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书故我在——一个读者的心灵之旅

 

作者:江岸区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侯敏活动背景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是一所书香洋溢,底蕴丰厚的学校。在这里...



作者:江岸区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  侯敏

活动背景

武汉市育才第二小学,是一所书香洋溢,底蕴丰厚的学校。在这里,我是一名教师,也是一名读者。我深深感到,一个精神富裕、专业化程度高的老师,才能把教学过程变成一种富有亲和力的情感体验过程,才能以最轻松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获,才能让生活成为一种教育,把教育变成一种生活。读书让我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内省,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也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为理论的突破夯实根基。
从教以来,数十篇教育论文、案例获得国家、省市各级奖项,个人多次被评为区优秀班主任,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优秀班级体,指导的历届学生多人多次在市楚才作文比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指导学生多人多篇作文发表在各级各类刊物上。读书让我们不断增长职业智慧,让我们的教学闪耀着睿智的光彩,让我和学生一起,享受着创造的快乐。
具体做法
为什么而读书?


常常在思索,我们为什么而读书?读书对我们的人生究竟有何意义?

法国象征主义诗人兰波在他的诗作《感觉》中写道:“我将远去,到很远的地方,就像波西米亚人,与自然为伴。” 于是,他真的四处流浪,不畏潦倒蹉跎;美国作家梭罗认为:“美的趣味最好在露天培养,再没有比自由地欣赏广阔的地平线的人更快活的了。”于是,他摈弃红尘,隐居于那只属于他的世外桃源——瓦尔登湖……然而,绝大多数平庸实在,肩负着现实生活中多重身份使命的我们,就只能于一页页翻开的书里,暂时从忙碌琐碎的凡尘俗世中突围,窥视着向往过的远方……

我想,读书最大的意义,就是能让我们不但活在现实的世界,而且诗意地栖居在理想的远方。
读些什么书?


那到底应该读些什么书呢?有人说,非经典不屑读;有人说,看书必看励志类,要学就学成功学。当然,立刻有人跳出来反对说,读书一定要非功利性,也有知名作家表白:“愉快是基本的阅读标准”。我想,这些说法都是不准确的,尤其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更是非常片面的了。

我们品读经典的小说,悲喜着人物的悲喜;我们欣赏隽永的散文,感悟着人生的真谛;我们诵读浪漫的诗歌,吟咏着瞬间的永恒;我们品味浓缩的戏剧,见证着的人世的沧桑。从传记中,体会时代的变迁领略人格的魅力;从哲学中,学会不断完善修正自己的世界观;从宗教中,感受到力透纸背的信仰的力量。我们泛读经济,通读管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了解政治军事,探讨人文社科,这有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重新发现社会;我们更读专业之书,因为“做一辈子教师”必须“一辈子学做教师”……完善自己的知识板块,做到“有读无类”,更需根据书籍的不同种类,做到“读无定法”:或泛览,或硬看,或专精,或参读,或跳读,或重读……书山有路,人生因此丰富,世界因此阔大。读书,不但使我们超越了庸常的人生,更使我们踏上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怎样去读书?
“多思”读书法
读书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多思”。清代学者王夫之说过: “致知之途有二,日学,日思”。特别强调的是“思”。一切有成就的人,他们能从书中获取知识,恐怕都离不开一个“思”字。爱因斯坦曾说过:“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那么,应该如何“思”呢? 宋代朱熹在介绍自己的读书方法时,说过一段话,很值得我们深思。他说: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 学”。当我们在捧读一本书时,新的认识、新的观点,往往会在我们的头脑中打下一个一个的问号,这也是很正常的。


信息时代读书法



要讲究信息的搜捕。读书人首要的是要掌握书市信息,不断扩大信息源,学会利用各种途径跟踪书籍信息,及时把有价值的信息搞到手,并根据需要购买和借阅第一流的书籍。



要讲究信息的浓缩。一本书,洋洋数万言,但新信息却不会太多,大量是陈述性的信息。因此,据自己的知识储备情况,可以在阅读中大胆“跳”、“跨”、“统” ,直接捕捉新信息,不在外围知识上兜圈子。读完后再重新整理书本信息。用最少的字通俗表达丰富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



要讲究信息筛选。从书中获取的信息,一般比较零乱庞 杂。还需舍得花费一定时间进行分析和整理,从而使有用的信息迅速“归档入库”,有的就要果断地排除掉。



要讲究信息储存。现代的人,要成为藏书家是很难的,凭个人能力书是买不全更读不完的,也不一定读什么书都做笔记,那样就会读书少,费时多。要学会利用资料书、工具书或目录索引来储存信息。
成效感悟
《新教育》执行主编李玉龙老师说过:“知识就是力量,但结构化的知识更有力量。” 我们有兴趣阅读是好事,但是不能只凭兴趣,只有坚持广博而有计划有目标的阅读,才是一种长远的眼光。零散的、割据状的知识只会作为附着物、装饰品存在,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只有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自身的大量阅读系统集成,才能使知识真正融入我们的血脉和骨髓,我们才能润物无声,更好地传承文明。这,是我们的使命。


什么叫使命?凤凰卫视有栏读书节目,我追看了整整6年——《开卷8分钟》。在相当一段长的时间里,那是一个没有广告,没有赞助商,不在黄金时段播出的节目。但我相信,每天都有很多人像我一样,痴迷着学者梁文道从那块小小的屏幕里走出来,表情凝重,言语幽默但又认真负责地畅聊区区几分钟的读书故事。作为一个商业电视台,凤凰卫视也许最能体会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的含义。但是,这个世界毕竟还有比金钱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使命——向世界传递中华文化薪火的使命。

我想,如果说 “技术”和“思想”是优秀教师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那么,“有思想的技术”,和“有技术的思想”,当成为我们努力的方向。技术可以操练,思想只能修炼。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就是最好的修炼。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承担着“立人”责任的教育工作者应该静得下心来,学习,思考,丰富知识,陶冶情操,让自己徜徉在思想和知识的海洋中,多一些书卷味儿,少一分铜臭气;多一分深邃,少一分浅薄;多一分高雅,少一分世俗。

马上读起来吧,让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


    关注 武汉教育读书联盟


微信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0 个评论

要回复文章请先登录注册