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5分的《编舟记》,只看过电影就太可惜了

 

花上多半天时间,看到更多的人生...



平时的阅读因为工作居多。难得有假期,把一本本与工作无关,只是单纯想看的书看完,谁能说这不是最好的度假方式之一?

看小说对我来说一直和看电影、看电视剧是一样的。表现方式不同,但是其实都是讲故事。

说到《编舟记》的故事,最出名的应该是这张电影版中的截图:



男主马缔光也躺在书堆中,既有构图上的美感,又能凸显编辑苦逼的生活状态。



所有和编辑、图书相关的公号,必有一篇推送用过这张图当作头图。可见这部电影至少在出版从业者心中非常能够引起共鸣。

和电影版《编舟记》豆瓣30349人次的评分比起来,小说版《编舟记》的1079人评分实在不多。

(但对于一本书来说,其实已经很多了。╮( ̄▽ ̄")╭)



一般评分人数越多,评分质量越高。电影版和小说版同分,似乎电影版应该更胜一筹才对。

但是事实上,电影版将小说中太多的细节删去。书中那一个个形象丰满的人物在电影中,显得寡淡很多。

或许看完电影,有共鸣的人会写出这样的标题的读后感:



但是看完小说版,你的关注点应该不会只在编辑这份职业上。

就像小说作者三浦紫苑在她另一部作品《哪啊哪啊神去村》中描写的伐木工一样,编辑这个职业并没有那么特别,特别的是每个人在自己人生之路上的迷茫与坚持。

马缔光也,表达的迷茫

《编舟记》讲的是不善言辞的马缔光也克服困难,用了15年编辑出版了一本中型辞典《大渡海》的故事。



电影中马缔光也刚一出场,就是在出版社食堂的角落里,独自拿着一本书。被同事笑称为“有辞典的气息”。

确实,这个时候的马缔在业务部门(类似我们的图书发行),负责推广出版社的图书,非常笨拙。



这个感觉是不是很眼熟,很像《重版出来》里的幽灵先生小泉纯?



但是和小泉纯对销售工作一开始的不理解不同,马缔光也并没有排斥这份工作。他表现出的格格不入,不是因为工作,只是性格本身如此。

小说中,马缔光也被调入辞典编辑部三个月后,有一段写到:

马缔顾不上开灯,瘫倒在六张榻榻米大的房间正中央。调动之后已经差不多三个月了,却仍未适应辞典编辑部。上班时间基本是朝九晚六,下班后也无需应酬。按理说比起在营业部的日子应该轻松很多,尽管如此却疲惫不堪。P27

小泉的烦恼来自营销工作本身,而马缔苦恼的是:

如果说房间多多少少反映出主人的内心,那我就是空有词汇却不懂运用、积着厚厚灰尘的乏味之人。P30

小说中的马缔虽然不善表达,但是他其实是词汇方面的天才。对于普通人来说,或许一件事只有一种表达方式,或者一种理解方式。但是对于马缔来说,总是有太多种方式在他脑袋中盘旋,他看似迟钝与异于常人的理解,都是因为这方面的天分造成的。



我们上学时,尤其是数学课上,老师经常会鼓励学生针对一道题去寻找不同的解法。能想到不同解法的学生往往也是在数学上比较有天赋的人。马缔就是一个在词汇方面有天赋的人。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不太接受不同于普通人的人。

小说中的马缔第一次让我看到他有肩负起编辑《大渡海》的能力,是在得知出版社可能终止《大渡海》项目时,所表现出来的决断力:

“西冈,拜托你打听下消息,到底叫停一事发展到什么阶段,是否还有交涉的余地。然后,我这边就把生米煮成熟饭好了。”P57

然而这段在电影中被西冈取代了:



是的,西冈是让叔演的

另外,当出版社提出让辞典编辑部同时只做其他百科全书时,小说中的马缔是拒绝的,而电影中是马上答应。





电影中将遇到难题的马缔处理成了一个有决心克服困难的人。看电影的时候或许会被一两句台词感动,但是仔细想想,如果只是一个光会喊口号但没有头脑的中二少年,怎么可能坚持15年去编一本辞典。

所以,电影中的处理过于简单。

马缔的决断力在小说中也有关键作用,这也是西冈转变的开始。西冈第一次觉得马缔不只是怪而已。

马缔的这种表达障碍还表现在与香具矢的感情线上。这两个人的感情描写既有趣又让人意外,尤其是在最后点破那里,让我这已婚妇女也有种被发糖的感觉。

但是电影的处理就比较一般了……

电影中宫崎葵扮演的香具矢一直有一种忧郁的感觉,因为马缔写的情书太过艰涩难懂,所以有了在玄关处逼问这一幕。









这样的情节实在是太俗了,而且至少有两个问题。

第一,就像马缔说出“我想编《大渡海》”一样,让马缔这个人直接说出“我喜欢你”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即使是逼问状态。

第二,小说中,即使是和心爱的香具矢聊天时,马缔也是会经常因为词汇问题而走神的人。即使如此,香具矢只是会去做其他事情,等着马缔神游回来再继续。只有这种默契,才会让人觉得这两个人的般配。

电影中的香具矢因为在走入婚姻时失败而变得自卑胆怯,但是小说中的香具矢却更加开朗自信。相比较,只有这样的香具矢才会在婚姻与自己喜爱的职业面前选择了后者吧。

关于香具矢,是电影改编中最不成功的部分。

马缔和香具矢,都代表了在某方面有天赋,又或者很早就对自己的人生有坚持的人。这样的人是最令人羡慕的。

而更多的人,是像西冈和岸边绿那样的人。

西冈正志,为什么而坚持的迷茫

西冈很早就是辞典编辑部的一员,但是一直都与这个部门不协调,这个感觉和在销售部的马缔,以及后来从时尚编辑部调到辞典编辑部的岸边绿是一样的。

西冈的周围一直没有像马缔、荒木以及松本老师那样的人。学生时代的朋友都对痴迷这种状态敬而远之。西岗也觉得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未免有些傻气。西冈的父亲也是上班族,但他到底是否喜欢那份工作,无从得知。单纯因为是工作,才去公司上班。为了家人,为了提高公司的业绩,为了领工资过日子。

理所当然的事。P116

本来是理所当然的事,因为有了与自己年龄相仿的马缔的出现,让西冈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他开始思考是否自己也可以拥有为之着迷的东西。

西冈的状态就是大多数人对待工作的状态。然而在这个小小的辞典编辑部里,西冈变成了奇怪的人。

看着马缔与香具矢的恋爱顺利进行,西冈也在反思着自己的爱情。西冈对马缔的感觉从一开始带有一些不解与鄙视,慢慢变成了疑惑与惶恐。他不明白为什么像香具矢这样的美女反而会选择木讷的马缔,而自己只能和丑女丽美在一起。

直到西冈得知自己即将离开辞典编辑部时,他才终于慢慢找到了自己的真心。

西冈在拜托大学教授撰写辞典词条时,对不负责任教授的鄙视与愤怒,让西冈终于正视了自己的态度与感情。

比起名,我要选择实。

荒木常说“辞典是团队协作的结晶”。这句话的意义,我到现在才终于真正懂了。

用热情去回报他人的热情。

西冈一直因为害臊而回避至今,一旦下定决心去做,竟超乎想象地令人心情舒畅,胸中欢欣雀跃。P127

西冈选择用另一种方式为《大渡海》护航。他将所有想象到的问题写成了仅供编辑部内部查阅的机密文件。在文件最后一页留了自己的邮箱方便有问题时随时帮助解决。还特别复印了马缔晦涩难懂的情书作为特别之用。这些安排在小说后面可以看出,都为《大渡海》顺利出版贡献了不少力量。

然而,这些情节都在电影版中删去了……

取而代之的是一句话而已:



事实上,任何事情都是说起来比做起来容易,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做事方式,这些不同才是塑造出丰满人物的关键,也是一个小说角色被读者记住的关键。

小说中的西冈在经历了调离编辑部重新认识到自己真心的过程中,也明白了自己与里美的感情。在小说后面,从别人的口中说出:

不过听传闻说,与他轻浮的外表完全相反,他不但有四个小孩,还疼爱有加。P174

西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岸边绿,“为什么是我”的迷茫

岸边和西冈一样,都是和这个辞典编辑部最不匹配的人,他们都曾怀疑为什么自己会来到这个部门。如果只是想通过结果来说明,“即使看上去不适合,努力适应也可以做到”的话,那真是太天真的剧情了。

小说中将这个理由讲得很清楚。

在西冈和马缔讨论【西行】这个词条的时候,西冈出于本能的思考,设身处地的为流浪汉去考虑阅读时的感受,是只有西冈才能做到的。(P129)

在岸边向马缔提出关于【爱】这个词条的异议的时候,岸边对同性或者跨性别恋者的考虑也是只有岸边才能提出的。(P193)

这些不关乎智商与天才,只因为辞典中的词汇是因为人才存在的。

很有意思的是,岸边绿的扮演者和《重版出来》里的主角小熊都是黑木华。我们能看出在对待工作态度不同时,表现出来的截然不同的状态。



《编舟记》中一开始对辞典编辑部完全看不惯的岸边绿



《重版出来》中对编辑部处处充满好奇之心的黑泽心

人的兴趣与热情,真的可以改变很多事情呢。

小说中,岸边是在西冈走后13年,从时尚杂志被调到辞典编辑部的。岸边一开始难以接受这样的调动,同时也开始了自我怀疑。同时面对怪人马缔,她更不知道如何去沟通。

此时西冈隐藏的马缔情书的复印件起到了关键作用。是这封情书让岸边绿最快而且最准确的了解了马缔这个人。

岸边想到这里,忽然恍然大悟。让人觉得难以接近的马缔,年轻的时候或许和我一样。不对,现在也和我一样。不知道如何与人相处,担心编不好辞典,所以才会这么拼命。仅通过语言其实很难传达心声、相互理解,也因此而焦急。但是最终,我们只能鼓起勇气,说出那些发自内心的笨拙话语,并祈盼对方能够领会。(P180)

因此,这封被西冈藏起来的情书复印件是跨越时空的关键情节,在电影中被删去,也使得岸边这个角色弱了很多。

岸边在刚到编辑部,得知马缔与香具矢是夫妻时,也感叹过为什么马缔能娶到香具矢这样的美女。而她却连男朋友都没有。但是随着《大渡海》编篡完成,岸边也和造纸厂的宫本因为共同为《大渡海》的纸张研发奋斗而产生了恋情。

或许关于配角的支线剧情对于电影来说太过庞杂,不好突出主线剧情。但在如此删改下的《编舟记》电影版,真的就只是编辑辞典这件事了。

小说版恰恰因为各个人物的丰满,读后会觉得,编辑辞典只是故事背景,这些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才是作者最想表达的。

电影版也有些有趣的补充,比如马缔和松本老师去偷听女学生聊天,来学习新的词汇的桥段就很有趣。



因为被女学生发现,被骂“好恶”,松本老师反而关心这个词条有没有记录下来。



记下偷听到的词条BL

电影版《编舟记》在讲一个编辑的故事上算是合格的,但是同小说版比起来,情节删改得有些平庸,丰满程度远不及小说版宽广。读这样一本十几万字的小说不过半天到一天的时间,喜欢细腻感受的你一定不能错过。



放一张马缔光也扮演者松田龙平的图,是他在读谷川俊太郎的诗集,气质和马缔光也完全不同,赞演技!

顺便再吐槽一下小说版《编舟记》的图书装帧。

我发现我有好几本99读书人出的书,毫无例外把内容很好的书外观做得毫无气质。



随便拍的几本。每次看到我喜欢的书他们出了我就心痛。

但是他家的书都很便宜!以这本《编舟记》为例,如果换做喜欢的出版机构来做,价格至少要1.5~2倍。我自己也很纠结这个事情。

比起内容很好装帧很烂的书,我其实更讨厌内容很烂装帧很高级感的书。后者就像过度包装的月饼,其实不喜欢吃月饼,送来送去就是送个盒子。前者好歹东西很好吃。

我不知道在如今的图书市场我们到底需要哪种?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内容和装帧相对匹配的程度,一方面是让读者更容易接受的图书价格,另一方面让读者也能感受到图书装帧之美。

这是编辑和设计师都要考虑的问题。


    关注 夏日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