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观点 甘洁:未来只有三类企业可以成功

 

“全世界的创新,高科技的创新,其实都有很强很强的集聚效应。”...



曾战火纷飞的以色列,
为何突然成为世界关注的创新国家? 


“全世界的创新,高科技的创新,其实都有很强很强的集聚效应。”

科技集聚都需要一个生态体系。这个生态体系当中需要有优秀的大学,优秀的大学提供了人才,并提供了技术,所以我们常说如果没有斯坦福和伯克利大学就没有硅谷,若没有硅谷也就没有斯坦福大学和伯克利大学;此外需要的是资金,很多时候还包括政府的支持;最后需要的是一个巨大的腹地,国家大就有这个好处,一旦形成一个商业模式,可以迅速推广和发现市场。

有一个说法是美国有四分之一的VC集中在加州,加州政府一直对高科技创新一直有力度,美国拥有很多的腹地。另外一个美国的高科技集聚便是麻省理工,哈佛,128公路等等,128公路上集聚了大量创新公司。美国世界级的大学确实培养了非常出色的人才。
最近我们发现,全世界开始跑到以色列学习了,不久前我们还认为以色列战火纷飞,怎么突然成为创新国家?

其实,以色列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创新生态体系的例子,它的崛起不那么令人觉得奇怪。 以色列的创新成果非常值得大家关注,全球顶尖的企业,包括英特尔、微软等等都在以色列设有研发中心。微软曾说我们某种意义是以色列的企业,因为以色列为我们做了巨大的贡献。此外,犹太人的财富举世闻名,它的政府也成立了风投基金,然后向世界顶尖的风投学习,鼓励大企业在以色列做研发,政府资助的针对性非常强,60%的纽交所、75%的纳斯达克上市的以色列公司,都曾经受过这种资助。以色列有优秀的人才,能够在全世界范围内积累大量的财富,再加上政府的支持,但缺少的就是腹地,因此在这一点,中国和以色列之间则有很强的互补性。

以生态集聚眼光看中国产业集聚,我非常看好珠三角地区。深圳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如果来看高科技集聚的种种条件,可能都有,除了优秀的大学,深圳可能最缺的就是优秀的大学,如果把深圳和香港结合起来,就可以弥补深圳在大学上的空缺。香港有著名的大学,例如我自己曾经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学,完全按照美国一流大学建制,非常重视教授的研究。在港科大的影响下,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开始不断强调研究,那边的教授大多数是在美国受过严格的学术训练。如果把香港和深圳结合起来,就可以形成一个潜在的非常好的高科技的集聚。当然中国很大,一定是多中心,但是我非常看好这个地区,尤其是在制造业,我认为这个将是未来的希望。
“弯道超车”要靠科技创新+智能制造
“一个行业,你要真正能够弯道超车,很多时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弯道超车,而是弯道的时候可以挤进去,希望你在这里面可以生根发芽,长成大树,跑到领先的地位,很多时候是这样的过程。”

在一季度的时候,大家认为中国经济开始企稳了,我们通过国家统计局获取了销售额大于500万规模以上的企业,样本容量大概为48.8万家,随后进行以行业、地区及规模分层的随机抽样。最后反馈率大概是20%,每个季度大概是两千家企业,检查样本的代表性还是相当良好的。调查算出来分指标的平均值,都在50以下,这表明产业经济还是处于收缩状态。这个调查的前瞻性还是非常明显的。

通过对二季度的调查发现经济并没有企稳,尽管GDP好于一季度,但是经济还没有企稳,是L型的走势。另外我们发现,现在产业经济最大的挑战就是产能过剩,有三分之二的企业认为自己的产品供大于求,这是非常可怕的。产能过剩去年年底看起来有好转,但今年一二季度都很高,代表产能过剩的指数高达83。另外很多说出口不好,影响经济,也是不对,调查当中40%的企业有国际市场,其实国际市场远远好于国内市场,有国际市场的企业日子比没有国际市场的企业过得好,这是第二个非常重要的发现。

另外一个发现是,融资不是产业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从我们做调查的第一次,一个最让人吃惊的结论就是没有多少企业,每个季度就是2%-4%,认为融资是它未来发展的主要瓶颈。这个想法也不奇怪,因为现在最大的矛盾是产能过剩,如果产能过剩企业没有投资机会,也就不缺钱,给他钱也没有办法发展。在座的同学可能也深有体会,如果真的有一个好的投资机会,钱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很大的问题。

在调查当中这三个最重要的发现其实也是告诉我们,我们已经经过了几乎两年的去产能,但产能过剩高居不下,为什么?

在我看来,过去一二十年间,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期,我们盲目投资,过度投资,不是一下可以消化的,是我们很大的教训。现在很多人说机器人产业都有过度投资了,这个是哪里来的?是不是真正的投太多,还是投的方向不对?在我看来是投的方向不对。这就是我们目前产业的现状。将来一定是要通过科技创新,通过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

另外在调查中发现,我们一直试图寻找企业有多大意愿做转型和升级,但是挺奇怪的,发现很少有企业有这个意愿。他们都会说订单不足是他们最大的问题,成本急剧上升是他们最大的压力,很少人说转型升级是很大的压力。在制造业里面,虽然在国家政策层面上,大家都知道产能过剩是主要的问题,或者是开始知道,但是在企业层面上,并没有说很多企业真正有能力做这种升级,做这种转型在我看来也是未来的机会。

如果看全世界制造业大国崛起,一定是从核心制造业装备技术开始,最后实现制造业发展的繁荣。我们国家的制造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大国,我们是通过进口设备,在国内制造,然后再出口,我们大概是唯一一个例外,这个例外在我看来不是真正的好事,这个看起来是弯道超车,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
机器人在制造业显然是有很多的优势,一个是精度高,质量比较稳定,成本相对比较低。所以说机器人的这个市场需求上是持续的,而且机器人市场的发展,确实是制造业升级的一次巨大的机会,产业的临界点也即将到来,或者正在到来。

机器人产业还有一个很独特的,那就是需要有一个系统集成的过程,能够让它真的面对各个行业的需求。如果看一下这样一个产业体系,从下到上,技术含量怎么样?哪里技术含量最高?产业体系进入任何一个行业首先要了解市场是什么样的,市场空间在哪里,这个产业体系告诉我们,没有核心零部件,很难实现整个行业崛起。

我们的出路和机遇在哪里?这个时候就要分析这个市场我们有没有机会挤进去。我们主要出路是3C行业,这个行业基本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自动化。 3C行业对机器人提出新的要求,第一个要求精度要非常高,另外要柔性部件,微小空间,如果去生产线看,密密麻麻都是年轻女孩子,他们做的事情就是拧螺丝,螺丝很小很小,在很微小的空间,另外跟人一块操作,对安全度要求更高。

另外3C行业周期特别短,比如手机行业,两个星期就出一个新手机,不能来一个新的设计,希望原来的机器人改一改参数还可以用,就需要有可更新性。这个就是我们对于机器人新的要求,这种要求还没有谁可以真正搞定,这个行业的机器人化算是刚刚起步,这就是我们的机会,为什么,我们搞核心零部件搞不定,应用型的技术还是可以的,还是有优势的。这个可能是我们进来的需求,所谓的弯道挤进去的办法。

“ 结论就是我们相信工业机器人市场将迎来一次巨大爆发式的增长。”
中国科技创新的新优势
中国创新企业现在所面临的困难,很多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困难。其实创业也是需要有一个生态体系的,这也是长江创创社区创办的初衷。但中国在创新方面也有自己的优势。从美国科技公司的毛利率看,苹果是42%,微软是75.9%,英特尔62%。制造业的企业,基本上毛利率是四五十。同时他们基本上把销售额的15%用于研发。我们最近在做中国企业的大规模调查,我看到大疆等很多企业,它们的毛利率开始跟西方的科技公司接轨,但是他们研发和市场的费用远远低于西方的明星科技企业,研发成本低了非常非常多,大疆做了这么多的研发,研发成本是他们很小的百分比,这是为什么?这个就是现在中国进行科技创新的重要的优势:我们研发人员的成本相对很低。一个大概有三五年工作经验的工程师,如果在硅谷至少是30万美金。而在中国,30万人民币已经非常非常好了。

第二个优势,我们有优秀的产业链,一个手机从设计到样机到生产可以外包,是举世无双,加上巨大的腹地,这是我们新的优势。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制造业这块,我是看好有技术含量的硬件。从应用型的研发角度说,现在国内的工程师已经可以做到跟国外差不多,在技术产品上,技术跟别人差不多,有的时候比别人好,但是我们的成本马上可以下降50%,甚至60%,马上这个市场就是巨大的,有技术含量的硬件真的是希望特别大,包括农业机器人、电动船、代步车等。
将来只有三类企业可以成功
现在所有跟互联网有关的东西,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客户,入口将来一定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包括滴滴,快滴等等,它们不光是客户,还是入口。我认为将来只有三类企业可以成功,第一、二类可以独立成功的,第一种是真正在互联网做东西,一定要标准化,并且要受益于一个标准化的产品和过程。将来我看好保险,这种企业可以独自发展的。另外一个就是“独角兽”企业,就是现在的腾讯等等,将来能够带出新的东西,它是有很大的前景的。腾讯能够通过大量的数据非常精准地识别一个人是不是有还款能力,或者值得不值得借款给他。我相信它们将来是可以成为独立的公司做金融科技的。第三类的公司最终可以为像这样的独角兽以及现有银行提供服务的,可能会被他们整合,或者作为外包的部门,这样也很好。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 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华商商业领袖二期班学习之旅盛大开启!专属的教授资源、多元的校友平台、优质的班级同学、独特的学习体验、高效的学习之旅……因为向往大海,所以汇入长江!

长江商学院华商商业领袖课程  联系乔老师  13926032418




    关注 亚太正知长江华商领袖项目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