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藻清华:大师笔下的秋声秋色 清华映像

 

不同的大师对于秋的体察都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师眼中的秋声秋色都表达了特立独行的思考和观察。在这个秋韵愈发深沉的时节,特选辑部分曾在清华学习生活过大师的秋作诗篇,借这些诗篇与大家一起体味大师笔下的秋声秋色。...





纷乱中蕴含文明与进步的民国时代,在特殊的历史氛围中涌现出了一批特立独行的大师级学者,梁启超、王国维、胡适、陈独秀、蔡元培、陈寅恪、傅斯年、钱穆、赵元任、李济、梅贻琦、金岳霖、刘文典、闻一多、冯友兰、顾颉刚、吴宓、钱钟书、穆旦、林徽因、冰心等等。

在那个时代里涌现的大师灿若群星,冲天的怒吼、孤独的回望、宁静的思考、深沉的爱恨构成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立体群像。俊采星驰的时代也是颠沛流离的时代,不同的大师对于秋的体察都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环境,大师眼中的秋声秋色都表达了特立独行的思考和观察。

在这个秋韵愈发深沉的时节,特选辑部分曾在清华学习生活过大师的秋作诗篇,借这些诗篇与大家一起体味大师笔下的秋声秋色。



王国维(1877一1927),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新史学家,文化史考证家。1925年应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王国维在研究院期间撰有《蒙古史》、《克鼎铭文考释》、《鞑靼考》等近四十篇著述,还由清华国学研究院印行《蒙古史料校注四种》、《人间词话》等著作。

满庭芳

水抱孤城,云开远戍,垂柳点点栖鸦。晚潮初落,残日漾平沙。白鸟悠悠自去,汀洲外、无限蒹葭。西风起,飞花如雪,冉冉去帆斜。

天涯,还忆旧,香尘随马,明月窥车。渐秋风镜里,暗换年华。纵使长条无恙,重来处、攀折堪嗟。人何许? 朱楼一角,寂寞倚残霞。


蝶恋花

百尺朱楼临大道,楼外轻雷,不问昏和晓。独倚阑干人窈窕,闲中数尽行人小。一霎车尘生树杪,陌上楼头,都向尘中老。薄晚西风吹雨到,明朝又是伤流潦。


观红叶一绝句

漫山填谷涨红霞,点缀残秋意太奢。若问蓬莱好风景,为言枫叶胜樱花。



闻一多(1899--1946),原名多,字友三,号一多,辈名家骅,湖北浠水人。191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1922年毕业后赴美留学,先入芝加哥美术学院,次年转入科罗拉多大学美术系。1932年秋任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抗战爆发后,先到长沙临时大学,复参加“旅行团”步行至昆明,在西南联合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清华园秋日

清华古园溪山好,白波青嶂非人间。

十步一桥五步蹬,九月霜高花满山。

寒犀瘦菊斗秋艳,涧松岩柏矜苍颜。

轻萝挂壁剥古画,垂杨夹道飞烟鬟。

封姨素女弄秋色,堆金裂锦成斓煸。

朱甍半炯朝曛煜,池光上树噪群骛。

青松日暖荡惊涛,广苑隔山喧蹴鞠。

六龙忽匿天风吼,欲雨未雨阴云逐。

千柯万条战寒飙,古镜飘黄浮大槲。

乱山残照喧村鼓,落叶阶前堆一斛。

清歌哀吹寒露潆,满园灯火万窗红。

仰观流景感今昔,课斋静夜多悲风。



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任甫,室名双涛园、揽翠山房,广东新会人。1914年即开始与清华学校交往,借舍著书,并在演讲中提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1922年2月被聘为清华学校特别讲师,1925年1月被聘为清华国学研究院导师。其诗话及诗词收录于《饮冰室合集·文集第四十五卷》。

感秋杂诗

穷秋已多悲,散掷况逾半。

擎雨万荷枯,战风千叶乱。

块然一室外,凛凛星物换。

岂不怀壮往,碧海槎久断。

抱膝诵惜誓,看云独长叹。

园中万树叶,叶叶作窍号。

辞柯碎琅玕,走瓦腾波涛。

终已乏根蒂,所历常苦高。

川原央无垠,大江横滔滔。

飘颻岂终极,摧堕委所遭。

萌春实匪易,陨秋毋乃劳。

感此抚长条,旦昏增怛忉。

门前一泓水,赤岸通银河。

昨夜西风动,飒飒扬其波。

似闻有伏龙,鳞甲寒相摩。

兹水清且浅,腾上欲如何。





钱钟书(1910—1998),字默存,号槐聚,生于江苏无锡。19岁被清华大学破格录取。1935年,赴英国牛津大学留学,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回国后,先后任教于清华大学、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校、上海暨南大学。建国后,回清华任教,转调文学研究所。钱钟书博学多能,兼通数国外语,学贯中西,在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等方面均成就卓越。

秋怀(1947年)

啼声渐紧草根虫,似絮停云抹暮空。

疏落看怜秋后叶,高寒坐怯晚来风。

身名试与权轻重,文字徒劳计拙工。

容易一年真可叹,犹将有限事无穷。



(编自清华研读间微信公众号)



学院概况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诞生于2012年3月29日,由中国人民银行与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基础上建设而成,是清华大学第十七个学院。

学院以“培养金融领袖,引领金融实践,贡献民族复兴,促进世界和谐”为使命,遵循国际最先进的金融学科和商学院高等教育模式办学,锐意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金融高等教育平台和金融学术、政策研究平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会搭建起学界与业界的沟通桥梁,为学院在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方面引领与契合行业需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高端咨询机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战略咨询委员会”汇聚学界与业界的智慧和资源,为学院的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学术研究等工作提出指导意见与建议。

学院依托先进的办学模式、借助优质教育资源,开设金融专业硕士、金融学博士、双学位金融MBA、金融EMBA、全球金融GFD以及高管教育等项目,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国际化的金融人才。

学院延揽国际一流全职教师,巩固业界兼职师资优势。一批享有国际声望的知名教授陆续加盟或来院讲学,鼎力构筑学院雄厚的教学基础和科研实力。学院继承和发扬导师外聘、紧贴金融实务的传统,聘请更多政府和业界资深人士担任兼职导师和授课教师。截至2015年1月,全职师资数量达到13名,兼职教授数量达到21名,业界导师数量达到129名。

学院搭建学术平台,引领金融研究的中国实践。学院联合“一行三会”筹建的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宣告成立,旨在为金融改革、发展提供基础研究,为金融决策与监管部门提供政策分析与咨询,打造一流金融智库。依托于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建设的互联网金融实验室、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研究中心、民生财富管理研究中心、阳光互联网金融创新研究中心、创业金融与经济增长研究中心均已启动工作。此外,根植于本土案例研究的中国金融案例中心、《清华金融评论》学术期刊相继创立,为金融学界前沿与业界需求的无缝对接提供了平台。

学院独树一帜,寻求学术与业界的有效互动。海内外名家云集的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通过全球财经领袖和全球金融学者间的高层对话,探讨世界经济格局变迁与中国金融改革,为世界和中国经济金融的未来发展提供前瞻性的思想和可能的途径。清华五道口金融家大讲堂、清华五道口全球名师大讲堂,邀请国内外央行及监管机构高层管理人员、金融领域知名学者、金融业界领袖人物,共同探讨前沿问题,研讨金融政策,分享业界观点。

学院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创办多种教育项目。打造“中国创业者训练营”和FIN100创业加速器,激发全民族的创业意识,提升广大创业者的创业能力。开设“金融媒体奖学金培训项目”,提升财经媒体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推动财经媒体与金融业界的良性互动。建立“紫荆在线”教育平台,帮助中小企业、创业企业把握商业机会,助力地方经济发展。

学院融汇清华百年的文化积淀与学术优势,汲取“五道口”沟通业界、引领实践的优良传统,正朝着建设一流金融学科和商学院的方向不断努力。


    关注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