代的女性发髻特点是总发于顶,脑后垂辫,至春秋战国、秦代,大致沿袭,虽有变化,很少有高髻,有的也是椎髻(注意不是高髻),即在脑袋后面多出一块髻。秦代以降至汉代,则流行堕马髻。完全没有魏晋时期借助木头、假发套制造出来的非常高大的发髻(高髻)。





帛画中的战国女子服饰发型

此外,珠翠、点翠等工艺,大致在宋代才有,宋代皇后有凤冠,明清更盛。战国至秦汉时期,皇后、嫔妃的冠饰没有那么复杂。(《扬子晚报》张楠采访南京服饰史学者黄强)

逢吃就出错

相对于穿戴,食物则是历史剧中乌龙高发的所在。

“包子馒头不是诸葛亮擒孟荻之后才有的产物吗?如果是桂花糕,那用的大米,那会儿还长在东南亚,没有传入我国,楚王宫却在这会就做起了桂花糕!”人红是非多,剧红也不少,除开服饰与发型,《芈月传》中的美食也引来网友们的找茬。网友在食物上的挑刺儿未见得准确,但有一点可以明确,在故事设定的先秦时期,不少日后常见的食物和生活用品大都并未出现。


发酵馒头的起源,学者争议较大,但普遍认为至两宋期间才发明,元代才成熟,明清期间现在的实心馒头才出现。

“逢吃就出错,导演你来解释解释”,网络博主“八只娱记”等账号更是事无巨细地翻出剧中孙俪使用铁锅、喝绿豆汤制作煎炸物等画面的截图。按照历史记载,绿豆原产自印度,直到北宋时期才传入中国,而铁锅也是宋朝时期才被发明,这些与《芈月传》故事设定的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相差近千年。此外,故事里陆续出现的泡茶待客等画面也与历史记载不符,茶叶直到唐朝才出现在王公贵族的桌上。

更甚的是,观众连楚王和郑袖在房中逗趣时,桌上的小吃拼盘都没有放过,直言萝卜丝这个点缀也是有故事的。据史料记载这个是13世纪才引进中国,然而在公元前就已经吃上胡萝卜的楚王,也是太有创意。还有那绿色的葱花,要知葱是唐宋时期才引入的。(《华西都市报》)

毒草也认错了

“穿了枸骨泡水的衣服,不仅不会出现皮肤中毒症状,甚至还可以解毒……”近日,上海辰山植物园官方微信发文指出,热门电视剧《芈月传》中关于一些植物常识出现了多处谬误,比如枸骨与大蝎子草的混淆等。

辰山植物园的专家指出,《芈月传》第二集16分钟36秒时,威后想用某种有毒的植物泡衣服,暗害芈月的生母向夫人,当时没有交代是何种植物,但是给了两个圆球状绿篱植物特写镜头。电视剧中,用这植物下毒后,穿了其泡水后的衣服会发痒、长疮。“这不就是公园、街头绿地用烂了的枸骨么?”植物专家吐槽说,构骨只是革质叶,叶缘具刺,让人以及其他动物轻易亲近不得,有“鸟不宿”的俗称,可能是因为叶缘长刺会刺着鸟,所以鸟都不会宿在上面。但其本身是不具毒性的,被刺不小心扎伤了,只会伤及皮肉,泡水后还有解毒功效,不存在让人皮肤中毒的反应。


枸骨,现在很多地方的景观植物。

该剧第四集28分钟25秒时,又给了一株挂果枸骨一个3秒钟的特写镜头。然后,调皮的南后摸了一下,不小心被构骨的刺扎伤,整个手背全部红肿。芈月介绍说,那是大蝎子草,比蝎子还厉害的一种草,然后随手抓了把草药给其敷上。“毫无疑问,剧中的剧情是围绕大蝎子草这种植物来设定的,但是编导却把它嫁祸给了剧中的特写植物枸骨。很难想象,一部投资2.6亿元、点击量超过2亿次的大型历史宫斗剧,居然在处理这样核心的剧情时如此不负责任。大蝎子草与枸骨,两者相差实在太大,也不存在同物异名、同名异物的问题。”专家表示,这是一个低级错误,甚至不需要请教植物专家确认,只需随便上网搜索一下,就能找到正确答案。

据介绍,枸骨和大蝎子草有着明显的区别。剧中多次给出特写的枸骨是一种木本植物,在植物学里属于冬青科冬青属。“果子可以给鸟儿提供食物,叶子可以泡茶,却在芈月的世界里成了宫斗的工具,这黑锅背得,实在太冤!”

大蝎子草是荨麻科蝎子草属的一种草本植物,叶形变化较大,常有3至7个深裂,叶柄及叶面上布满了刺毛状的蜇毛,会分泌含蚁酸、乙酰胆碱等刺激灼伤皮肤的毒液。另外,荨麻属、艾麻属也有不少类似毒性。所以,植物专家提醒,市民游客看到叶形如此布满刺毛的草本植物尽量远离,切勿用手触摸。(《解放日报》黄勇娣 王颖斐)

让中国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

每天一点国文
微私塾鼓励孩子们接触国学
致力于
让我们的孩子成为中国孩子
微私塾的理念是
国学并不艰涩难懂
只需每天接触国文
每天读一点国文
日积月累
孩子的国文水平自然会提高
微私塾|每天一点国文
微信ID:msishu
长按二维码关注微私塾 


    关注 微私塾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