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壶传承——愿得鱼化龙,乘青云直上

 

关注▲“品读紫砂”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紫砂艺术品及紫砂壶传至当代,琳琅满目,而作为传统壶题材中的骄子...



关注 ▲“品读紫砂” 这里有最专业的紫砂知识



紫砂艺术品及紫砂壶传至当代,琳琅满目,而作为传统壶题材中的骄

子,“鱼化龙壶”所蕴藏的中国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根植深厚。

名壶寓意
“鱼化龙”亦称“鱼龙变化”,俗称“鲤鱼跳龙门”,鱼化为龙有吉庆高盛、金榜题名之寓意。



《封氏闻见记》卷二:“故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李白《与韩荆州书》:“一登龙门,便声价百倍。”《琵琶记·南浦嘱别》:“孩儿出去在今日中,爹爹妈妈来相送,但愿得鱼化龙,青云直上。”纹样一般都以鱼、龙组成,寓意高升昌盛。
小贴士
龙门,在山西河津和陕西韩城之间,跨黄河两岸,形如门阙,相传夏禹治水,在此凿山通流。



辛氏《三秦记》:“河津一名龙门,水险不通,鱼鳖之属莫能上,海江大鱼,薄集龙门下数千,上则为龙,不上者点额暴腮”,这是中国最早的“鱼化龙”文载,是“鱼跳龙门”传说的渊源。



古代把得到名望大的人之援引,从而增长声誉,称之为“跳龙门”,《世说新语·德行》:“李元礼风格整秀,高自标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为己任。后进之士,有升其堂者,皆以为登龙门。”



古代科举也将会试高中者称“登龙门”,唐封演《闻见记贡举》:“当代以进士登科,为登龙门。”明朝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上更形象地表述了“鱼化龙”:“鲤为诸鱼之长,形状可爱,能神变,常飞跃江湖。”可见“鱼化龙”的主角是鲤鱼和龙的演化。
名壶传承
据史料记载,明末紫砂艺人陈仲美制作过“龙戏海涛”壶,但未有实物流传下来。有专家认为“龙戏海涛”壶就是“鱼化龙壶”,陈仲美就是“鱼化龙壶”的创造者。但是,直到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经过邵大亨的精心设计,“鱼化龙壶”才成为一种成熟并广泛流传的经典壶型。后世许多紫砂艺人都曾仿制“鱼化龙壶”,然而没有一件仿制品在造型优其是气韵方面能与邵大亨相比。

邵大亨制鱼化龙壶
清末紫砂艺人黄玉麟模仿邵大亨,但做了一些改动,后来他的“鱼化龙壶”取代邵大亨,成为“鱼化龙壶”的标准样式。黄玉麟所制“鱼化龙壶”,砂质温润细腻, 紫里透红;壶面饰云浪纹,生动和顺,舒展流畅;鱼、龙、云浮雕装饰与壶身浑然一体,刻画精细,出神入化;作品整体风格奇巧俏丽。肩部前后有双穿孔耳环装配 铜质软提梁。在相当一个时期制“鱼化龙壶”的名家中,做软耳提梁的只有黄玉麟一家。

黄玉鳞制鱼化龙壶
继邵大亨、黄玉麟、俞国良后,近现代名家中,范大生、朱可心、吴云根、施福生等都制作过精美的“鱼化龙壶”,成为继承与发展“鱼化龙壶”的有力推动者,在各个艺术时期均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范大生  鱼化龙
他们所制的“鱼化龙壶”各具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风格。如:吴云根首次将泥色与壶的意境内涵相结合,使用青灰泥色中的青颜色概念,彰显青龙碧波的震撼气势,强调了艺术色彩与主题效果一致这一装饰制作的特点。

朱可心制鱼化龙壶


朱可心在“鱼化龙壶”的继承发展上对壶流进行了卓越的改进,更体现出波涛骇浪的壮阔场面,以无限虚的布白概念使人们对“鱼化龙”在海浪中的环境产生美妙的联想,同时他还在传统基础上首次创作出“云龙壶”,也同样寓意着飞黄腾达的吉祥理念,成为“鱼化龙壶”的孪生兄弟。

编者按
一把“鱼化龙壶”,经过百年的经典演绎生生不息、蔚为大观。前代大师将壶艺带到世上,又经后世诸多大师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最终成为了经典,得到社会的认可。



在欣赏中,我又想到了曾经看过的一首壶诗。
紫玉、金砂。
慕茶客、迷文家。
方圆二式、一手泥巴。
巧述不夺香、同赏五色花。
静观禅味明月、俯仰凤凰朝霞。
承载古今万年是、厚德日新在华夏。
爱紫砂,追求慢生活,不烟不酒癖在茶,
若愿与我成为朋友可加微信,验证暗号:壶友


    关注 品读紫砂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