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中国的大师年代——那时的教育长啥样? 思享

 

从万众瞩目的诺贝尔奖、到逐渐走入国人视野的雨果奖,近几年中国的学术界出来一个个让人们欢呼振奋的消息...



从万众瞩目的诺贝尔奖、到逐渐走入国人视野的雨果奖,近几年中国的学术界出来一个个让人们欢呼振奋的消息,总算是让“中国没有大师”的感叹稍微消停一些了。不怕没有大师,就怕妄自菲薄。其实,不仅仅是这几年才造就了屠呦呦、刘慈欣和郝景芳们,中国其实是有学术的辉煌的年代的。民国时期,是个大师辈出的时代。而这段历史,跟民国时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

老师上课说什么?


民国大师上课 ,不仅水平高,功底深,内容丰富,脍炙人口,令人难以忘怀;他们上课的开场白,也各有千秋,见秉性,见风格。
梁启超
梁启超:
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


清华国学四大导师之一的梁启超,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兄弟我是没什么学问的。”然后,稍微顿了顿,等大家的议论声小了点,眼睛往天花板上看着,又慢悠悠地补充一句:“兄弟我还是有些学问的。”头一句话谦虚得很,后一句话又极自负,他用的是先抑后扬法。

西南联大中文系教授刘文典与梁启超的开场白有同工异曲之妙,他是著名《庄子》研究专家,学问大,脾气也大,他上课的第一句话是:“《庄子》嘿,我是不懂的喽,也没有人懂。”其自负由此可见一斑。
沈从文
沈从文:
你们睡觉可以,不要打呼噜


沈从文的小说写得好,在世界上都有影响,差一点得诺贝尔奖,可他的授课技巧却很一般。他也颇有自知之明,一开头就会说,“我的课讲得不精彩,你们要睡觉,我不反对,但请不要打呼噜,以免影响别人。”这么很谦虚地一说,反倒赢得满堂彩。

他的学生汪曾祺曾评价说,沈先生的课,“毫无系统”,“湘西口音很重,声音又低,有些学生听了一堂课,往往觉得不知道听了一些什么”。听他的课,要会“举一隅而三隅反”才行。
启功
启功:
在下所讲,全是胡言


启功先生的开场白也很有意思。他是个幽默风趣的人,平时爱开玩笑,上课也不例外,他的第一句话常常是:“本人是满族,过去叫胡人,因此在下所讲,全是胡言。”引起笑声一片。

他的老本家、著名作家、翻译家胡愈之先生,也偶尔到大学客串讲课,开场白就说:“我姓胡,虽然写过一些书,但都是胡写;出版过不少书,那是胡出;至于翻译的外国书,更是胡翻。”在看似轻松的玩笑中,介绍了自己的成就和职业,十分巧妙而贴切。
(辜鸿铭)
辜鸿铭:
割心里的小辫子难


民国奇人辜鸿铭,学贯中西,名扬四海,自称是“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被外国人称为“到北京可以不看故宫,不可不看辜鸿铭”。他在辛亥革命后拒剪辫子,拖着一根焦黄的小辫给学生上课,自然是笑声一片,他也习以为常了,待大家笑得差不多了,他才慢吞吞地说:“我头上的小辫子,只要一剪刀就能解决问题,可要割掉你们心里的小辫子,那就难了。”顿时全场肃然,再听他讲课,如行云流水,似天花乱坠,果然有学问,果然名不虚传。
(章太炎)
章太炎:
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


架子最大的开场白,则非章太炎先生莫属。他的学问很大,想听他上课的人太多,无法满足要求,于是干脆上一次大课。他来上课,五六个弟子陪同,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等,都是一时俊杰,大师级人物。老头国语不好,由刘半农任翻译,钱玄同写板书,马幼渔倒茶水,可谓盛况空前。老头也不客气,开口就说:“你们来听我上课是你们的幸运,当然也是我的幸运。”

幸亏有后一句铺垫,要光听前一句,那可真狂到天上去了,不过,老头的学问也真不是吹的,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他有资格说这个话。

(陈寅恪)  
陈寅恪:
我的徒弟都要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
陈寅恪执教于中山大学时,讲课时校内教授旁听者常多于学生,陈因此有“教授之教授”的称谓。

陈寅恪说:“我侪虽事学问,而决不可倚学问以谋生,道德尤不济饥寒。要当于学问道德之外,另谋求生之地,经商最妙。”还说:没有自由思想,没有独立精神,即不能发扬真理,即不能研究学术。一切都是小事,唯此是大事。

陈寅恪每次讲课,开宗明义就说:“前人讲过的,我不讲;近人讲过的,我不讲;我自己讲过的,我不讲。现在只讲未曾有人讲过的。”
(古直)
古直:
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


古直在庐山东林寺设帐收徒,杜宣等人前去听课。古直问他带了什么书,杜说只带了一部《辞源》,古直勃然大怒说:“怎么我的学生用《辞源》?”杜宣说:“我不认识的字,不查《辞源》查什么?”古直更加怒了,大声地说:“怎么,我的学生查《辞源》?”后来古直缓和下来,才说:“做学问,不能靠二手货,不懂的字,要查《说文》,查《尔雅》,查《水经》。要查这个字的第一次出现的地方,这样才可靠。《辞源》这一类书,是二手货。我们做学问要有穷根究底的精神才行。”
学生上课,学什么?


“民国热”已经热了好一阵了,什么老课本、什么小学生作文……不过,不过是课本而已,为什么那么受追捧呢?什么样的课本,培育出了这么多人才呢?来看看下面这些吧——
叶圣陶撰,丰子恺绘




识字课本




美翻了的语文课本
建国初,墙上贴什么?
当然啦,并不是说民国的东西就要一味吹捧。还记得韩梅梅和李雷吗?读书的时候,英语课本也只是课本,但时过境迁,他们就成了一种符号。建国初期,有一组海报确实让人深思,原来教育的本质,以前的人并不是不知道,甚至比现在的一些人和机构更明白呢。

















文章来源于 第一阅读

微信:30号学堂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回复 文章 获取更多实用文章

回复 书籍 获取更多推荐书籍

回复 公益讲座  收听更多亲子公益讲座


    关注 30号学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