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rocco 穿越金色撒哈拉之恋

 

干燥的风在耳畔呼啸而过,满目只剩下连绵起伏的金色沙丘无边无尽一直延伸到天际。这就是传闻中的撒哈拉吗?...



 

   干燥的风在耳畔呼啸而过,满目只剩下连绵起伏的金色沙丘无边无尽一直延伸到天际。这就是传闻中的撒哈拉吗?遥望着那亘古不变的荒漠,会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让人忘却了时间与空间,独余下麻木的躯壳还在沙丘间穿行……

正当我怀疑是否已经走到天尽头的时候,一骑驼队却宛若仙人下凡般出现在视野里,不禁有恍若隔世的感觉。然而他们轻轻告诉我这里正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摩洛哥小宴

对于这次能到Rabat(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朋友家品尝美食的机会,我当然欣喜万分。为了尊重当地习俗,特地很早起来沐浴更衣,弄得自己仿佛不像去赴宴而是去朝圣,心里弥漫着一丝丝紧张。然而,我真正驻足他家门前之时,却突然有了一种亲切的感觉,紧张情绪也随之抛之脑后。原因说出来其实也很搞笑,那就是——拉巴特民宅的建筑风格居然与老北京四合院有几分神似。不同之处就是,四合院绝对不会有如此高的围墙,以及如此做工讲究的精美装饰,比如那种优质木料的雕花门板,彩陶碎片装饰而成的地面,连顶棚上都是精细繁琐的图案,而老北京的四合院应该是低矮的院墙,攀援而上的牵牛花,甚至还要再添上几只土鳖,方显古都淳朴本色。



我正研究两者差别看得出神的时候,好客的主人邀我进屋相谈。刚落座,主人就端来了一大盘满得冒尖的椰枣和一小碗牛奶,请你不要嫌弃这貌似简单的食物,要知道这可是摩洛哥人款待宾客的最高礼遇。我不敢怠慢,赶忙用指尖拈起两颗椰枣,端起碗来将牛奶一饮而尽……主人哈哈大笑,看得出来他很高兴,随即斟上一盏当地久负盛名的薄荷茶给我解暑。类似绿茶与薄荷混合的香气在唇边萦绕,呷了一口味道果然清新无比,美中不足的是入口略甜,可这对于嗜糖如命的摩洛哥人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

 
除了甜食,当地人的餐桌上还少不了牛羊肉的登场,犹记那次小宴上最有特色的莫过于一种叫Tajine的炖锅,这种锅子外表纹饰讲究,形若圆锥突兀,显得分外奇特。揭开锅盖,里面的内容更是精彩得让人瞠目结舌。细嫩的羊肉颜色金红,翠绿的蔬菜和豆类掩映其间,尝一口肉质软烂富有嚼劲,肉汁鲜美却绝无油腻之感。据说制作Tajine全程需要4~5个小时之久,真是“此品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尝?”这不算什么,最新奇的当属他们的主食“北非米”,外表貌似大米,其实是由当地某种大小如碎米的小麦粉制成的。如果将“北非米”再进行一下深加工,比如加入奶油和鸡汁反复蒸煮数次,就是当地著名小吃“古斯古斯”,味道不错,可惜吃的时候不能用餐具,讲究的是用手抓着,就着旁边的肉块或蔬菜把它蘸入口中,此时我分外想念中国的筷子,初次吃起来真是费劲。



    卡萨布兰卡

    

还记得电影《北非谍影》的精彩场面吗?里面传奇般的卡萨布兰卡正是摩洛哥最大的都市,整座城市建筑多为白色,在褐色峭壁的背景下与浩瀚湛蓝的大西洋交相辉映,如一位素装美人般淡雅多姿。在这座城市的街头漫步,听着异国他乡的不熟稔的语言,简直是一件最惬意的事情。谈到饮食,当地料理的风格还是沿袭了中东的阿拉伯国家,你可以发现,许多地中海沿岸的水果经常会出现在摩洛哥人的菜肴里,诸如椰枣、葡萄、坚果……此外,我隐约觉得这里的菜肴还或多或少受到西班牙风的熏陶,因为特别喜欢在肉品或沙律中添加番红花或郁金香粉等独特香料,制成的美食往往色彩斑斓,十分亮丽。



最后值得一提的就是卡萨布兰卡街头的巨型酥饼,竟然有半米多的直径,厚达数寸,足够我们一大桌人饱餐。然而这么大的饼却精细得像稻香村的酥皮点心一般,层层叠叠,其上撒满各色糖粉,馅料里裹着鸡蛋、巴旦杏、鸽子肉和各色蔬菜。每位尝过的客人似乎都跟我一样对其情有独钟,大家细细品尝后都啧啧称赞不已。

在启程的前夜,当我恋恋不舍即将踏上归途之时,却发觉已经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这里的一草一木。于是,我主动向随行的导游提出了想牵着骆驼到撒哈拉的边上宿营一晚的要求。他瞪大了眼睛,拗不过最终还是同意了。那晚,静静的夜没有风吹过,但丝毫不让人感觉到热。银色的月光如水悄然倾泻在我的身上,隔着防潮垫可以清楚地感觉到金黄的细沙簌簌作响温柔地包裹着整个躯体,那晚我睡得如初生婴儿般香甜。

如果喜欢第三故乡微信公众号上的文章,请点击下面的二维码,关注并推广第三故乡微信公众号。


    关注 第三故乡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